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交友之道,择善而交,交人求专,交之以诚

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的质量很重要,在精不在多,狐朋狗友、酒肉之交、点头之交无数,不如知心一人。曾国藩也说:“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可见,选择朋友是人生中最关键的事情,一个人是成功还是失败,跟他所结交的朋友有着很大关系。曾国藩的一生是成功的,他的成功离不开广交朋友的处世经。

茫茫人海中,真正志同道合的好友屈指可数。而正是众多朋友中很少的这一部分人影响了我们一生的成败。曾国藩还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

大意是凡事都必须专心。求师不专,即使获益也不会深入;求友不专,就会朋友很多但并不亲近。可见,他主张交友贵在专一、交心,对于那些名师益友要多虚心请教,多听取他们的良言益语。知行合一,事实上他也确实这么做的。

曾国藩:交友之道,择善而交,交人求专,交之以诚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给诸弟的家书中写道:

吾友吴竹如格物工夫颇深,一事一物,皆求其理。倭艮峰先生则诚意工夫极严,每 日有日课册。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笔之于书,书皆楷字。三月则订一本,自乙未年起,今三十本矣。尽其慎独之严,虽妄念偶动,必即时克治,而著之于书,故所卖之书,句句皆切身之要药。兹将艮峰先生日课,钞三叶付归,与诸弟 看。余自十月初一日起,亦照艮峰样,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亦写楷书。冯树堂与余同日记起,亦有日课册。树堂极为虚心,爱我如兄弟,敬我如师,将来必有所成。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盖明师益友,重重夹持,能进不能退也。本欲抄余日课册付诸弟阅,因今日镜海先生来,要将个子带回去,故不及钞。十一月有折差,准抄几叶付回也。余之益友,如倭艮峰之瑟僴,令人对之肃然。吴竹如窦兰泉之精义,一言一事, 必求至是。吴子序邵慧西之谈经,深思有辨。何子贞之谈字,其精妙处,无一不合,其谈诗尤最符契。子贞深喜吾诗,故吾自十月来,已作诗十八首,兹抄二叶付回,与诸弟阅。冯树堂陈岱云之立志,汲汲不逞,亦良友也。镜海先生,吾虽未尝执贽请业,而心已师之矣。

大意是说,我的这些朋友都是良师益友,各有所长,人品极好,人也都很出色。像倭艮峰的鲜明端庄,令人肃然起敬。吴竹如、窦兰泉的精研究义,一 言一事,实事求是。吴子序、邵蕙西谈经、深思明辨。何子贞谈字,其精妙处,与我非常合得来,谈诗尤其意见一致。子贞很喜欢我的诗,所以我从十月以来,已作了十八首, 现抄两页寄回,给弟弟看。冯树堂、陈岱云有志向,也是良友。对于我的益友镜海先生,虽然我没有拿着礼物去行拜师礼,去请求他给我授业,但是在我心里他早已是我的老师了。

曾国藩:交友之道,择善而交,交人求专,交之以诚

学业之道如此,处世之道也是如此。他的每一次成功,都是在朋友的支持和影响下取得的。因此,他深知广交善友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因此他十分注意结交那些德才兼备之友。

曾国藩所交的朋友,都在他的人生及事业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的给他出谋划策,有的因为赏识他而提拔重用他,有的在他危难的时候为他两肋插刀、让他的事业一路前行。因此,他比别人更深刻地体会到选择朋友是人生最关键的一件事情。

《后汉书》说:与善人居,久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而不知其臭。意思是与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就像长久地生活在长满兰花的房间里,自己也沾上了香气,就闻不到兰花的香气了。但是与品的地下的人住在一起,就像进入卖鲍鱼的地方,渐渐地自己也便臭了,也就不觉得鲍鱼臭了。曾国藩深知也一点。三人行,必有我师,得其善者而从之,与良善之人交往,对自己人的人生境界也是一个提升。

曾国藩:交友之道,择善而交,交人求专,交之以诚

1852年6月,曾国藩被朝廷任命为江西省乡试主考官,乡试完毕像朝廷请了几天探亲假,准备回家看望父母。路上途径当安徽太湖,忽然接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曾国藩悲痛欲绝。马上由九江登船,回家奔丧。当时太平军节节胜利,曾国藩一到湖南,所见所闻皆是清军败退,情况吃紧的风声。朝廷也认为,靠已经腐烂的八旗、绿营面对阵太平军已经不可能了,必须发展地方武装,发动当地士绅自保。于是,曾国藩又接到了朝廷命他留籍襄办团练事务的谕令。

咸丰皇帝让曾国藩当团练是有原因的。朝廷考虑任命回籍的官员为团练大臣,但并不是一开始就像重用他曾国藩。大清国的官员多如牛毛,皇帝对他也不甚了解。原来。在他回籍奔丧的路途中,早年的朋友和老师唐鉴向咸丰皇帝荐举了他。

唐鉴作为当时一位退休的高级干部,告老还乡之后就去江宁主讲金陵书院,名震江南。1852月7月,咸丰帝多次召他入京,向他讨教国家大事。在谈到编组地方团练问题上,唐鉴向皇帝举荐了曾国藩,唐鉴向皇帝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出身、学问、为人、才干,称他为“才堪大用,为忠诚谋国之臣”。他还以自己的一生名望作担保,请咸丰帝坚信曾国藩将来必成大事。

曾国藩:交友之道,择善而交,交人求专,交之以诚

然而,曾国藩有孝在身,怎么能够这时候出任如此要职呢?虽然,朝廷对有才干而又正在服丧期间的官员,确有需要,可以“夺情”,但曾国藩还是非常犹豫的。这时,他很多朋友都劝他相应朝廷的征召,编练团练武装,对抗太平军。如曾国藩的朋友江忠源,在道光末年农民运动时,他就在湖南举办团练,与起义军作战。听说朝廷让曾国藩回湖南组建团练,他多次给曾国藩来信,表示坚决支持。

罗泽南也是曾国藩的良师益友,他也力请曾国藩出山。当太平军围攻长沙之前,云南巡抚张亮基授调湖南巡抚,赶赴长沙抗拒太平军。当时身为举人、作乡村教师的左宗棠投军作张亮基的幕僚,左宗堂向张亮基推荐了曾国藩。张亮基一方面上奏皇帝请求下旨令曾国藩领兵,一边给曾国藩写信请求相助。

这么多朋友相劝、支持,曾国藩也不好推辞了,在这些朋友的鼓励下,曾国藩正式走上了晚清重臣之路。

曾国藩:交友之道,择善而交,交人求专,交之以诚

人的一生如果能交上几位好朋友,在烦恼时能够获得心灵的慰藉,在面临抉择时能够获得勉励,在成就事业上能够获得支持,可以说足慰平生了。朋友总是互相影响的,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观察一个人的道德与事业,可以先观察他身边都是些什么人,他交往的是什么样的朋友。从这点来说,可以说选择朋友就是选择命运。

都说男怕入错行,入错一个行业,可能几年就毁了,但是如果交错朋友,可能一生都毁了。所以,交友要慎重,交了要交心。秉着“自立立人,自达达人”的理念,成就自己,成全他人,相互促进,择善而交,交人求专才是交友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