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行長孫德順:全力支持實體經濟,銀行資管前景廣闊

中信銀行行長孫德順:全力支持實體經濟,銀行資管前景廣闊

作為資管新規配套細則,《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近日靴子落地,為銀行理財資管業務穩健、規範發展指明方向。

對此,中信銀行行長孫德順近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銀行資管將迎來規範發展新時期,尤其是隨著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完善,我國養老金和企業年金都有望形成十萬億元級的“藍海市場”,資管行業有望獲得更多期限較長、風格穩健的機構資金。

中信銀行行長孫德順:全力支持實體經濟,銀行資管前景廣闊

圖為中信銀行行長孫德順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 攝影 本報記者 車亮

孫德順指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任重道遠,商業銀行更應以身作則,加快回歸本源,全力服務實體經濟。此外,預計明年行業關注類貸款變成新增不良貸款壓力進一步凸顯。

銀行資管將迎來廣闊前景

中國證券報:《辦法》將對銀行理財業務帶來何種影響?您如何看待資管業務前景?中信銀行在理財子公司方面有何安排?

孫德順:資管新規措施必要且及時。就中信銀行而言,我們把全部資管產品都梳理了。哪些需要回表、哪些需要叫停,做到心中有數。在度過轉型陣痛期後,資管業務將迎來長期的可持續發展的廣闊前景。

從短期看,在資管新規實施後,銀行資管步入轉型陣痛期,在過渡期內須完成產品淨值化、客戶分層管理、資產配置優化調整、運營體系升級、公司化改制等轉型任務,時間緊迫,壓力較大。“中信銀行資管經理人景氣指數”顯示,去年下半年以來,從業人員信心弱化,行業景氣度持續偏弱。

從長遠看,銀行資管發展空間廣闊:第一,財富管理市場方興未艾,市場空間很大,尤其是隨著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完善,我國養老金和企業年金都有望形成十萬億元級“藍海市場”,資管行業有望獲得更多期限較長、風格穩健的機構資金。第二,直接融資帶來重大機遇,將成為銀行新的業務增長點,這必將為銀行提供獲取高收益資產、降低資本消耗、提高利潤增長戰略機遇。除傳統股債融資外,企業併購融資、PE融資將迎來大發展。第三,銀行系資管未來可期。從國際看,世界前20大資管公司,有11家屬於銀行系。銀行資管具有客戶、渠道等天然優勢,若順利完成轉型,有望在我國大資管行業中占主導地位。

在資管新規要求下,中信銀行在積極籌劃,把事業部制引向公司化,積極佈局財富管理和直接融資兩大重要“藍海市場”。一是提升服務、加快創新,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提升風險定價和價值創造能力;二是及時開發適銷對路的拳頭理財產品,著力打造有核心競爭力的投研一體化平臺,大力培養高素質職業化投資團隊,構建貼近客戶、體驗最佳的資管營銷體系;三是順勢而為,建設“機制領先、能力出眾、品牌高端”的可託付精品資管。

中國證券報: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不少外資機構緊盯我國財富管理市場,中資機構應如何應對這種新變化和新挑戰?

孫德順:競爭趨勢不可阻擋,但只要在某些方面獲得投資者認同,就能形成非常穩定的價值,也能為適應新環境提供過渡。整個金融業面對資管新規、面對外界競爭,都需加快轉型。

外資金融機構瞄準的是精英階層(45歲到60歲的大客戶),外資機構在服務這類人群的風險意識、識別能力、資產運作能力等方面都有優勢。中資銀行的優勢首先是熟悉國內環境,其次是熟悉所面對的客戶。因此,在財富管理市場,中外資機構勢必會加強合作。

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關鍵年”

中信銀行行長孫德順:全力支持實體經濟,銀行資管前景廣闊

圖為中信銀行行長孫德順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 攝影 本報記者 車亮

中國證券報: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商業銀行發揮何種作用至關重要。您如何看待今年行業的資產質量、流動性管理等形勢?

孫德順:今年是防控系統性風險最關鍵的一年,對各家金融機構來說都是重大考驗。對商業銀行而言,最核心的要求是迴歸本源,即以銀行傳統的“存、貸、匯”及賬戶安全、清算、運營為業務核心。

此前幾年在經濟上行週期時,企業過度擴張、銀行過度授信問題普遍存在,在當前去槓桿環境下,可能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果企業流動性出現問題,必然傳導到金融機構,最主要的是銀行,其次是信託、證券。在這些因素綜合作用下,可能一些看似還不錯的存量客戶會出問題,然後引爆不良風險。

預計明年行業關注類貸款變成新增不良貸款的壓力進一步凸顯。中信銀行今年主要是圍繞存量客戶做系統排查,爭取及早處理關注類貸款。今年將逐步形成支持類、壓縮類、維持類、退出類的風險合規管理體系。《中信銀行2018-2020年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將“平安中信”寫進三年規劃,將在現有風險合規管理體系基礎上,做進一步優化和完善。進一步強化穩健合規意識,嚴防“七大類”風險。

中國證券報:為紓解不良風險,監管層明確,鼓勵銀行積極參與本輪市場化債轉股。有觀點稱,今年將是債轉股項目實質落地大年,且股份行有望成為接下來的“主力”。對此,您怎麼看?

孫德順:目前中信銀行參與三家企業市場化債轉股,正在談的還有幾家,基本以大型地方國企為主。前期銀行與企業籤意向協議,但還需要一個比較長的評估、盡職調查過程。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基礎上,後期才能見成效,逐步進入良性運行軌道。

當前,怎麼評估現有債轉股企業資產、未來如何經營管理等問題都有待解決。因為一旦債轉股,就必須考慮市場因素,需幾方達成共識。在這裡,涉及定價、盡職調查、法律、股權轉讓比例、新公司治理結構等多方面問題。

資產類“縮表”和結構調整並行

中國證券報:如您所言,未來一段時間內行業都面臨不少挑戰,金融嚴監管趨勢仍持續。在此背景下,中信銀行業務戰略將如何調整和應對?

孫德順:實際上,中信銀行去年就對形勢有所預判,提出“質、穩、乖”的思路。“質”就是有質量、高質量發展,新增貸款一定要有質量;“穩”是指存量這部分一定要穩健發展;“乖”是指在經營管理過程當中,做一個“乖孩子”,要主動合規、適應新的強監管。

為提升發展質量,我們把資產類“縮表”和結構調整並行:一方面,是進一步縮表,尤其是資產類業務縮表;另一方面,是加大結構性調整。中信銀行一季度業績數據已有所體現,在資產業務投入中,壓縮公司類資產、同業類資產,增加個人業務、信用卡等投入。

這個策略與目前面對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是相適應的。通過對資產類業務“騰籠換鳥”,一方面加大對個人消費信貸支持,另一方面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規劃》目前已下發全行並推動落實。展望未來,中信銀行要“成為有擔當、有溫度、有特色、有尊嚴的最佳綜合金融服務企業”。我們將38家一級分行分為三類,在資源配置和回報要求等方面做出差異化安排。“北上廣深寧杭”要承擔全行戰略支點作用,重點區域分行要努力提升利潤貢獻度,潛力區域分行要堅定信心,帶好隊伍、穩住資產、做好市場。明確三大業務板塊發展方向和重點,公司業務要“輕而強”,做亮“大交易”特色,做強“大投行”特色。零售業務要“大而強”,做大資產,做大管理資產,做大支付結算。金融市場業務要“活而強”,抓趨勢、抓機會做活市場。鮮明突出“迴歸本源、服務大局”,專門提出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精準扶貧等內容,這也是作為一家國有銀行有擔當的體現。

中國證券報:近年來,銀行業在金融科技領域競爭趨於白熱化。傳統金融機構與新興金融科技機構如何競爭?中信銀行將如何加大布局?

孫德順:未來更多還是合作,互相取長補短。中信銀行是最早與騰訊、百度、阿里、京東開展金融業務合作的銀行之一,這些合作還在不斷深入和繼續擴大。在技術方面,我們已與多家互聯網公司和科技公司開展聯合創新研發,發揮這些公司的技術優勢和銀行的金融專業優勢,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智能客服、風控、產品合作等領域持續創新。

我們將金融科技發展寫入《規劃》中,就意味著這是一個長期佈局。未來中信銀行金融科技戰略沿兩個路徑並重發展:一是不遺餘力地用新科技全面改造銀行渠道、營銷、產品、風控和運營體系。我們全面規劃並建設大數據平臺、AI應用框架和平臺,應用於客戶標籤、智能型的個性化服務,電子渠道實時風控,開發智能投顧產品“信智投”,將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應用於業務運營。首推區塊鏈國內信用證應用,中信銀行與其他三家銀行共同形成一個業務鏈,充分驗證該應用模式的效率和安全性。

二是商業模式創新。這一輪技術革命,孕育著新商業模式的發生,成立百信銀行僅僅是第一步,中信銀行將永遠不會停止“孵化”、尋找和把握模式創新機會。作為中信集團戰略轉型的一支“輕騎兵”,百信銀行堅持與母行錯位經營、協同發展。百信銀行沉澱的金融科技能力不僅為中信銀行完善風控體系提供借鑑參考,條件成熟將實現輸出。截至6月30日,百信銀行總用戶數為394萬戶,交易結算量1406億元,總資產213.04億元,總負債192.92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