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平原的明珠——天津

華北平原的明珠——天津

天津訊(記者周馬恩) 7月,記者從天津轉機回廣州,在多餘的半天時間裡,從天津火車站開始乘坐地鐵,繞著這個拱衛京畿的要地和門戶,匆匆忙忙,走馬觀花了一回。不過,地處華北平原東北部,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衝”之稱的天津,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天津,簡稱“津”,意為天子經過的渡口,也稱“津沽”、“津門”,是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也是北方最大的開放城市和工商業城市。這裡距北京120公里,地處太平洋西岸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背靠中國華北、東北、西北地區,面向東北亞,不僅毗鄰首都,還是華北、西北廣大地區的出海口,是亞歐大陸橋中國境內距離最短的東部起點。這裡市域總面積11916.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0餘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末,常住人口1556.87萬人;現轄16個區,共有124個鎮、3個鄉、118個街道,3680個村委會和1645個居委會。市轄區包括:濱海新區、和平區、河北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紅橋區、東麗區、西青區、津南區、北辰區、武清區、寶坻區、靜海區、寧河區、薊州區。

華北平原的明珠——天津

天津不僅是首批中國沿海開放城市,也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這裡旅遊資源豐富,景觀種類齊全。既有盤山清幽的自然景色,又有八仙山山高林密、保留著山林野趣的自然特色,還有記載古老地質歷史的巨厚的中上元古界地層,以及海退後在濱海平原留下的貝殼堤和溼地景觀。作為歷史文化名城,還具有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1860年天津開埠後,英、法、美、德、日、俄、意、比、奧九國在天津設立租界,隨之一些官僚、軍閥、買辦在租界內設公館、別墅,陸續建成各種結構和形式的大樓建築和花園洋房800多幢。早年因漕運興旺而發祥,各方商賈雲集,逐漸形成天津獨特的地方民俗文化景觀。天津有A級景區65個,國家工農業旅遊示範點14個,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5個。天津傳統的風味食品多種多樣,“津門三絕”(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深受國內外賓客喜愛。

作為中國北方首個自貿區,天津的戰略定位將掛鉤京津冀協同發展。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進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4月8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國發〔2015〕19號)。4月21日,天津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運行。總體目標是:經過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將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貿易自由、投資便利、高端產業集聚、金融服務完善、法制環境規範、監管高效便捷、輻射帶動效應明顯的國際一流自由貿易園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