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童线狮:谁说我们传男不传女?

霍童线狮:谁说我们传男不传女?

飞舞的霍童线狮。

霍童线狮:谁说我们传男不传女?

霍童线狮队成员们正在舞线狮。

东南网1月2日讯(记者 缪志涛 文/图)日前,福建日报全媒体推出“文脉颂中华”系列专题报道,第一期原创视频《詠到梅花桩法妙 春来桃李苑留香》发布后,获得网友的普遍好评。目前,“文脉颂中华”系列专题报道已推出第二期原创视频《线牵万物连天地,狮舞千载动乾坤》。

只要肯学 女孩也会教

宁德霍童镇北接屏南县、赤溪镇,南囊蕉城九都、八都、七都、六都,成了当时104国道上最繁华的集散地之一。同样鼎盛的,还有霍童线狮。

据传,隋代谏议大夫、开山大祖黄鞠公曾为霍童灌溉村田,造福子民,当地以举办“二月二”灯会的方式来纪念他,而线狮表演是“二月二”灯会中最具特色的节目之一,是当地节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霍童线狮分为单狮、双狮、三狮及五狮,最为常见的便是三狮——母子狮了。

舞狮者以不同的节奏或频率拉扯绳索,表演出狮子的各种动作神态。人距狮子少则5米,多则超过10米。十几位舞狮者分成数组,每组中一人为主,其他人为辅,以绳索为狮子的“神经系统”,狮与人,或者人与人,配合无间,似乎在玩耍,又似乎在与历史对话。

重则27公斤的大狮子,轻则18公斤的小狮子,靠一根长达10米的线舞动。坐立、蹲卧、摆尾,舞狮者们拉绳子形成各种动作,雄狮出洞、母子相亲、三狮戏珠,其乐无穷。

虽然曾经“传男不传女”,可是现如今,这个规矩却悄然被打破。家族里的女孩们来了,只要她们肯学,师父们也肯教。

“对传承有帮助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尝试去做。”霍童线狮队队长黄振巧说。

传承需要年轻人加入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霍童线狮从霍童走向县城,80年代走向北京、广州、澳门,被誉之“中华一绝”。2006年,霍童线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千年绝技,终于在传承的道路上走得顺畅起来。

“我们还是缺少年轻人。”霍童线狮队队员黄文俊一下指出了要害。

将近而立之年的黄文俊学习霍童线狮刚好10年,负责小狮子的他有一个两周岁的“小小狮子”。当黄文俊在练习时,他总是上前来,或是和父亲拉一拉绳,或是朝鼓面敲打两番,或是在旁边静静地看着爸爸舞狮。

“不让他来还会哭呢!”黄文俊说,“我也是从小看着二月二灯会的线狮长大的。稍微懂事以后,便排除万难地加入进来了。”

“我们队伍里年龄最大的有80多岁,年轻的16—18岁。我们需要不间断地吸引年轻人进来,毕竟线狮是个体力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霍童线狮第十四代传承人黄振键表示,“舞线狮并不是大多数队员的主业,他们更多的是把这当成一种兴趣爱好以及当地习俗在沿袭。在未来,如何传承,传统艺术与现实生存如何碰撞与抉择,是霍童线狮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