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段垮掉的啃老族

整段垮掉的啃老族

事事包辦成就巨嬰

文 / 涼爽

垮掉的一代,長大後,成為了啃老一族。

一代社會環境影響著一代人的思想和言行。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現在的情況已經大不如前。享樂主義、攀比之風一度盛行,人們心態開始浮躁起來,自小從未捱餓受涼、習慣享福的年輕一代,比從前某一代人都要注重盡情享受自由自在和消費的快樂。

有收入的,可能會成為“隱形貧困人口”、“月光族”、“新貧族”,勉勉強強不用“啃”老人,但是遇到超大開支就會向家裡二老伸手要錢;無收入的年輕人,本該是創業、奮發、拼搏的一代,“讓我工作是不可能的了,這輩子也不可能工作了”,吃喝玩樂卻全賴二老身上,猛“啃”老人。

整段垮掉的啃老族

據媒體調查,目前“啃老族”主要包括以下人群:

  • 20%應屆大學畢業生,挑剔就業;

  • 10%以工作太辛苦、不適應為由自動離職,不再尋找下一份工作;

  • 20%“創業幻想型”的青年人,雖有創業願望,卻無目標,缺乏執行,不願為人打工;

  • 10%頻繁跳槽者,一直找不到合適工作;

  • 10%“被下崗”的年輕人,習慣對比工作,越比越不如意,乾脆不就業;

  • 30%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勞動力市場找工作,怕苦怕累索性“啃”父母。

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統計,我國大概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費。

“啃老族”是教育垮掉的“報應”,社會之痛亦是家庭之痛。

一位48歲的上海人,本科就讀同濟,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拿到了工程碩士學位之後回國,一直不肯出去工作,白天睡覺,晚上玩遊戲,生活費從其母親每個月3500元退休金里扣,但其母已經82歲了,患有尿毒症,加上透析等醫療費要花2000多元,家庭開支已經是捉襟見肘。

很多人認為,養兒防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養育是一種投資,到達一定階段後就可以收到回報。但是事實卻被打臉,那些日夜為家庭操勞了大半輩子的父母,面對一個死活不肯斷乳的“巨嬰”,他們苦不堪言。

整段垮掉的啃老族

江西宜春市一老年大學學員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建議:鼓勵市民主動申請放棄領取養老金。

我市市民要多為國家想,現在養老金緊缺,大家不能只顧自己不顧國家,對於這種只顧自己利益的行為,卻不為國家考慮的個人,已經喪失了做人的基本資格,應該受到法律的嚴懲,建議沒收財產,直接驅逐出境。官方回覆:該建議不具可行性。

(摘自南方都市報)

整段垮掉的啃老族

還好官方回覆不具可行性。網友紛紛表示,我幾十年辛辛苦苦交的錢,本來就是我自己的錢,為什麼不拿回來?

假如這一提議確實生效,那麼最受影響的不僅僅是年邁花甲喪失勞動力的老人們,甚至還有“啃老一族”!不工作沒有任何收入的他們對著老人們的養老金虎視眈眈,更別說贍養他們自己打的老父母親了。

父母們在每件事情替孩子完全包辦,以為為了孩子好,其實卻在養一個“巨嬰”。以愛之名為孩子包辦生活、學習、伴侶婚姻乃至工作一切,“你只要學習好就行了,等孩子長大自然就獨立了。”

我還記得小學書本里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只會學習,其他的什麼都不會做,進入大學的第一天還需要媽媽幫他掛蚊帳和打掃衛生,最後被學校勒令退學了。

這是一個絕對錯誤的認知。你剝奪了他獨立的權利,這一生,他都會依賴你,他永遠也不會長大。

最明顯的就是餵飯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發展自主感,想要自己獨立完成一些事情,比如主動抓握勺子,盛飯和吃飯喝湯。但是家長就是怕麻煩,怕孩子把食物弄到身上,自己清洗麻煩,怕孩子弄髒了桌子和地板,又加大了自己的家務活工作量。每樣東西都是怕麻煩,自己做得又快有好,一勞永逸。

孩子被限制了,他可能很生氣,他可能對吃飯這件事情越來越不感興趣,可能對其他事情也漸漸失去了學習和研究的興趣。

“怕什麼,我媽全部都會幫我做好,我不用學。”

陪孩子做作業,一有不會就教,甚至輔導過頭了,變成直接告訴孩子答案。

“今天作業有幾個錯誤,都怪我媽沒有檢查好。”

後來這個孩子成為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啃老一族”和“巨嬰”,你卻責怪孩子被誰教壞了?

你若真愛孩子,就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吧。當他的學到的東西越來越多,學會了自己面對挫折,靠自己解決問題,他越來越獨立自主,對你的依賴越來越少,你就會越來越輕鬆,他會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身心健康的人。

—— 今日作者 ——

涼爽

整段垮掉的啃老族

歡迎留言區評論互動

“你的父母事事包辦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