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国人为什么旅行时只顾拍照片?

承载阳光1216


不不不,这并不是国人旅行的特色,世界各地的人旅行都有这个特色……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拍个照,重点是车,而并不是照……我来从本质上说一下这个话题,大概就一点就通了!

上车睡觉下车尿尿,这其实是个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是为什么?因为这是旅行团啊!自由行都是需要自己倒腾的。那么旅行团为什么就一定会是这样?旅行团不给你接送难道用走的吗?那么车去了哪儿?景点啊!为什么车只去景点?因为旅行团啊!旅行团买的就是行程,行程的重点就是景点,难不成带人去菜场超市体验生活嘛?那么景点有啥?景点不拍照还能干啥,难道刻字“到此一游”吗?

真正到了景点,拍照留个纪念其实是几乎每个到景点的人都会做的事情,无论自由行还是跟团。而自由行与跟团不同,会玩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市场,比如夜市,比如各类商场等等。但留给跟团游的时间,基本就只有晚上,而到了晚上,其实许多国家商场什么的关门并不晚……也就没啥可逛了……所以就留下了上车下车拍照的传说。

其实如果在各种著名景点周围仔细看的话,也是有许多外国跟团游的游客的,一样的大巴一样的躺,一样的拍照一样的姿势。区别仅仅是歪果仁的跟团占比相对少点,来中国的也相对少点,所以造成了似乎变成了国人的专利。相信很多跟团游的游客在国外的各大景点看到的也会有感触,特别是那些英语并不普及的国家更是如此,比如越南老挝。

这是在自嘲的同时,一个普遍大众的问题,跟团旅游嘛,本就是如此。能看一眼是记在心里,能拍张照是留个回忆,仅此而已。


秋秋就是那个秋秋


这不仅是国人,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一样,毕竟在网上看到的那些潇洒自在的旅途方式毕竟少。可是别忘了,人家也要拍照。为什么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一般而言,这句话的流行是在跟团游中诞生的。分析开来,为什么要上车睡觉?参加过跟团游的小伙伴一定很清楚,每天早上要早起,精神还没饱足,就带着行李赶上大巴车。所以,人上了车,自然想睡觉。如果是自由行自驾游,一般很少会出现这种情况。除非沿途太长,偶尔困倦。但是这和跟团游完全不一样。


因此下车尿尿。车一停,通常不是服务区或加油站,在这里如果下车的就一定要方便的,当然也有通气的。

景点拍照。花了钱好不容易来到这里,难道不拍点风景纪念一下?如果想要学老外那样,不管去哪里旅游找个地方坐下来晒晒太阳喝喝咖啡看看风景,那么就得脱离跟团游。享受自由行,一切行程自己安排,那么也会很舒适。


假如把一群老外赶上一辆旅游大巴,感受一下中国人跟团游的模式,他们也一样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其实,旅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拍照,纪念,这是一种变相的挽留。每个人的一生都在经历着不同的旅途,但不是所有的旅途都会第二遍的,所以拍照是最直观的留念。



且拍照,不仅能把握住风景,也可以让自己欣赏的更细腻。看到美丽的风景,我相信没有人不想将这一刻挽留下来。所以,不要抱怨国人旅行只顾拍照,它的意义很多,而这也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可能有人会困惑了,难道就不能用眼睛去看?


当然可以,这是必须的。但在如今社会里,只是单纯的用眼睛去欣赏风光,那么曾经的老照片就不会显得那么珍贵了。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生命的每一刻都在变化,眼睛捕捉到往往只是一瞬间,而拍照是永恒。到了年老,再翻出这些照片的时候一定感慨良多,且岁月更加美好。否则,自己去过的地方都没有一个可以留念的东西岂不是很可惜?

所以,推荐大家旅行的时候尽量自由行,或者半自由行也可以。


苏丹卿


1:跟团游要很早就起来赶车,一般都是早上七点集合,为了早点到指定地点只好很早起来赶车。一坐上车之后,乘客就啥都不管,自顾自得睡了起来。当然车上也不止我这样的乘客,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谁好几个小时恢复精力。到了九,十点,这时候导游才会在车上介绍一些景点和这个地方的文化历史,睡足之后的游客也能听得进去。

2:在旅途一开始觉得还行,不用自己导航找路线,只须别人带就行。但是后来发现真心不爽。到达一个景点留给游客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让你拍拍照片,选几张发朋友圈之后时间就没了。这趟旅行下来确实没有好好认真感受旅途的风景,甚至连坐下来发呆的时间都没有,即使在这么美的风景下,也谈不上说什么净化心灵之类的说法。两天下来,基本都是在赶景点,拍照,在车上睡,吃大锅饭。体验过一次这样的团之后再也不想第二次。宁愿自己多花费点时间和精力去找路线也不愿意受这份罪。

为什么会有‘上车睡觉’‘下车尿尿的说法’就是因为一些旅游团的大规模化的后果,很多退休员工都会选择跟团出游。在这类的老年人身上,从众很明显。认为这个景点好看,你拍我也拍,大家同样的姿势来一遍准没错。也就是典型的游客照。相比自由行,跟团游的体验实在是太差劲,完全感受不到旅游的乐趣,回来的时候除了带景点的纪念品,其它的啥都没有!


爱飞乐游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以前老说跟团游是这样的情况,现在自由行也在往这个趋势发展,我们给自己找了个借口来逃避当下压抑的工作生活,以为这样就可以真正地放松一把了,结果却沦为匆匆过场,几张照片几段视频往朋友圈一发,以证明自己曾经来过。这不叫旅行,充其量只是旅游,而且属于低质量的旅游。



为嘛这样说呢?同样远足,旅行收获的不单单是看到了美景,吃到了美食,重要的是在新环境中历练了自己,心灵上有所感悟,旅行的途中是比较艰辛的。而普通的旅游则偏重于享受,放松,看看风景品品美食出来寻开心,衣食住行安排的妥妥当当,不用那么操心费神。




当下社会风气浮躁,来自感情、工作、家庭和生活压力的原因,让人们觉得已经非常疲劳、麻木。很难对新事物提起很大的兴趣。长久的思维模式让人们逐渐产生一种惰性,就是能省则省,加之思想价值观的转变,认为旅行就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却鲜有人领悟到真正的精华其实是过程、一路的美景和故事。我们去旅行,当你在追寻远方终点的同时,也一定要明白当初为何踏上这个起点!


徒步全球


国人喜欢拍照,喜欢炫耀,一次平平常常的旅行可以上升到人生精彩的境界,这是很多人走不出的怪圈。

而当今微信朋友圈、QQ空间、陌陌交友等平台又是很好的推波助澜,使旅行拍照成为大众旅行的热点与焦点,如果不拍照、不发朋友圈的旅行对有些人会黯然失色,可能很多人就不会去景点拥挤了。

我想说说自己遇到的两件事:

其一是在法国卢浮宫,由于参加的是团游,导游把我们带进去后说这里有三个小时的参观时间,大家自己掌握,有兴趣的一两天看不完,没有兴趣的半个小时就可以了。结果大家进来就是开始自拍,然后很快就找不到他们。而我则像发现了宝藏一眼,贪婪的看起来没完了,结果我最后迟到了十五分钟,开始也没有太在意,因为这几天有很多人迟到,特别是在购物景点晚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是经常的。

哪知道我回来几乎整车的大叔大妈对我愤怒,说等我太久了,太不像话!我说不就迟到十五分钟吗?后来知道他们没用一个小时都看完了,已经足足等了我两个多小时,他们着急去看巴黎“老佛爷”免税店呢,我认为的十五分钟,他们认为是两个小时,“来这里拍几张照片得了,都差不多,有什么值得看的”这是他们的共识。

其二是我同女儿在广州南越王墓参观,由于看得太久,引起了管理人员的注意,同我交流,说大部分中国游客都是跑着参观,很少像我这样看的,而边上有一家比利时人也是非常认真的看,他们事先查阅了资料,孩子们都准备了问题,到这里又请了英文导游讲解,有些问题导游回答不了,甚至请出了专业人员。

为什么国人旅游“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其实主要是文化差异,对于旅游的真正目的不清晰,对客观世界以及看到的东西认为与己无关,没有兴趣,更不求甚解。

他们喜欢的是拍照,找机会亮自己、炫耀自己。


书影


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

”,反映的其实是国内旅游格局框架下的旅游者的无奈。旅行社,广告上开出的景点必须走到,不然会被投诉;景点开得太少就吸引不到顾客,所以要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在这样的日程表上,连途中也是分秒必争的。在景点逗留的时间基本上只够从容地走一趟。拍照就得“挤时间”。局外人看来,这些人就是急急忙忙走到一地,急急忙忙拍照,然后急急忙忙去赶队伍。这种遭遇,主要是平价团才能遇到的。不过,国内旅游者跟平价团的是大多数。

外国人也拍照的,但是他们不会跟平价团,从容得多,除了拍照,还可以闲逛逛。

——在泰国旅游,一次,一个小孩子发现邻桌的菜丰盛得多,愤而质问导游,导游回答:“他们是豪华团”。


手机用户62830801642


“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这句调侃意味十足却又超级形象的话,随着旅游团的出现而诞生。很多旅行社都会在相对合理的时间段里,尽可能多的安排参观游览的内容和行程来体现自家旅游团的性价比。虽然丰富,但也同时会使参团游客马不停蹄的窜梭往返在各个景点之间,给到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也会大幅压缩,甚至只够走马观花和在景点留影。

当然不少游客们自己也觉得,不拍照的旅程是不完整的:从一个地方玩儿回来,哪能连张照片都没有啊?于是世界各地的热门景点里,都能看到熙熙攘攘的中国人挤在各个标志建筑前以各种姿势拍照的身影。

我个人从来不认为旅游时拍照留影有什么不对。虽然眼睛和心是最好的照相机,但很多景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被我们淡忘,甚至消失在记忆里。把他们留在照片里,的确是一种抵抗遗忘的方式。闲来翻翻老照片,看看彼时的景色、彼时的自己,回忆一下彼时的美好,绝对是种乐趣。

但我的确不赞同那种为了拍照留念而旅游的行为。坦白讲,不少国人旅游的核心内容就是各种拍照,哪怕是在人山人海的景点,也能看到不少人闪转腾挪在人堆里挤出一方天地拍照、拍完就走的游客。连走马观花都做不到,更别提玩得如何了,“回家一问啥也不知道”,好像就是为了拍照才出门旅游一样。

我们在旅游时拍照,是希望借助照片把当时的感受更好的留下来,而不是本末倒置的为了拍照而忽略掉人在景中的当下。当时经历了什么,感受到什么,才是旅行中真正的回忆。当你看到美景中的自己,是否还能记得自己面对大好河山时的美妙感受?是否还能记得望着壮阔景色时自己内心的起伏?是否还能回忆起当时曾有过天青色等烟雨的平和心境?是否还记得在那里发生过什么有意思的故事、看到过什么奇特有趣的风土人情?

不再介意是不是拍到了漂亮的照片,而是把时间浪费在喜欢的景色里,品味人在旅途的感受,才能体会旅游的妙处。旅游时拍照,是应该有的。为了拍照而旅游,不可取。


长腿叔叔


关于“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这句话,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听到过,尤其是要报团出游的时候会反复被听到,那么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很直观的,大家可以把原因归结到旅行的形式——随团游,随团游有问题么?有,但也是正常的。因为自己懒得做旅行规划和游玩安排,不愿意操心,所以要选择一个简单的出行方式,随团就比较合理了。而往往旅行社为了让大家感觉这个行程很值,所以会安排的很满,那自然而然的时间上就很仓促,在紧张的时间安排下,产生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的情况纯属正常。

但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和大家探讨一下。先抛出一个概念——从众。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而社会心理学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从众的行为基本动因有三种:

一是渴望获得正确的信息;

二是为了被喜欢和接受;

三是为减缓群体压力。

有了这个研究理论前提,再让我们来想想“为什么旅行时只顾拍照片”这个问题。当你进入一个陌生的景区时,你对这个景区有一个探索的欲望,当你发现一处自己觉得很好的景色时,可以用语言来赞叹“哇,好美!”,也可以用肢体来表达,挥手一指“你们看!”,这种行为在群体中的发酵是很有作用的,除非你的审美确实有问题。而拿起手中的拍照设备来拍照,也是一种向其他人展示自己审美能力的一个方式,一是可以让身边的人注意到你可以发现一处独特的角度,另外也可以在旅行后分享给不在身边的朋友看。当你做出这种行为的同时,也自然而然触动一些人的从众心理。

那依据从众心理,其他人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1.如果你们是一个团队的,那么大家一起做会放大团队的影响力,让其他团队的人感觉到你们很合拍,很有凝聚力,那么团队的人支持你,认同你的判断,也是壮大团队力量的方式,然后参与进来。

2.当大家不是很熟,但又想更好的融入时,认同你的判断,是接近你的一个方式,让自己更好的和其他人相处,那么也做同样的事情,就是对你的认同。

3.如果是你认识的人,或许真的认为你的判断不错,或者感觉也还可以,也可能觉得不怎么样,但为了和你保持良好的关系,也会来支持你,和你做出同样的事情。

4.当更多的人加入时,而你却没有,显得格格不入的感觉,大家都觉得不错,是不是我的审美有问题。为了避免大家看到这个事情,那么做出同样的事情可以比较安全的掩盖。

不管是上述哪些原因产生了拍照这个行为,都将形成了这种很常见的现象,不管这个视角或者景色好与不好,只要有足够的人数关注,哪怕三五个,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甚至排队等候进入这个角度来拍照。因为景区人数基数大,特别是随团,有了足够的人数,就会大概率出现这个现象。这个行为会在整个景区随时发生,处处可见,也就形成了你所看到的“为什么旅行时只顾拍照片?”的现象。

你再想想,如果就你一个人,或者两三个好友,去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进行旅行,你会发现,这种现象几乎就没有了,你的拍照行为就会变得更加符合自己的需求,我觉得好我就去拍,我觉得有必要我才去拍,我觉得值得分享我要去拍。那么拍照的频次和质量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那么是不是只有国人才这样呢,当然不是,因为这是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正常现象。只是在某些国家里,从小得到的是个性化自我的教育,所以会显得更具独立思考和判断力,但也并不能逃脱这种心理。

这就是我从了解的一些心理学的理论来分析的结果,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点的帮助。


游梦人Dream


题主说的“国人旅行时只顾拍照片”,实在是有些片面。我在外面旅行时,见到世界各地的人,都是有爱拍照的也有不爱拍照的,这并不是什么国人才有的“坏习惯”。

“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这事儿基本说的是旅游团。一提旅游团,很多人都很反感。但其实旅游团哪个国家都有,只是国外的旅游团,大多是岁数很大,自己不太方便自助的人参加。我们国家出境的团多,语言不通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再加上国人拍照的时候也比较“高调”,很热闹,所以就容易给大家造成一种中国旅游团又多又只顾拍照的印象。其实外国人也拍,而且之前有人嘲笑大爷大妈举个平板电脑拍照很傻,这事儿外国大爷大妈也不少干。

我们国家的旅游团比较咋呼这一点,主要跟文化有关系。就像吃饭一样,中国就要热闹,外国就很安静。所以出去玩的时候这一点也就体现出来了。但是如果是到别人家去玩,大家还是应该尽量按照人家的习惯来比较好。


超级小包子


如今的旅游不是享受,更大程度上是花钱买罪受,要是不拍照,别人怎么知道你出去旅游了,回到家怎么跟三大姑八大姨聊(炫耀)。



一般的跟团游都是差不多的模式,从你掏钱的那一刻起,除了需要付出体力之外,其他的就都不需要游客操心了。尤其是景点之间的转换,餐厅的选择,景点的选择,都已经是既定的行程。

回想下题主自己曾经的跟团经历,旅游这件事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跟模式化的过程,无论去哪个城市,哪个国家,在夜晚入住安排好的酒店,早上同一时间出发,坐着全世界都一样的大巴,来到景点模式化的按下快门。



如果是跟团多的游客, 甚至已经对这样的行程安排了如指掌,不管是去哪里都已经失去了对旅行的期待,即使我们不把旅行抬高到文化体验,政治经济的研究,光是吃喝玩乐这些事情,都在模式化的旅游模式中变得枯燥。

不需要对行程进行安排,不用担忧交通食宿问题,对于景点的留念就是跟团游最大的意义了。原本来到景点多少要了解这里的历史,拥有对这里的期待,但是跟团游往往都是景点串游,从国内飞十几个小时出国,就花30分钟游览景点,除了拍照,还能做些什么,能够快速建立与这座城的联系。

以前没有相机,也会有人刻一个到此一游。旅游的意义本来就是如此,模式化的跟团游更甚,很多人都认为花了大价钱,但是每天早起赶车,到了景点就拍照,简直是花钱折腾自己,景点的商业化,不要说全国,就是全世界卖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出国买回来的工艺品写着made in 义乌。

所以说如今的旅游重点并不是真正的游玩或是体验,说穿了就是一套流程,导游都能倒着背,这就是如今旅游存在的一个真实的现象,而这样的模式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毕竟这可以让大部分把旅游当消遣,只是为了踩踩景点,拍照留念的大部分游人能在最快时间内浏览一个地方的精华所在。对于老年人来说,还是挺合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