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隔热材料-“蓝烟”气凝胶

气凝胶(aerogel)是一种内部网络结构充满气体,外表呈现固体状密度极低的多孔材料, 1931 年由美国 Kistler.S.发明,因轻若薄雾蓝色泛蓝, 又被称为“蓝烟”、“冻结的烟”, 是目前最轻的固体材料,也是迄今为止保温性能最好的材料。(来源:化工最有料,ID:XM-ZYL)

颠覆性隔热材料-“蓝烟”气凝胶

气凝胶分类

按气凝胶形状可分为为块状、粉状以及薄膜状气凝胶;从制备方法可被划分为气凝胶、干凝胶和冻凝胶; 从微结构可以被划分为微孔,介孔以及混合孔洞气凝胶

颠覆性隔热材料-“蓝烟”气凝胶

通常按成分构成分类是最常见的分类方式,单一组分气凝胶包括氧化物气凝胶如二氧化硅,有机气凝胶如树脂基类,碳气凝胶包括碳化塑料、碳纳米管及最新发展的石墨烯、富勒烯等。

复合组分的气凝胶包括多组分气凝胶、梯度气凝胶等。最常见的是硅气凝胶、碳气凝胶和二氧化硅气凝胶。

2020年全球气凝胶市场规模增至19亿美元

Allied市场研究公司2014年6月发布的报告称,全球气凝胶的市场价值在2013年2.218亿美元,估计到2020年可达18.966亿美元,在预测期内(从2014–2020)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6.4%。

随着气凝胶材料在新的应用领域探索的持续进步,市场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增长的动力会进一步增强。

颠覆性隔热材料-“蓝烟”气凝胶

数据来源:Allied, 最有料整理

整体来看,气凝胶材料在整个隔热材料中占的比重较小,刚刚处于起步状态,发展潜力巨大。

颠覆性隔热材料-“蓝烟”气凝胶

数据来源:Allied, 最有料整理

全球气凝胶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

地区,随着中国传统保温材料的替代和能源行业需求,气凝胶市场逐渐向亚太地区偏移

颠覆性隔热材料-“蓝烟”气凝胶

国产气凝胶规模扩大,正面交锋巴斯夫、阿斯彭

开始在国内销售价格较昂贵,市场推广力度也较小。近些年,中国企业突破技术壁垒研发出常温低压制备工艺和减压干燥技术

,相对超临界干燥技术,成本较低,相比过去气凝胶多用于军工的窘况,民用订单开始蜂拥而至,得益于国内节能减排政策推行和经济体量的的迅速扩大,气凝胶行业驶入了快速发展通道。

颠覆性隔热材料-“蓝烟”气凝胶

早在2001年,与美国宇航局NASA关系密切的ASPEN(阿斯彭)成立,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气气凝胶产业化的公司,主产气凝胶毡。

国内企业规模偏小,多数企业处于规划起步阶段,生产企业的产品比较初级,能够生产复合材料产品的企业不多,仅仅

纳诺高科、广东埃力生、浙江通瑞新材等几家公司。

颠覆性隔热材料-“蓝烟”气凝胶

国内气凝胶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军工领域,如航天兵器、舰艇等。随着国内技术突破,气凝胶生产成本降低,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民用方面轨道交通、石油化工、特种服装和帐篷等领域不断需求不断增长。

颠覆性隔热材料-“蓝烟”气凝胶

全球主要气凝胶生产企业一览

颠覆性隔热材料-“蓝烟”气凝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