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莲居|陈祥耀:我是闽人非闽派,未妨冷峭味同光

桑莲居|陈祥耀:我是闽人非闽派,未妨冷峭味同光

《喆盦诗合集》

/

陈祥耀 著

华艺出版社

/

16开,平装,一版一印

2001年06月

陈祥耀,字喆盦,一九二二年生,福建省泉州市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毕业。原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韵文学会顾问、福建省诗词学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泉州诗词学会名誉会长;30年代泉州 “温陵弢社”仅存的社员。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著作已刊行有《五大诗人评述》、《中国古典诗歌丛话》、《喆盦文存》、《喆盦诗合集》、《唐宋八大家文说》、《清诗精华》、《哲学文化晚思录》、《儒道思想论集》、《诗词例析》。又刊有《喆盦书法选集》共六集,《胸罗卷轴 笔落烟云-陈祥耀先生诗书集》。

我是闽人非闽派,未妨冷峭味同光

——略谈陈祥耀教授《喆盦诗合集》的写作特点

泉州地处东南沿海,文化昌盛,素有“海滨邹鲁”的雅誉。自唐贞元八年里人欧阳行周与贾稜、韩愈、李观、崔群等二十二人同登 “龙虎榜”,开温陵文运之先;千载以来,文脉绵延;历代诗人,多如繁星,留下许多熠熠生辉的美丽诗篇。20世纪30年代,泉州前清进士林骚、吴增和前清贡生苏大山联合晋江、惠安、南安等地的一批举人、秀才如汪煌辉、曾遒、苏镜潭、吴钟善、王冠群、杨家栋、洪锡畴、吴国藩、杜唐、李荆瞻、张芬、黄玉成等成立诗社,名为“温陵弢社”。后期又吸收少数非科举出身的中青年诗人如杨昌国、李根香、黄紫霞、陈祥耀等,参加诗社。他们定期雅集,分题吟咏,一起切磋诗艺。其中年龄最轻的参加者,当属陈祥耀教授;少年陈祥耀才思敏捷,在“弢社”为老辈所青眼,知名泉州。光阴过隙,桃李满天下的祥耀教授已经年届九十七岁高龄,他不止是“弢社”仅存的硕果,还是饮誉海内的古典文学专家,他的道德修养、治学态度,都堪称后学的典范;他的诗词作品具有融情感之真、美德之善和艺术之美于一体的既恒久、又珍贵的价值。

桑莲居|陈祥耀:我是闽人非闽派,未妨冷峭味同光

陈祥耀先生像

陈祥耀,字喆盦,192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市人。中学时代有一段期间就读于泉州梅石书院昭昧国学讲习所;1941年考入位于上海租界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上海分校,师从唐文治、王蘧常、钱仲联、周予同、吕思勉、郝昺衡、胡曲园、朱大可等诸先生,致力经、史、子、集等学问;1943年因抗日战局影响,返乡担任泉州的晋江县中、建国商校教师;1946年重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上海分校继续完成学业,并兼任上海市西中学教师;1948年回泉州担任国立海疆学校讲师;1950年在泉州省立晋江中学(泉州五中)担任教师;1954年调往福建省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自讲师至教授,并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1993年退休至今,仍自己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名誉理事、中国韵文学会顾问、福建诗词学会顾问。曾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清诗选》副主编,参加《鲁迅全集(新版)-古籍序跋集》的注释、定稿工作,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元明清分支(清代诗词文部份)的编辑、撰稿工作。已出版著述有:《喆盦书法选》共六集、《五大诗人评述》、《中国古典诗歌丛话》、《喆盦文存》、《喆盦诗合集》、《唐宋八大家文说》、《清诗精华》、《哲学文化晚思录》、《诗词例析》等。祥耀教授的诗兼法杜少陵、白香山、陆放翁及王渔洋、龚定盦、赵瓯北诸家,亦深受陈石遗、陈散原等“同光体”及黄遵宪等“诗界革命”诗人的影响;先刊《喆盦诗集》,后增刊为《喆盦诗合集》。《喆盦诗合集》虽是他诗歌创作生涯的代表作,却仅是一个里程碑而已,他将继续在诗歌的国度不断前进、孜孜不倦地探索。

桑莲居|陈祥耀:我是闽人非闽派,未妨冷峭味同光

《喆盦诗合集》序言

桑莲居|陈祥耀:我是闽人非闽派,未妨冷峭味同光

《喆盦诗合集》目录

《喆盦诗合集》分为前集、后集、续集、集外诗拾等四部份,以年岁为序纲,共收录作者于1940年-2001年期间创作的古近体诗342题、697首。全书创作时间跨度60年,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且内容丰富,无论是写时事、咏史、咏物、论诗、纪游、酬答、题赠、悼念等,都能做到有感而发,诗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守正祛邪、忧国忧民、天下为公、热爱和平等思想理念。阅读《喆盦诗合集》里面的大量精品力作,无不感受到其中蕴含着作者真挚的思想情感、独特的个人见解和深邃的哲理光芒;赞叹他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儒家学说的影响下,养成的老辈学人端正严谨的治学作风和谦谦君子的人格魅力。祥耀教授精通书法,博采前贤碑、帖,遗貌取神,自成高格;两本诗集,皆以自书小楷付印。出版后,北京大学陈贻焮教授、中国社科院曹道衡研究员、人民文学出版社林东海编审等,纷纷来信盛赞其“诗书双绝”。他的业师王蘧常教授评:“各体精能,可谓刚健含婀娜者矣。”钱仲联教授评:“妙绪纷披,挹之不尽。”他的老同学蒋希文教授评:“书法苍劲,诗骨高骞,并世学人,能知其甘苦者,恐亦无多。”此外如河南大学华钟彦教授评:“胸罗卷轴,笔落烟云;通观大体,皆缘事造端,情意随之,诗无虚作,情无空发。……诗中多有现实主义,我尤重之,不如此,不足谓今人诗。”著名诗人、诗论家刘逸生先生评:“情真、境深、笔老,有同光之健笔,参定盦之奇气。”中山大学陈永正教授评:“迥异时流,为数十年中所罕睹;传统诗歌,不绝如缕,其在斯乎;起一代之衰者,其起斯乎!集中各体俱佳,且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古风感事抒怀,堪称一代诗史;律诗稍近同光,而清峭拔俗,自具面目,非别具诗才、深于诗功者不能为此。”近来,复旦大学蒋凡教授在《香象渡河截众流》一文中指出:“诗歌创作,则兼擅众体,无论古风近体,或风格清新,或庄重肃穆,或意态典雅,或淡泊有味,无不意境独到而挚情并茂,或重兼济而为时代呐喊,或主独善而怡养情性,无非仁者大丈夫之歌吟,既富人性光彩,又见现实精神。读《喆盦诗集》,若高山仰止,想见其为人也。”

桑莲居|陈祥耀:我是闽人非闽派,未妨冷峭味同光

咏梅诗

桑莲居|陈祥耀:我是闽人非闽派,未妨冷峭味同光

咏梅诗四首其一

祥耀教授早岁学诗,在《喆盦诗合集》中的《集外诗拾》部份,收录他于1957年写的《梅花绝句》六章,诗后的小注有他十五岁时写的《自题画梅》,诗云:“横斜落纸两三枝,此是风前雪后姿。爱写寒花清瘦样,似侬形影似侬诗。”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见到的他的最早诗作;虽是少年习作,却有老成风范。祥耀教授后来长期在高校教授古典诗词,对我国诗词的创作成就、历史发展及其理论体系,都作了系统的阅读和深入的研究,并形成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在《中国古典诗歌丛话》一书中,他以先秦至南北朝诗话、唐诗话、宋诗话、金元明诗话、清诗话等五个章节,博采历代诗家名篇名句,以诗话的形式,全面、公正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既是一部中国古典诗词历史的缩影,又是他潜心中国古典诗词理论研究过程的缩影。因而在自己的诗词创作中,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历代诗家风格进行取舍抑扬,且能融会贯通,形成显著的个人风格特色。

桑莲居|陈祥耀:我是闽人非闽派,未妨冷峭味同光

风入松·读苏东坡诗词

其一,融汇诸家,意境声韵兼重。

祥耀教授在诗词创作的理念上,抱有特定观点;这些观点,不同程度地体现于《喆盦诗合集》中,形成创作取向的多种自觉性。他认为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情况错综复杂,道路是迂回曲折,有退有进,然总体趋势是进化的,不是倒退的。纵观我国历代诗家的诗词创作艺术水平,在前较“浑涵”,在后较“精细”;自《诗经》到清代以来的历代重要诗家典籍,皆各有长短、各有作用;今人学诗写诗,不能泥古取偏或专取一代一家,要兼收并汲、转益多师、批判继承,才能成就自家面目。祥耀教授在诗词创作中,重视“意境”,取径接近“诗界革命”派的黄遵宪,以反映新时代主旋律、重要事件、社会现实等为主导,最为推崇杜甫、白居易、陆游诸家的“诗史”风范,取法乎上;但自叹这方面的写作不多不高,实带自谦。祥耀教授又认为“意境”的酝酿、生发,离不开“性灵”,诗要重思想、重感情、重风骨,还要重韵味、声调。祥耀教授对清代以来的“格调”、“神韵”、“肌理”、“性灵”、“意境”等诸派的诗学观点,进行梳理与糅合,并运用到诗词创作的实践中,这些在他的《喆盦诗合集》里,都能得到印证。祥耀教授的诗词创作过程中,在“意境”外兼重声韵,他认为大作手写诗,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意境之中,都能以声调取胜。我有时携带拙作,登门向祥耀教授求教,他对拙作篇章结构、遣词用字提出修改意见后,还会把改定稿用闽南方言吟诵一下,细心考虑诗句的声韵。他在《日本浦添与福建泉州诗人联吟会上赋》一诗中,就用“情发为声声引情,诗中神韵此中生。”的诗句,来阐述自己对诗的声调的重视。读他的诗词作品,要注意体味它的声韵特点。

桑莲居|陈祥耀:我是闽人非闽派,未妨冷峭味同光

西江月·观《词派正宗论》有感

其二,笔随时代,反映社会现实。

民为邦本、仁民爱物是儒家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诗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无不贯穿着这种精神,且代代传承。祥耀教授自叹反映现实的诗作不多、不成功,其实他一贯走的是现实主义的道路。在《喆盦诗合集》中,收录祥耀教授早年诗作,如《春申感事》、《午日怀湘中战局》、《寇陷洛阳书慨》、《秋感八首》、《抗敌行》、《后秋感八首》、《重抵上海》等,都能以“赋”为手法,直接抒写重要社会现实。生逢国家、民族多难之秋,他的情感悲壮而激烈,他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也将伴随着这些诗作长存。这一时期的诗作如:

《观白门啼鸟图》云:“披图不辨去来今,恍听啁啾出上林。旧梦六朝春易老,新声三月恨难禁。可能唤雨啼烟急,真为愁红惜绿深?珍重羽毛丰满未,西来法曲欲传音。”写国民党欲借召开“国大”来挽救危局已是无效之举;《落叶》四首云:“回黄转眼失余青,寥落江山漫乞灵。林苑犹存空惨澹,将军未去已飘零。争怜卷处商飙紧,几见焚时烈火馨。往日繁华消歇尽, 翻随断梗逐浮萍。”“多少人天雨露滋,匆匆才见绿阴时。望秋先陨恩徒负,坠溷无香事可悲。已遣策勳归劲帚,不应抵死恋高枝。他生欲免沦尘劫,作贝编经计亦宜。”“恍疑瘦蝶舞蹁跹,成阵纷飞各一天。映尽愁颜惭晚日,歌残怨曲并哀蝉。真令王气金陵丧,莫倚秋心白帝怜。庾信小园端可羡,半床犹得伴书眠。”“杜老登台意黯消,不堪吟望尽萧萧。霜枫骤落江波冷,玉露潜侵峡树凋。海外可能饶永夏?风前一例折长条。夜阑莫向空山听,窸窣声凄尚彻宵。”诗中借落叶来比喻国民党战败之后官吏四处逃散的情况。

这些诗作中,祥耀教授运用“比”、“兴”手法,托物寓情,较为隐晦地反映出当时的重要社会现实,弦外之音,读者自可领悟。解放后,祥耀教授还陆续写了《偶成》、《重抵北京》、《高擎赤帜起雄风》、《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庆祝香港回归》、《悼邓公》、《国庆五十周年》、《庆祝澳门回归》、《新世纪寄言》、《全球》、《汉字》、《杞忧》、《反思》及近作《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暨中共建党八十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等一系列诗作,这些诗作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浓厚的时代气息。

桑莲居|陈祥耀:我是闽人非闽派,未妨冷峭味同光

甲子元宵海外侨胞组团来泉州参加南音会唱喜赋

桑莲居|陈祥耀:我是闽人非闽派,未妨冷峭味同光

庆祝辛亥革命九十周年暨中共建党八十周年

其三,题材宽广,独具敏锐视角。

《喆盦诗合集》中,祥耀教授还有大量的咏史、咏物、论诗、纪游、酬答、题赠、悼念等题材的诗作。咏史类如:《战国杂咏》、《后战国杂咏》、《中古西史杂咏》、《读西史感赋》、《读吕诚之师两晋南北朝史》等,在不同程度上折射出他阅读领域宽阔,关注中西历史、历史观点强烈,并能以犀利的目光,正确的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咏物类如:《开元寺观唐桑》、《荔支》、《百源禅院观荷》、《咏梅》、《咏物二绝》、《戏作咏物六绝》、《梅花绝句》等,或寓意于物、或畅写一时感触,皆能致其精微;论诗类如:《论闽诗绝句》十七首,评述了由唐朝至近代闽诗代表人物的艺术成就,品论精当,当时祥耀教授年仅28岁,足见少年才气已咄咄逼人;纪游类如:《登齐云绝顶》、《北行绝句》、《秣陵杂诗》、《重游杭州》、《开封》、《武夷》、《游圆明园故址》、《游莫高窟》、《杜甫草堂》、《扬州》、《昆明》等,或歌颂江山秀丽、或感悟历史风云,不多用华丽的辞藻,却能营造恢宏、敦厚的意境;酬答类如:《暮春社集分韵得楼字》、《初夏社集分韵得诗字》、《苏丈荪浦八十一寿辰招饮赋祝》等,是他参与“弢社”雅集之作;再如:《怀人绝句》、《次梦惺丈见赠韵》、《次韵答梦惺丈兼寄伯芾师六庵丈》、《叠韵答六庵丈兼寄伯芾师梦惺丈》、《清诗研讨会喜晤梦苕师》、《瞿禅夏丈八十晋五寿诗》等,师友间的深情厚谊,在诗作中表露无遗;题赠类如:《永州市柳宗元纪念馆征题》、《题李根香前辈春蔬楼吟草》、《晏同叔诞生千周年纪念会题句》、《莆田纪念刘后村八百周年诞辰征题》、《陈子波先生来闽举行闽台诗人联吟会感赋》等,都有别得新意;悼念类如:《清明龙华扫亡姊坟》、《悼唐茹经师》、《哭母》、《纪念弘一法师圆寂四十五周年》、《悼王瑗仲师》、《悼黄六庵教授》、《悼昙昕上人》、《清明前探亡室骨龕》、《悼周振甫先生》等,叙写对亲人、友人、师长的深切悼念,宣泄心情的惨淡与悲伤,亲情、友情和师生之情如潮水般在诗人心中、作品中尽情涌动。这些作品,通过充实的意境和深厚的文字功底,表达独特的个人见解和抒发真挚的内心情感,毫无陈陈相因之病。

桑莲居|陈祥耀:我是闽人非闽派,未妨冷峭味同光

书林醒我《怀韩冬郎诗》,桑莲居馆藏

桑莲居|陈祥耀:我是闽人非闽派,未妨冷峭味同光

书苏荪浦《登韩江楼作》桑莲居馆藏

其四,风格多样,饶富哲理韵味。

祥耀教授诗词创作的体裁形式和艺术手法灵活多样,风格深厚高雅,而又富有情韵。他立足传统,古体诗格调高浑,笔力刚健;近体诗无纤弱、卑靡之病;他力求以曲折而又自然的组合,把深刻的内容明白晓畅地表现出来;他善用典故、旧辞,又不回避运用新的词汇和俗语;他在注意气韵生动、声调和谐的基础上,既遵循传统格律,又不完全拘守。他的写景、叙事作品多带议论,但写景诗又善于刻画,如《初游西湖》、《游雁荡山》、《桂林山水行》等;叙事诗亦善于铺陈,如《前花农曲》、《后花农曲》和《前珠云曲》、《后珠云曲》等。真正伟大的诗人,不仅是善于抒情、言志的文学艺术家,还应是彻悟宇宙、人生之理的思想家。祥耀教授博学多才、慎思明辨,使得诗中的抒情、议论作品,多富于哲理,如《客邸》云:“客邸如家家似客,莫愁家客两浮槎。家於天地原如客,天地如家亦有涯。”既饶有韵味,又能引人深思。祥耀教授善于点评、解读古人诗词,其大著《诗词例析》一书,收录其多年撰写的诗词评论文章,他以多视角、探细微的手眼,深入分析古人的写作技巧和全诗的主旨,展现个人的审美情趣;他的自作诗也自然有其独到的会心与多样的技巧,足供读者探求。“我是闽人非闽派,未妨冷峭味同光。”

桑莲居|陈祥耀:我是闽人非闽派,未妨冷峭味同光

喆盦诗册(选二)*桑莲居馆藏

桑莲居|陈祥耀:我是闽人非闽派,未妨冷峭味同光

喆盦诗册(选二)*桑莲居馆藏

其五,不懈耕耘,开拓诗书新境。

继《喆盦诗合集》出版之后,祥耀教授仍不懈诗词创作,不断开拓新的表现形式、艺术手法和个人风格,陆续有新的作品问世。其中“嵌字诗”《红豆吟四首》云:“红牙拍底耆卿曲,豆蔻梢头小杜诗。何似无言南国子,人间难写是相思。”“红情绿意镇厮磨,豆架瓜棚笑语多。毕竟人间胜天上,双星万古怨银河。”“红儿悔比伤心事,豆子思深刻骨情。苦日知多欢日少,举头明月见亏盈。”“ 红花落处沾成泪,豆雨来时滴到心。不比寻常离别恨,人难再得是知音。”前二首荣获无锡红豆集团与中华诗词学会联办的全国诗词大奖赛二等奖;他还创作一系列长篇组诗,如撰写《参加武夷山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赋绝句二十七首,以代论文》组诗,抒发他对辛弃疾诗词创作艺术的感受和思考;又如撰写《当代论书绝句十八首》,来反映他对当代书坛乱象的忧思、对书法审美取向歪曲的批判、对今后书坛发展方向的期望和自己坚持正道的决心。祥耀教授道德文章,有口皆碑,他的学识渊渊深远,就像无垠的大海、广阔的波涛,让人挹之不尽;他的古文、骈文功底深厚,与诗词创作水平并驾齐驱,由他秉笔撰写的《泉州赋》一文,洋洋洒洒一千余字的赋体古文,短时间内一气呵成,读来铿锵和鸣,朗朗宫商一片,堪称绝唱之作。

桑莲居|陈祥耀:我是闽人非闽派,未妨冷峭味同光

红豆吟四首 - 2003年作

本文的标题“我是闽人非闽派,未妨冷峭味同光。”二句,引用祥耀教授《苏州参加清诗研讨会》原诗,或可当作他对自己的诗歌创作流派、艺术风格进行自我评价。最后,用我的一首名为《论》的小诗来结束本文:

同光冷峭定盦奇,声韵和谐善取资。

意趣横生饶哲理,笔跟时代紧相随。

桑莲居|陈祥耀:我是闽人非闽派,未妨冷峭味同光

守独悟同别微见显,辞高居下置易就难。桑莲居馆藏

参考书目

1、《喆盦诗合集》,作者:陈祥耀,华艺出版社出版

2、《喆盦文存》,作者:陈祥耀,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3、《中国古典诗歌丛话》,作者:陈祥耀,华正书局出版(台湾)

4、《海岳弦歌集》,毛谷风选编,中国国学出版社出版

5、《福建当代十一家诗词选》,欧孟秋、谭南周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

6、《文坛廿八宿-师友风谊》,作者:林东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7、《玄隐庐诗-前言》,作者:刘梦芙,黄山书社出版

黄福强

字慎之,斋号稻圃、慎斋

1981年生,福建南安人,泉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科员。现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泉州诗词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有慎斋论书绝句百余首(壹|贰|叁|肆|伍|陆)

往期相关

陈祥耀:重谈我对弘一法师的三点认识

陈祥耀:弘一法师在闽南

陈祥耀:黄紫霞先生诗画 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