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官2吏、3僧4道、5工6農、7匠8娼、9儒10乞」是什麼意思


九儒十丐已經成為漢語成語,意指讀書人受到歧視和虐待。與近年的“讀書無用論”大抵相似,可是我們已經不會使用“九儒十丐”的成語,這確實是一種悲哀。金庸先生創造了一個著名的武俠人物,洪七公,為中原五絕之一,江湖上都喚他為“九指神丐”,我無端覺得,這麼琅琅上口,可能真是老爺子改編自“九儒十丐”的成語。

九儒十丐,記錄在宋末元初儒生鄭思肖的《心史》之中,當時情況元朝滅宋,從隋延續到宋的人才選拔制度科舉,停頓,元朝用世襲恩蔭推舉制替代,而曾經被讀書人瞧不起的胥吏也可升遷成官了。讀書為科舉,科舉為當官,科舉之路一斷,民間大量的書生士子,還能幹嘛?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書生,只能是百無一用!

其實三教九流之說,最早源自於宋人趙彥雲《雲麓漫鈔》:帝問三教九流及治朝舊事,瞭如目前。三教,本指儒,道,釋三大門派。九流,本指:儒、墨、道、明、法、雜、農、陰陽、縱橫九個學術流派。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竟能成體系地把九流延展發揮成意義完全不同,按職業對人群進行了細分。其中又有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之分。


看元朝開國時的那麼不可一世,到後來沒有經歷一百年就急速的走向了衰落和滅亡。也可以說明當時當權者有勇無謀,不懂得如何治理國家。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沒文化真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