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生活里的无意义,然后继续在煎熬中成长!

接受生活里的无意义,然后继续在煎熬中成长!

允许自己偶尔

做一个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文 / 大大

“人生的意义”一直都是人类穷尽一生所追求的、寻找的,虽然从古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统一的答案。

小的时候,常有人会问我“你长大了要干什么呀?”,我给的都是一份标准答案“我以后要当科学家”,然后会被其他人夸“有出息、有理想”。

隔壁的牛牛说想做卖水果的,那样就天天都有好吃的水果了,然后他被批“太没追求了”,牛牛哭着说“可我就是什么都不想干,只想卖水果,天天有水果吃就可以了”,大家都笑了,村口教书的爷爷就说“可是,你总得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对社会有贡献吧?”

其实那时的我并不明白我和牛牛给出的答案代表着什么,但周边的人给了我一种感觉:我们生来就是要为了完成某项人生使命的。

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意义”、“价值”、“责任”、“贡献”就像一个无形的枷锁拷在了我们身上。似乎生命一定要有意义、一定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这样才不愧于来世上走一遭。

但,我不清楚,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要获得什么,或者留下什么才算是有意义的。

接受生活里的无意义,然后继续在煎熬中成长!

接受生活里的无意义,然后继续在煎熬中成长!

心理学治疗学家欧文·亚隆认为我们生活中的所有痛苦基本源自4个方面的困扰:不可避免的死亡;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我们追求的自由;以及生活并无一个显而易见的意义可言。

“生活并无显而易见的意义可言”这点让我想起大金。

大金自离职后待业在家已经一个多月了,似乎回到了学生时期的暑假,漫长而无所事事。

期间大学同学来玩了一段时间,然后在某个周六的下午,看着大金还在睡觉,就独自送同学出门了。在回家的时候收到大金的微信语音,点开一听“你们去哪了”,语气中的萧索气息简直要破屏而出。

到家一看,灯也没开,她坐在床上撑着脑袋,很颓废的样子。问她,她说,一觉醒来,没有人在身边,身边很安静,一片茫茫然的感觉,“瞬间感觉到很孤独,像生活在孤岛”。

工作几乎占据了我们的日常,当这些约束性的日常一下子消失以后,我们没有了必须要做的事,突然的“自由”让我们茫茫然,不知道去哪里寻找意义。

千篇一律的电视剧、刷了n遍的朋友圈、不再熟悉的明星还有你一点都不感兴趣的热搜,总之,一点意思都没有。

接受生活里的无意义,然后继续在煎熬中成长!

接受生活里的无意义,然后继续在煎熬中成长!

初中的时候,《士兵突击》正在热播,让我迄今为止依然记忆犹新的是,在剧里面许三多一直念叨着一句话“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就是好好活。”那时的我觉得这两句话是自相矛盾的,现在才发现,他说的是对的。

我们都想要做有意义的事,但很多人终其一生可能都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就像生活不是电影,起起伏伏,有低谷就会有高潮,不管过程如何艰难,最后还能有一个圆满的大结局。更多的人可能是一辈子都没有什么高潮,也无法成为什么主角。

是谁说生活一定要有意义的呢?毕竟哪来的那么多意义让我们去追寻,有意义就是好好活。

不能说我们的人生都没有意义,但相信每个人人生中可能都会有这么一段时光:过去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未来的方向还不明确,但环顾一下四周,身边的人都在卯足了力气为了某个目标而奋斗的时候,而你却暂无目标。但我们依然需要在这样一种无所事事,没有明显意义的人生中继续生活下去。

接受生活里的无意义,然后继续在煎熬中成长!

接受生活里的无意义,然后继续在煎熬中成长!

木木就处于这样一种阶段,大三的她,专业所学课程大都已经修完,大四不远也不近,但已经到了需要为未来做打算的时候了,脸上还是笑嘻嘻的,但心里的负担压力却也很重。实习单位要联系好;相关的证书也要筹备筹备计划去考了;和男朋友的未来也需要认真规划一下了;毕业设计差不多也要开始考虑了……

男朋友劝她不要着急,木木心里也明白她着急的事情没有deadline的,但还是很难不焦虑,因为整个专业的人都已经开始行动了起来,他们也在为这些谋划着。木木所焦虑的其实是她对未来的不确定,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不知道自己目前所做的意义何在。

其实这个无意义的阶段可以出现在我们的人生中很多次,高考完毕业的那个暑假、大三或是大四、失业在家时,都可能是这样。

我们脑海中关于未来的不确定感,没被目标的前进的无意义感,就像在茫茫大海里,感觉身后有一群鲨鱼在远远地跟着你,你向远处眺望却看不见可以登陆的岛屿。

接受生活里的无意义,然后继续在煎熬中成长!

接受生活里的无意义,然后继续在煎熬中成长!

我们却忘了,我们背后的鲨鱼不是真实存在的,那群鲨鱼叫做“意义”“价值“”责任”……现代社会往往给人一种误解,那就是人生一定要有意义,有理想。我们无法忍受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是无意义的这件事情,拼命用人生意义、人生理想来进行武装自己,填满生活,但我们却对生命、生活本身缺乏认知与观察。

现代社会生存的紧迫感强烈,其实我们可以接受偶尔迷茫,彷徨的自己。小说家米兰·昆德拉,他在生命的晚年写了一本书《庆祝无意义》,是的,面对无意义,不需要恐慌,也不要去无视它,而是庆祝的态度。要什么意义,存在本身已经就很了不起了。

我们都是俗世里的一员,学会接受自己无意义的生活,可以呆立一会,思考一下人生,然后整理好情绪,继续投入你人生的赛道,世俗地前进。

接受生活里的无意义,然后继续在煎熬中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