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产区新麦购销市场“量缓价稳” 8月优质麦供给面临需求考验

近期产区新麦购销市场“量缓价稳” 8月优质麦供给面临需求考验

回顾刚刚过去的7月份,本应该是夏粮收购的旺季,但往年热闹的收购场面并未出现。在质量、价格等制约新小麦托市收购力度,粮食收储企业轮换收购任务大多完成,以及面粉加工企业库存得到补充、收购放缓等的共同作用下,7月份,国内新小麦收购市场呈现“量缓价稳”格局,区域间及品质间的小麦价格略有涨跌,幅度较为有限,且呈现出明显的“北高南低”、“北强南弱”特征。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至7月2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3396.9万吨,同比减少1841.3万吨,其中托市收购的数量相比往年同期更是大幅下降。同时,目前山东、河北地区小麦主流收购价格在1.20-1.24元/斤;河南除了豫中南地区之外的地区价格多在1.17-1.21元/斤;安徽、江苏地区多在1.15-1.19元/斤;湖北地区因为质量受损,等外小麦价格多在0.75-0.8元/斤,四等、五等小麦多在1.01-1.05元/斤。同时,由于部分地区因灾出现超标问题,特别是呕吐毒素的超标,使得小麦价格看似在托市收购价格以上,但实际却出售较为困难,为此国家日前已经公布了关于这部分小麦的收购扶持政策。

从8月份的市场情况来看,预计短期内在多空因素的交织影响下,主产区新小麦市场仍将处于购销僵持状态,价格上下的空间都不大。但其中也有一定的分化,不同品质的小麦会继续呈现出不同的市场格局。随着面粉加工企业库存粮源的持续消化,以及面粉终端消费需求的好转,面粉加工企业开工率也会逐渐提升,这将提振新麦的采购积极性,由于市场上品质好的小麦供应紧缺,后期也将面临着市场需求的考验。众所周知,今年小麦在普遍减产的同时,因为不利天气,使得很多地区的小麦品质也出现了下降,除了南部麦区局部的芽麦、毒素超标等情况之外,北部产区作为传统的质量比较好的地区,今年小麦等级也普遍下降,比如山东省的小麦,据当地贸易商反映,多是三等和三等以下的,一等、二等小麦的比例不到总产量的三成,而往年几乎都是一等和二等小麦。

从当前的面粉加工企业情况来看,作为今年市场化收购的主要主体,由于夏季正处于面粉消费的传统淡季,气温较高、保管困难,使得面粉走货缓慢,经销商备货不积极,加工企业的开工率也处于一年当中的偏低水平,其中,中小型的面粉加工企业开工率更低一些,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凭借比较广泛的销售渠道,开机情况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其采购新麦的针对性比较强,在保证原粮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加工成本的意愿表现比较明显。(综合小麦分析专家张春良、粮小咖等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