首席剪輯官
首先來給個結論,卸任不代表放棄,東哥還是手握79%投票權,不要說“出局”了,應該說還是擁有極大的話語權的。
1、頻頻卸任是滿滿的求生欲?
4月2日,劉強東卸任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執行董事、總經理等職務。
據天眼查數據不完全統計,這已是今年來劉強東卸任的第47家關聯公司高管職位。但仍緊握79%投票權,很顯然,從本質上來講,還是有足夠的話語權的,只是調整了某些策略。
早在19年11月始,劉強東便陸續卸任京東旗下公司高管職務,逐漸退居幕後。對此,京東官方回應稱:“這是很正常的管理動作”。
回顧整個19年,他的新聞少之又少,微博熱搜上彷如絕跡。這跟他以往的“草根逆襲,夫妻恩愛”的人設不符,這裡要提到的是造成這一切的源頭:
2、根源最大嫌疑:18年美國“明州事件”
18年美國“明州事件”,個人微博在發出道歉後已停更。我們不對該事件做過多的評判,僅對事件發生後的危機公關來分析一二。
不管是危機管理五度法則,還是企業CEO聲譽管理,都是些令人窒息的操作,自亂陣腳,謊言連篇,最終被狠狠打臉,喪失的公信力是巨大且持久的。
因為,性醜聞事件一直都是對涉案個人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直接危害到涉案人的人格形象、價值觀、聲譽等,那段時間京東的股價波動可以說明一切。
如今的信任危機,都是當年高調恩愛挖的坑,本以為是個草根逆襲的王者,沒想到是個沒逃過男人都會犯的錯的青銅。
3、好名聲是企業最體面的服務
4月1日,滴滴創始人程維卸任一號專車運營主體——上海奇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職務,且去年來已陸續卸任多家子公司管理層職務。
近年來,領導人卸任頻發,阿里巴巴馬雲、順豐控股王衛、復星集團郭廣昌都曾卸任旗下公司高管職務。而這些公司回應都很標準化:屬公司內部治理的正常調整,對公司經營情況不產生影響。
從根源上講,一切都是為了企業活得更好。
其實企業CEO聲譽管理是把雙刃劍,幹得漂亮等於buff加成,否則,便是暴風哭泣,你品,你細品。
小結:
卸任並不等於放棄,
去劉強東化,也未必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這不是單純的危機公關,
希望只是京東的戰略/戰術調整上“很正常的管理動作”吧~
手握79%投票權的東哥,也不會讓自己那麼輕易地“出局”,
這畢竟是他多年的心血(堪稱下金蛋的大母雞),
當年都肯為了它遠赴國外進修鍍金,
狠得下血本的東哥,後續應該會有大動作,
特別是戰略上的大動作,不妨發揮下想象力,
跟疫情、5G、大數據等因素結合起來,
發散一下思維,或許我們都能成為預言家。
小號看點
首先,企業銀行賬戶相關的開立、變更、撤銷和稅務系統的一些信息上報,這都需要企業法人的身份證(經常還需要原件),有時候還需要法人出具委託書,才能正常辦理下去。比如你連開個支票,都需要法人蓋個人章,這類子孫公司多的企業每每讓法人的個人章交給辦事員管理,也是很令人不安的。
其次,企業子公司、分公司的設立、撤銷以及營業範圍的變更,還有章程修改等重大事項,都需要法人本人的身份證,甚至法人現場出席……
再次,假如涉及訴訟或者其他事項,比如股東大會等都需要法人出面或委託別人出面……劉強東作為多家京東體系的企業的法人,N多事宜都是完全交給下屬公司打理,自己卻要牽扯很多精力在程序性事務,完全沒必要。
最後一條,也是最重要的:現在在企業運營中,法律上的責任,基本都是穿透到實際控制人的,劉強東即使卸任了企業法人代表身份,他仍然是實際控制人,法律責任是依然承擔的。我知道非常多的跨國公司和央企等巨無霸企業,法人和實控人不是同一個,很正常!你看華為的一大堆公司,任正非都不是法人。阿里巴巴也是這樣!
像京東這樣一大堆子公司和分公司經常出現上述各種重大操作,動不動就得他本人到場或者把身份證(或者複印件)拿過去使用,可以想象,劉強東有多大的不便(以及私人信息洩露)和時間浪費。
所以,我認為,這個沒有多少重大意義,很可能僅僅是讓他減少了很多程序性的煩擾瑣事。只要股權還在,那麼真正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依然存續的。
欠進化
京東的權力調整,還是引來不少的外界猜想。但無論如何,最終必然是為了京東集團的利益,為了保持京東這輛馬車繼續前行。
京東原本穩坐電商的第二把交椅,完全是坐二望一的態勢。但拼多多的野蠻生長,閃電般的崛起,嚴重威脅了京東的地位,給了京東前所未有的危機感。兩者市值曾經只相差1.63億,京東險被拼多多反超。
在拼多多步步緊逼,京東呈現守勢,並且越發被動的過程中,劉強東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明州事件更是將他推上了風口浪尖。
事件的持續發酵,使得京東股價暴跌,半年內市值蒸發超千億;內部腐敗案件不斷,最多曾一連通過16起,使得京東內部人心惶惶。就連一些曾經的重要投資方也悄悄退出了京東大股東行列。
京東的滑鐵盧,總歸要有人負責,劉強東這位京東的拿破崙,也只能做出選擇。
早年間,劉強東在京東集團的持股比例只有15.4%,卻擁有接近80%的投票權,更是規定在其缺席的情況下,董事會無權做出任何重要決定。放權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但實現之下,劉強東不得不做出妥協。
京東的權力調整,是為了京東更好地適應新的市場態勢,也是內部改革的必然過程。京東去劉強東化,是京東發展至今,面對困境、面對瓶頸,突破向上的需要,也是劉強東個人形象受損之下,保護集團形象的需要。前者是本因,後者只是起到催化作用。
成功的企業,從來不是一個人的天下。沒有了劉強東的京東,依然會在新時代迅猛前行。只不過少了東哥,少了馬雲等一眾大佬的江湖,似乎變得乏味無趣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