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真实的曹操有多厉害?

一个人的历史


我们了解的曹操,更多的是通过罗贯中先生的小说《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核心是尊刘贬曹,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定义为奸雄,忘恩负义的小人,无气量、反复无常,很多的缺点都集中在曹操的身上,白脸曹操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里记载,曹操却是另外一副形象:

曹操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汉朝相国曹参的后代。东汉恒帝的时候,曹腾任中常侍大长秋,封爵费亭侯。曹腾死后,养子曹嵩承袭爵位,官做到太尉,没人清楚他出生的由来,曹嵩是太祖的生父。


曹操从小机智,有权变心计,喜结交和帮助朋友,不受拘束,不喜欢修养操行从事学业,所以当时没有人能重视他。只有梁国人桥玄、南阳人何颙认为他不一般。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就要大乱,不是具有治国安邦才能的人就不能挽救,能挽救大乱世的人大概就是你了。”可见对其评价极高。

在东汉末年的乱世,曹操首倡义兵,带头起兵反抗董卓,但是汇集在一起的十八路诸侯各怀鬼胎、不思进取。曹操说道:“现在大军会合,诸位为何还迟疑不前?如果董卓凭借朝廷的威势,据守洛阳险要地形控制天下,那么尽管他的行为不合道义,也足以成为祸患。现在他焚烧宫廷劫持天子,导致海内震动,不知道该归属谁,这是上天要灭亡他的好时机,只要一战天下就可安定,这个机会不能失去。”诸侯们不听曹操的建议,曹操独自率军追击,结果被董卓的部将徐荣击败。曹操屡次劝说诸侯们进军,但这些人只知道天天饮酒作乐,并不考虑进攻董卓。不久之后,各路诸侯便因为内斗而四分五裂,反董联盟不攻自破。

曹操因为兵少,便与夏侯惇等人到扬州招募军队。又通过讨伐黑山叛军,进攻青州的黄巾军而逐步壮大了自己的势力,他的军队号称青州兵。后来又利用袁绍和袁术之间的矛盾,壮大自己的势力,通过讨伐陶谦、吕布等,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地盘。

曹操打算迎接汉献帝,部将们都怀疑这个举措,只有荀彧和程昱极力促成。曹操便派曹洪率兵迎接汉献帝,从而达到其“挟天子以令不臣”的目的。刘备在投奔曹操的时候,程昱劝说曹操说:“刘备这个人有雄才大略又深得人心,终究不会屈居人下,不如早日将他除掉。”而曹操说:“当今正是收揽天下英雄的时候,杀一人而失天下人之心不可以这样。”


当时袁绍雄踞北方,实力雄厚、带甲百万。曹操在敌众我寡,处于不利局面的情况下,在官渡之战中击溃了袁绍的部队,进而占领了北方所有的领地,统一了北方。评价一个人能力,最主要看他的对手和他身边的人,在三国乱世之中,曹操几乎和所有人为敌。而几乎在和所有人的战斗中,最终都以胜利者的姿态胜出,除在赤壁之战中败给了孙权和刘备的联军。而曹操身边也聚集了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徐晃、许褚、典韦和张辽等一大批谋臣勇将。
曹操还是一个文采出众的人,他喜欢读书,三十余年手不释卷。他还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书法和棋艺均有极高造旨。曹操运筹谋划,彰显武力征服天下,采用申不害、商鞅的法治权术,掌握韩信、白起的妙策奇谋,设置官位任用人才,让他们施展各自的才干,克制私情深谋远,最终能成就建国大业的原因,就是他的见识谋略最为优秀。因此陈寿评价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