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房价很难下降,这个城市的土拍政策告诉你答案

听多了限购、限售、限贷,大多数都是针对卖房和买房者进行房地产市场调控,但其实土地挂牌市场也有针对性的调控方案,最著名的便是称为“熔断机制”的限价政策。比如,2016年时,位于长三角的一个二线城市N市就推出这样的调控政策,

大致内容是,政府会给热门区域的地块设置一个最高限价,如果有房企举牌超过限价,那么这块地就自动转为流拍。

1、始于2016年的限价政策

时光先回到2016年,当时N市楼市相当火热,仅上半年,市区新房成交量达7.5万套之多,而这个数据甚至超过了2010年、2011年、2014年三年的成交量。火热的楼市大大激发了地产商的拿地热情,几乎到了逢土拍必地王的地步,不断刷新楼面价。

为了让房企更理性拿地,2016年4月-5月,N市市出台了限价政策。该政策规定,土地出让设置最高限价,对竞买人报价超过最高限价的,终止土地出让,竞价结果无效。

可问题接踵而来,这个土拍的新玩法很快被地产商给玩坏了。很多地产商用直接超过限价的形式,造成了土地拍卖的熔断。卖不出去地,政府很心焦,于是,只能更改政策,从原先的达到最高限价就终止出让,改为达到最高限价后停止加价,继而摇号决定归属,最终成交价是最高限价的基础上加价一轮。此外,土地拍卖也从沿袭多年的现场竞价,改为网上竞价。

同时,N市政府又搞了个新玩法,就是住宅地块的拍卖中,当网上竞价达到最高限价90%时,该地块所建商品住房必须现房销售。另外,对土地出让溢价超过45%以上部分的保障房建设资金,不计入其房价的准许成本,不作为申报价格的组成部分。

对新房稍有了解的宝宝们应该知道,开发商更多时候都是在卖期房。这个玩法一出,开发商表示很懵逼。当时一个央企背景的开发商告诉当地媒体:“现房销售,我们从来没干过。与期房相比,现房销售的节奏完全不同,对企业的现金流要求更大,到底怎么应对,企业一头雾水,而且上升的成本究竟如何计算”。

但是,懵逼归懵逼。地还是要拿的。因为,当时N市新楼盘的去化速度惊人,房企在高周转带来的喜悦还没消化完时,就发现,自己手里的地不够了。“再买不到地,公司就要散伙了,管他期房还是现房,先买到地再说”。这几乎是当时参与买地的所有开发商的想法。

乍一听,觉得这个政策很良心有木有!没错,土地限价政策一出,配合当时的限购政策,的确将N市楼市带入平稳期,尤其是新房价格,降温效应很明显。

为什么中国房价很难下降,这个城市的土拍政策告诉你答案

2、限价效果究竟如何?

上文提到,限价配合限购,总算是让高烧的N市楼市冷静了一些。限购的政策是,在主城范围内,已拥有1套以上住房的非N市户籍居民,不得再购新房及二手房;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N市居民,不得再购新房。这也就意味着,非N市户籍的购房者,只要有房,就丧失了在N市买房的资格;而N市有二套房以上的本地人,要买房,就只能去二手房市场转悠转悠。

调控下达后,新房被压下来了,二手房市场却被引爆。不少二手房房东毁约,短短几天之内加价二十万、四十万甚至五十万的比比皆是。钱慧(化名)是邻省C市人,本看中的一套价格300万的学区房,一夜之间转手就要加价好几十万。她心急如焚:“我们为了儿子女儿能在N市上学,把身家性命都压在这套房子上,现在房东一夜之间加价十几万,眼看就要丧失资格了,女儿儿子学都上不了了。”无奈之下,她只能答应房东的霸王要求。

而那些有资格买新房的人,发现新房价格是降低了,可是拿着钱都买不到了。由于地块所建商品房必须现房销售,这意味着原本半年左右的上市期,将在未来增至1年。有数据显示,此后连续多个季度,新开工面积均低于销售面积。而好不容易面市的房子,由于限价,和周边二手房价格倒挂严重,当时民间将土拍政策后面市的新房都称为“福利房”。巨大的价差反而吸引了大批投机客和关系户。当时某楼盘的营销总监称,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梳理关系户的排序,来楼盘认筹的1000组客户中,有400组都是关系户。于是乎,连夜排队、摇号买房、全款买房的风潮一直延续到2017年,新楼盘一面市基本都能抢光。

出于不可描述的原因,N市的做法还被长三角另外几个二线城市H市、S市纷纷效仿,所以,为何长三角地区这一年多来会上演现象级抢购现象,看官们都看明白了吧。

为什么中国房价很难下降,这个城市的土拍政策告诉你答案

3、2018年再生变

上文提到,由于保障房建设资金不计入房价成本,部分资金流较差的小房企根本无力承担,于是,N市土地市场,渐渐只剩下大型房企竞价了。而且,在新房限价的情况下,新楼盘的变现能力被严重压制,但开发商的财务成本却大幅提升。这一切,导致原本热热闹闹的土地市场开始降温。从2017年12月开始,N市入市的土地陆续陷入流拍、底价接盘的境地,而2018年3月,即便有市中心腹地区的住宅地块入市,都未能扭转颓势。

屋漏偏逢连夜雨。房企融资也在此时成为难题。海外发债被禁止后,监管层进一步叫停了公司债和票据互还,紧接着又把内地房企在香港发行熊猫债的路子堵死。房企融资越来越难。连那个什么什么宇宙房企,都必须让员工喝鸡血,来争取更高的现金流周转了。

房价不振加上房市冻结,房企越来越没有拿地的热情。没限价之前,就算高价拿地,开发商可以把成本分摊在购房者身上。限价以后,开发商提升利润的空间反而缩小。在缺钱的情况下,当然没有人愿意拿地了。

这下政府急了。为啥会急,看一下下面的数据就知道了:

为什么中国房价很难下降,这个城市的土拍政策告诉你答案

于是乎,土地挂牌的玩法又变了。必须现房交易的条款被取消,竞建保障房被竞建自持商品房取代,简单的说,就是政府保障房的权利转给企业,企业持有商品房进行出租。

看这样子,大概是想给处于资金荒中的房企一个喘息的空间。这个政策的变动,一来,受现房交易而拉长的入市周期,会因此得以加速,市场上供求维稳后对稳定房价也有好处,加上限价还在,新房也不至于因为土拍政策的放松而暴涨;二来,保障房变为自持后,租赁属性不会发生改变,政府通过让渡租金的方式,给企业更多的利润空间。

这样一来,房企总算是可以放松一下,拿地的热情就高涨起来了,政府的财政也能够得以输血。果不其然,土拍市场很快迎来小高潮,仅6月29号一天,在这场2018年上半年最后一场土拍中,N市便收得出让金81亿元。

4、这不是多赢的结局

在房地产这个游戏中,当大水漫过时,保住自己才是关键。其实,要想让房子回归到房住不炒的轨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脱离财政对土地出让的依赖程度。

就比如以上的案例,好似是为了稳定房价,让利房企,其实说来说去,还是怕土地不好卖,特别是在当前政府隐形债务惊人,融资渠道收紧、国家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唯一能够快速来钱的渠道,只有卖土地一条了。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谁是庄,谁是散,不是很明白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