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襄阳人每天必走的二桥长虹大桥,当年选址却几经周折!

襄阳,以汉江将襄城和樊城分开,襄阳人每天过江是家常便饭。在这条养育襄阳人的汉江之上,有很多的跨江大桥,据不完全统计,光襄阳城区就有达10多座跨江大桥之多。今天,我们带大家了解的是襄阳的汉江长虹大桥,也就是襄阳人口中的“二桥”。

如今襄阳人每天必走的二桥长虹大桥,当年选址却几经周折!

长虹大桥

如今襄阳人每天必走的二桥长虹大桥,当年选址却几经周折!

夜幕下的长虹桥

这座襄阳每天车流量最大的跨江大桥,当年是如何选址?如何修建的呢?

首先,介绍下这座桥:它全称叫“襄阳长虹大桥”,南起襄城檀溪路与环山路交叉口,北接樊城大庆西路与长虹路交叉口,桥面宽22.5米,4车道,全长2187.35米。1987年12月14日开建,1992年5月1日正式建成通车,是当时湖北省"八五"重点项目之一。

如今襄阳人每天必走的二桥长虹大桥,当年选址却几经周折!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桥下渡江的人们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襄阳汉江大桥(一桥)已无法满足链接两岸居民的需求。于是,襄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汉江上再建一座公路桥,但桥址的选定却多次更改方案。

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桥址选定。为此,当时的设计部门经过勘测,初步拿出了东、中、西三个桥位方案。东桥位方案因需拆除文物保护一条街北街、破坏小北门,会影响襄阳古城建筑格局,首先被专家们否决。然后中、西两个桥位比较方案摆在了市领导的案头。中桥位从樊城火星观至襄阳夫人城西侧护城河,西桥位从樊城三水厂西侧长虹路至檀溪路、青山路交叉口。中桥位江面较窄,工程量小,但南岸距夫人城较近并穿过护城河西侧,会严重损坏历史文物夫人城、襄阳古城墙和护城河的风貌,不利襄阳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西桥位交通顺畅,拆迁量少,符合省政府批准的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与文物保护没有矛盾,但桥的跨度比中桥位长491米,按桥身工程平均每米造价29000多元预算,在西桥位建设,仅此一项就意味着市财政将多承担1400多万元的投资压力。桥位的选择,考验着襄阳市委、市政府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和风貌的决心。

如今襄阳人每天必走的二桥长虹大桥,当年选址却几经周折!

后来,为了慎重起见,1986年5月14日,襄阳市委、市政府组织省、市计划、建设、交通、城市规划、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再次在米公饭店召开桥位审查会。参会的专家们深入襄、樊两城实地踏勘了中、西桥位现场,进行了充分论证比较。最终,襄阳市委、市政府从保护夫人城、襄阳古城墙和护城河的完整出发,听取审查会专家和城市规划部门的建议,决定将桥位从西护城河向西移500米,选择了西桥位方案。

如今襄阳人每天必走的二桥长虹大桥,当年选址却几经周折!

马拉松队伍经过长虹桥

由于建桥成本上涨,襄阳汉江长虹大桥实际投资9千多万元。虽然工程造价比中线预算高出4千多万元,但对襄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显示了襄阳人民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心和气魄。1992年5月1日,襄阳汉江长虹大桥建成通车,它像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在汉江之上,与襄阳古城相互辉映,成为魅力之城襄阳一道新的靓丽风景线。

如今襄阳人每天必走的二桥长虹大桥,当年选址却几经周折!

长虹桥夜景

如今的长虹大桥已是襄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成服役26年期间,它托起了襄阳600万市民的跨江重任,更是见证了襄阳的腾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