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半的宝宝总喜欢扔东西,打人,究竟该如何来应对?

黄强


我们可以发现,宝宝2岁以后,就开始喜欢发脾气,扔东西,打人,如果爸爸妈妈处理得当,可以改变宝宝扔东西、打人这样的“坏习惯”,也会降低宝宝发脾气的频率。

改变宝宝扔东西的“坏习惯”

当宝宝扔东西时,我们可以分两种情况来分析:

第一种,有事没事就扔,那么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和宝宝来玩一个早教游戏,投球游戏,我们准备好球和篮子,让宝宝把球扔到篮子里,久而久之,宝宝就把扔东西的习惯改变为投球的习惯,还能从中找到乐趣。


是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还能改变宝宝喜欢乱扔的坏习惯。


第二种,宝宝一定是心情不好了,用扔东西来发泄。

我们首先寻找宝宝不开心的原因,并安抚宝宝的情绪。还要告诉宝宝,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拍拍沙发,也可以过来找爸爸妈妈,但就是不能扔东西,还要告知宝宝,扔坏的玩具不会在买。

这样可以让宝宝学会珍惜物品,还可以教会宝宝如何发泄自己的情绪。

改变宝宝打人的“坏习惯”


当宝宝出现:打人、踢人,具有攻击性的动作时,我们要告知宝宝不可以,而且是严厉的告知不可以,因为,在宝宝的脑海里语言还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维的时候,情急之下常常出现用有冲击力的身体动作替代。

所以,当宝宝出现打人的行为时,爸爸妈妈要告知宝宝不可以,要慢慢淡化宝宝的这种行为,好好分析宝宝每一次打人的行为,除了告知,就是耐心的教导。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儿顾问,持有国家高级育婴资格证,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样的育儿顾问为宝妈们提供婴儿抚触、产妇催乳、宝宝理发、营养指导、母婴护理、成长培育等服务,让当妈妈变得更简单!


孩子王育儿顾问


宝爸宝妈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有扔东西、打人这样的行为表现。

如果完全站在大人的视角,很可能就会断言,孩子是在“捣蛋”,但其实2岁半的宝宝正处于空间探索期,很多时候,他扔东西的行为,只是在对这个世界进行探索。

他很好奇,为什么东西扔出去会落在地上,而且不同重量和材质的东西落在地上的声音和状态都不一样,所以,他就会一遍又一遍的尝试。

这种情况,只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保证他扔的东西不会损坏也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就可以任由他自己去完成这个探索的过程。

当然,有些时候孩子扔东西也可能是在发泄情绪。孩子的行为是否带有情绪,这个是比较容易识别的。

孩子产生了情绪,但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于是就本能地乱扔东西,打人也是如此。

如果是这种情况,首先要理解孩子的感受,最好能帮孩子识别这些感受,在共情的基础上给孩子建立规则,告诉孩子,有情绪是正常的,但他不能以扔东西或是打人的方式来表达。

最好能为孩子提供另外的情绪宣泄渠道,比如,给他一个枕头捶,或是带孩子去练习幼儿拳击,等等。


壹父母


其实2岁半的孩子爱扔东西、打人是正常的行为,因为孩子这个时侯正处在手的敏感期。孩子刚出生时,只能用口探索世界,但当孩子第一次把手放入口中,就唤醒了手的感觉。当手的敏感期来临时,孩子会惊讶地发现手原来可以抓东西,拿东西。在他们眼中,这是重大的发现,类似于开天辟地的感觉。他们要好好体验这种感觉,把手的所有功能都用上。


手的敏感期集中在0一2岁这个阶段,小一点的孩子喜欢通过摸软软的物体,如面团、沙子、香蕉等来体验。他通过手的使用来协调大脑和身体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发现外在世界来构筑自己的内在世界。

2岁时孩子喜欢乱扔东西,是因为随着孩子手部肌肉的逐步发展,他发现手不仅能抓东西,还能扔东西,这又是一个令他们惊喜的重大发现,他们要不断地体验这一新功能,促进脑部和手的协调发展。

这时家长不能随意阻止孩子扔东西,反而要鼓励和引导他们。给他们不易损坏的玩具,把食物及贵重物品收起来,家长可以和孩子面对面做游戏,把毛绒玩具扔给孩子,让孩子再扔过来。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能力,还能促进亲子感情。

至于孩子爱打人的习惯,可能是为了吸引父母的关注,也可能是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或者是太兴奋无法控制自己,又或许是想和你沟通交流、表达友好。父母不能轻易地给孩子扣上“暴力"的帽子,别对孩子的行为太敏感,给他贴上暴力的标签,一发现就制止或严加管教的话,只能强化他的这种行为,因为孩子发现,只要他一打人就能成功吸引父母的关注,以后就会把打人的行为转化成习惯,就会很难扭转。


其实很多孩子并不是真想打人,只不过是因为他的语言能力还不强,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才会通过打人表示自己不舒服的感受,譬如父母不理解他啦,别人离他太近啦,生气啦等等。他比较着急,就会本能地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如果这时父母理解他,问他"宝宝是不是生气了?""宝宝受委屈了吗?",把他想表达的内容讲出来,他就感觉父母理解他了,就不会再通过打人来表达自己了。

在手的敏感期阶段,如果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孩子的这些行为,不让他们自由去体验,那孩子的敏感期就会延长,到了四五岁时仍处于这一阶段,不利于小孩的健康成长。


秋香源


2~3岁,是宝宝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宝宝表现出扔东西、打人的行为,这是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正常表达方式。

所以家长不要过于放大自己的心理感受,认为孩子这些表现是暴力,长大了那还得了?家长不要有这样的焦虑。

宝宝“叛逆期”扔东西、打人的原因分析:

一、2岁前后,宝宝自我意识、物权意识或“地盘意识”开始萌牙。宝宝开始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霸权主义,比如有以下特征:

1,凡事都说不,“我是宇宙中心”。

2,处处都逞强,自认为天下无敌,无所不能。

3,脾气暴躁、情绪阴晴不定。


二、宝宝前额叶发育不成熟。

前额叶,位于宝宝大脑额叶的前部区域,主管和决策宝宝理性思维和自我控制。当宝宝前额叶发育不成熟,宝宝就会行事“冲动”。

三、宝宝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当宝宝语言能力落后于自我意识和行动能力时,就表现出以打、发脾气、扔东西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说不过你就动手的意思。

打个比方:宝宝想要买某个玩具,爸爸可能会问他为什么买,因为家里有一堆玩具了。通常我会让宝宝说出理由来,理由充足了我就买。

但是大人这样要求宝宝,对宝宝是不公平的。因为2岁半的孩子与成年人讲道理,永远处于弱势地位。当他说不过我的时候,或者表达不清楚时怎么办呢?只有一个办法发泄情绪:找一个比他弱的小朋友打一架,或者在趁我转身时在我腿上踢一脚……

如何应对宝宝“叛逆期”扔东西、打人的行为?

1,家长不要做错误的示范。

宝宝2岁前后,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可以肯定的是,宝宝出现扔东西、打人这些行为,是宝宝的模仿动作。模仿对象,可能是家长,也可能是宝宝见到别的小朋友这样做过。

比如家长说过,你再不听话,妈妈就打你哦!或者“你不乖,我就不给你买玩具”之类的。这让宝宝相信,通过警告、发脾气、打人是能达成目的的,所以宝宝才会模仿出扔东西、打人的动作。


2,充当宝宝的前额叶,帮助宝宝冷静。

家长和只有2、3岁的宝宝讲道理,往往行不通的。原因不是我们家长不会讲大道理,而是大道理太空洞,宝宝理解不了。

宝宝2~3岁前后,已经是手动敏感期。此时的宝宝更崇拜动手能力,也就是父母要做身体力行的榜样。

家长怎么做?首先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家庭和睦关系。当宝宝扔东西、打人时,夫妻中的一方应先将宝宝抱到一边,帮助宝宝冷静。

这种作用有2个:一是对宝宝表示关切,让宝宝感觉到自己没有被忽略;二是耐心询问宝宝“叛逆”动作的原因,并给予分析这个“叛逆”动作存在的缺陷,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

多数宝宝做出“叛逆”的打人或扔东西的动作,并不能排除是出于希望引起家长的关注。所以,家长给予宝宝高质量的陪伴很重要。

家长手里拿着手机陪在宝宝身边,这不是陪伴只是“陪着”。真正的陪伴,是与宝宝产生互动并让宝宝感觉到愉悦!


爸爸不讲理


两岁半的宝宝总喜欢扔东西,打人,家长应该学会积极引导孩子。

一。家长可以心平气和的以平等的态度告诉宝宝扔东西打人是不对的。并且可以用疑问的语气问宝宝打人是不是很疼。

二。引导孩子通过别的方式解决问题。教育孩子打人扔东西是不对的。

三。找到孩子打人扔东西的原因 陪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四。适当采取严厉的措施,可以提前和宝宝说好如果在扔东西,打人他会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