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鱼鱼 ◎段吉昌

炎热的三伏天里,人身上像有一团火在燃烧,喉咙干得冒火,口干舌燥。这时候就想到了母亲做的漏鱼鱼,既清凉又润滑可口。

漏鱼鱼,漏,漏网、漏掉、跑掉的意思;鱼鱼,鱼类最小的单位,容易想到非常小,非常可爱。人们把一种用粗粮做的面食,给予丰富的想象,美妙的口感由此而生。

漏鱼鱼是现代的叫法,我们小时候叫它“河马蝌蚪”,是上几辈人流传下来的叫法,大概因为其形状像小河里的蝌蚪的缘故吧,但它比蝌蚪的尾巴略显长,有鱼的雏形。农村人早先做漏鱼鱼的工具是一个用竹条编织的小漏斗,圆形,直径二十厘米左右,中间布满圆孔,大伙儿叫它漏筛。做漏鱼鱼的原料是自产的新鲜玉米磨成的精细玉米面粉,做出的鱼鱼清醇诱人,吃到嘴里光滑细腻。

儿时的记忆里,做漏鱼鱼是非常费力气的。每当母亲做饭,作为老大的我就要坐在灶口的小凳子上拉风箱,因此我目睹了母亲制作漏鱼鱼的整个过程。

那时的生产队上下工时间抓得紧,每天两顿饭,分别是上午九点和下午三点,每顿饭只给一两个小时吃饭,母亲做饭的时间特别紧张,但母亲每天变着法儿尽量做出与前一天不重复的花样。每到做漏鱼鱼,我就要到隔壁碎婆家去借漏筛。做漏鱼鱼时,母亲先用一个小盆盛半盆凉水,撒上玉米面搅成不稀不稠的面糊;然后在大锅里添水,烧开,将面糊均匀地撒进锅内的开水中,边撒边用擀面杖搅;待锅里面糊全烧开后,再向锅里边撒干面边用擀面杖搅动,直到稀稠合适为止;然后母亲双腿叉开成弓步,双手握紧擀面杖顺锅内一个方向拼命搅动,这个工序是做出的漏鱼鱼是否筋道的关键,叫作打搅团。母亲经常嘴里念着“搅团要好,七十二搅”的口诀,她双手不停地搅动着,并不时催促我向灶门内添柴。我双手抱着风箱杆拼命地拉,只听见灶膛内“呼呼”的火苗声和锅里“扑哧扑哧”发泡声,以及母亲“呼哧呼哧”的喘气声,直到“七十二搅”完成,母亲才停下手,脸上满是汗水。搅团做成了,也就完成了做漏鱼鱼的主要工序。做成的搅团可直接用酸汤做成“水围城”趁热吃,也可凉在案板上,待凉凉后切块凉拌或做烩搅团。

打好搅团后,母亲端来事先备好的凉开水,将搅团通过漏筛的圆孔漏到凉开水里,边漏边用勺子轻轻搅动,防止粘连。待稍凉后可调入盐、醋、蒜、姜和油泼辣子干拌吃,还可用酸菜作主料,佐以油、盐、蒜、姜和油泼辣子调汤食用。

酸菜鱼鱼调汤的酸菜是母亲前一年冬上准备的过冬菜之一。那时候粮食紧缺,每到冬天,家里除挖地窖储存红白萝卜、土豆、白菜外,母亲还会腌制两缸酸菜。母亲的这些酸菜搭配着仅有的粮食供养我们长大成人,而酸菜鱼鱼也成为我们永远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