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和肝脏的相关性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介绍过甲状腺疾病与其他疾病的相关性,如,与皮肤瘙痒、脱发、关节酸痛、糖尿病以及心脏方面的问题等。今天我们就甲状腺与肝脏的相关性为大家作介绍。

前些天,医院来了一位刚刚参加完单位体检的女性,这位女性被诊断出「高脂血症、脂肪肝」。她平时的生活习惯也比较好,年纪才刚三十出头,这让她百思不得其解,她来到内分泌科咨询。通过询问病史,了解到她一段时间来容易疲劳,脸上感觉比以前浮肿;体格检查时,发现她的手掌周边略微发黄,颈部的甲状腺肿大,摸上去质地比较韧。于是,考虑她是否得了「甲状腺功能减退」。

通过进一步的血液化验证实了结果的判断,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游离 T4 和游离 T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促甲状腺激素则显著升高至 75mU/L(正常范围为 0.3-4.8 mU/L)。拿到检查结果后,告诉患者,她的血脂异常和脂肪肝很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造成的。在接受左甲状腺素治疗后三个月的复查中,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和血脂恢复为正常,脂肪肝也有了明显改善。

甲状腺和肝脏的相关性

临床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常常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肝损害,甚至有些甲亢患者是因为肝功能异常为首发表现就诊。导致这种现象的机制包括:

1)甲状腺毒症时全身氧需要消耗增加,致肝脏相对缺氧,尤其中心区肝小叶更敏感;

2)甲亢心脏病、心力衰竭引起肝淤血;

3)甲亢时动脉血流量增加、流速加快, 肝动脉末梢枝与门脉枝的压力调节机制被破坏,肝内正常压力不易维持,周围血窦充血扩张,继而出血液压迫肝细胞,可造成肝萎缩;

4)甲状腺激素直接毒性作用,不同程度影响肝内各种酶的活力等。

在排除引起肝功异常的其他原因(药物、其他肝脏疾病等)后,甲亢本身所致的肝功改变有如下特点:

甲状腺和肝脏的相关性

1)多为轻中度,单纯甲状腺毒症引起爆发性肝炎、黄疸性肝炎和肝脏明显肿大情况非常少见;

2)发现甲亢时既已存在肝功异常或肝损害,多见于甲亢病程长、年龄大而病情较重又长期未得到合理治疗的病例;

3)实验室检查以肝源性血清转氨酶升高最常见,不足 5% 可有轻度胆红素升高,但合并心衰患者可出现明显黄疸;

4)肝功改变是可逆的,随甲亢病情缓解可逐渐恢复。

与甲亢相反,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时,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不足,作为甲状腺激素重要的效应靶器官,肝脏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独善其身。鉴于肝脏与脂代谢密切相关,近年来,一系列文章关注了甲减与血脂异常和脂肪肝的联系。

在近期发表于 Nature Review Endocrinology 的一篇综述中,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学者 Sinha 和 Yen 等,全面介绍了甲状腺激素对肝脏脂代谢的作用及其机制,要点包括:

甲状腺和肝脏的相关性

1)肝脏上表达的甲状腺激素受体(THR)以 THRβ为主。THRβ能够与靶基因上的甲状腺激素反应原件(TREs)结合,成为甲状腺激素调控基因转录的重要环节。THRβ基因敲除鼠表现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通路增强,而 THR 介导的脂肪酸β氧化减弱,肝脏内脂肪沉积、脂肪肝形成。这证实了甲状腺激素-THRβ-肝脏脂代谢的密切关系。

2)甲状腺激素通过与 THR 结合,能够调节肝细胞的游离脂肪酸转运体表达。甲减时,转运体表达减少,肝脏摄取游离脂肪酸减少,而白色脂肪组织对游离脂肪酸摄取增加。

3)甲状腺激素通过与 THR 结合,能够直接调控与脂肪生成相关的多种基因表达。此外,甲状腺激素还能通过影响 SREBP1C、LXRs 和 ChREBP 等与肝脏脂肪生成密切相关的转录因子的表达及活性,发挥对肝脏脂肪生成的促进作用。甲减时,这一作用被削弱。

4)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肝脏细胞线粒体功能和脂肪酸氧化,以自噬形式清除被活性氧自由基损伤的线粒体。甲减时,肝细胞线粒体功能质量下降。

5)甲状腺激素通过调控胆固醇(主要是 VLDL 和 LDL)的生成、输出、从外周组织逆转运、肝脏再摄取胆固醇并将之转化为胆汁酸等环节,在维持人体正常血清胆固醇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甲减时,甲状腺激素的缺乏导致肝脏再摄取胆固醇减少,血中胆固醇水平升高。

6)肝内甲状腺激素浓度下降,和/或甲状腺激素转运体、THR 和 THR 的核共活化因子的表达降低,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有关。

上述认知的获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释甲减为什么能够导致血脂异常和脂肪肝。这样的患者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脂代谢异常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其中缘由也不难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