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連續8年組織學生暑期援疆

■師生暑期生活特別報道

本報訊(記者 董少校)“東華大學專家和援疆團大學生們帶來專題報告與課程,給員工們帶來專業視野的擴展與技能的提升,開拓校企合作、滬疆合作新局面。”近日,在圖木舒克市草湖鎮的新疆東純興紡織公司大會議室裡,公司副總經理楊新宏說。

從2011年開始,東華大學每年都組建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紡織援疆團,並吸引其他高校加入,14所高校近150名師生組建了15支實踐小分隊。這些小分隊及隨行專家已抵達烏魯木齊、巴音郭楞、庫爾勒、阿克蘇、喀什等地,陸續到當地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等開展調研及授課。

援疆團總指揮、東華大學紡織學院特聘教授邱夷平也來到東純興公司,為員工介紹紡織用微納米纖維、纖維素基材料低溫處理等紡織領域前沿技術。東華大學特聘教授朱利民帶來防治乳腺癌藥物纖維方面的報告。

在為期9天的實踐中,援疆團草湖小分隊13名大學生將會在該公司講授4門紡織相關課程,包括“新型紡紗技術”“紡紗基礎知識”“新疆紡織產業發展概述”“紡織十大進展”,同期開展參觀實習活動。完成培訓的企業員工可獲得東華大學紡織學院頒發的結業證書。

“上海高校和企業與新疆生產生活需求實現對接,需要一種載體、一個過程。每年暑假把大學生引入新疆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專家作講座,正是提供了一種機制性保障,把東部的智力、技術、資金等源源不斷引到西部,實現長效援疆。”邱夷平說。

來自不同高校的援疆團成員,幾乎每年都先到塔里木大學集中,接受農墾歷史教育,然後分赴新疆各地州市。7月17日是援疆團啟程的日子,邱夷平借這個機會,幫塔里木大學做成了兩件事:一是舉辦“一帶一路”紡織服裝發展高端論壇,為推動新疆紡織服裝產業出謀劃策;二是協助塔里木大學柔性引進8位紡織專家,參與該校智能紡織和生態染整重點實驗室申報與建設。

此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打算引入印染生產線,卻苦於這個行業用水多、汙染重,遲遲下不了決心。邱夷平利用聯絡大學生援疆團的機會得知這一信息,推薦了浙江一家紡織科技企業的非水介質印染技術,印染滌綸完全不用水,染棉用水量較傳統工藝下降95%,已完成中試,具有非常廣闊的產業發展前景。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領導得知這一信息,喜出望外,當即派出團隊前往企業考察,初步達成引進整套工藝的意向。同樣是在7月17日,邱夷平協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組織項目論證,目前項目正一步步向前推進。大學生援疆團宛如一條藤,結出若干援疆的瓜果。

邱夷平說:“如果缺少了大學生援疆團這個載體,我和西部企業就很難有如此密切的接觸,也難以實現這種技術供需的精準對接。”

暑期實踐也給年輕大學生帶來認識西部、服務西部的機會。來自西安工程大學的研一學生王超是“紡紗基礎知識”的授課者,她說:“能夠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實踐,為邊疆發展盡一份力,這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事。”

《中國教育報》2018年07月31日第2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