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灭绝:剃发易服,源于这个无耻汉奸的建议,害死汉人无数

提起明末清初的汉奸,人们总是想起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等降清的明朝大员,恨不得食肉寝皮。但是这些人加起来,也没有另一个汉奸可恨,毕竟他们只是在军事上打击,而这个汉奸是要从文化上灭绝,断汉族的根本,他的一个建议让千百万汉人血流成河!

文化的灭绝:剃发易服,源于这个无耻汉奸的建议,害死汉人无数

这个人就是孙之獬(xiè),很多人不知道的大汉奸,他带来的危害远较吴三桂等人为重。

孙之獬,字龙拂(bì),他名好,字也好,獬是我国古代的独角兽,是辨明是非、弘扬正义的代表,而龙更加不用说。但是孙之獬一生,压根没有按照名字意思来走,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给万千生灵带来灭顶之灾。

孙之獬是明朝天启年间的进士,还被选为庶吉士,科举后被授予官职,当时正值魏忠贤阉党横行朝野之时,孙之獬为了升官发财,很自然地趋附于魏忠贤,当官的日子过得极为舒坦。为了美化自身,同时也为了排斥诛杀异己,阉党在老大魏忠贤的授意下编写了《三朝要典》。

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倒台后,崇祯帝下令销毁这个与史不符合的阉党遗产。孙之獬受过阉党恩惠,就抱着《三朝要典》到读书人要地太庙痛哭流涕。这种行为无疑是在挑战时局,孙之獬不仅沦为天下读书人笑柄,就连官职也被剥夺。

文化的灭绝:剃发易服,源于这个无耻汉奸的建议,害死汉人无数

从这点来看,不知道孙之獬是感恩还是傻,反正他是卷铺盖回了山东老家,在接下来十几年内,他完成了从明朝子民到反政府分子的转变,怎么反政府呢?孙之獬毫不犹豫决定投靠清朝,但此时清朝还在关外,没法投奔,千里奔投他又没那个胆子,于是就一直等了下去。

清军入关后,孙之獬兴奋不已,决定作好投降的准备,他先是放开了老婆的小脚,表示向满族风尚看齐,接着他又把自己的头发剃成了“金钱鼠尾”(清朝男子发型,只留下后脑勺金钱大一片的头发,长发扎成老鼠尾巴一样的辫子),穿上了满族服装,随后他推广到了全家,眼巴巴地在山东盼着清朝打过来。

清朝很快就来了,孙之獬赶忙率全家主动投降,成为当时率先留辫投降的一群人。然而,就是这一群人,也只有孙之獬最为可恶!

清廷为了收揽人心,给了孙之獬一个礼部侍郎的狗骨头。

文化的灭绝:剃发易服,源于这个无耻汉奸的建议,害死汉人无数

当时大局未定,为了体现宽容,清廷并没有要求文武官员“统一着装”,只是分班站,汉族官员峨冠博带站一边,满族官员长袍马褂站另一边,要不是正规朝会,连分班也不用,大家随便坐,满汉杂居。

孙之獬为了讨好清廷,早已打扮成一副满人行头,很亲切地走进了满族大臣的行列。满族大臣都自谓高人一等,哪看得上这个猥琐的孙之獬,推推嚷嚷把他逐出班外。孙之獬自讨没趣,悻悻然走回汉班,但衣服发型不对,汉官也不要他。徘徊于两班之间的孙之獬进退不得,狼狈万分。

当官正上瘾的孙之獬一下子毛了,绞尽脑汁上了一道奏折,名核心就四个字:“剃发易服”!他在奏折中还无限上纲:“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之从汉旧,而非汉旧之从陛下,难言平定,难言臣服也。”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汉奸亦如是。

早就有心彻底征服中原的多尔衮一看,顿觉有理,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文化的灭绝:剃发易服,源于这个无耻汉奸的建议,害死汉人无数

就这样,清廷开始推行剃发令,“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汉人怎肯轻易屈服,反清起义蜂起,清军为了震慑,也毫不留情地挥起了屠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数不清的汉人死在了“剃发令”之下,倒在了这场由孙之獬推动的文化灭绝中。

孙之獬却毫无悔意,他看着满朝文武都变成了“金钱鼠尾”、长袍马褂,不禁洋洋得意,还主动请缨去打江西,骗了个兵部尚书的虚衔,但这只只会摇尾乞怜的狗,哪里会打什么仗,就连抚他也不会,不过他有一项看家本领,那就是贪污受贿。

时间一长,多尔衮一看这家伙只知道伸手捞钱却不知道正经做事,顿时火了,把孙之獬赶回了老家。

第二次回到原点的孙之獬有心再找一个主子,可找谁呢?老毛子要到四十年后才跟清朝爆发大规模冲突,这时候孙之獬都不知道毛子的存在。

不过孙之獬还在等,他只能盼着多尔衮回心转意,把他召回去了。但孙之獬没等来召回的命令,却等来了农民起义首领谢迁。

文化的灭绝:剃发易服,源于这个无耻汉奸的建议,害死汉人无数

谢迁带着起义军打进了孙之獬的老家淄川,一听孙之獬这个汉奸这时候还在家里享清福,二话不说就派人把他绑了,并抓去游街。

听说那个“剃发令”的始作俑者被逮住了,老百姓纷纷赶来,围观孙之獬游街。随后老百姓们纷纷回家拿出了缝衣服的针扎他,孙之獬是煮熟的鸭子——肉烂嘴不烂,嚣张依旧,对着老百姓破口大骂,于是他的嘴被缝上了。

正好有人为了庆祝杀了一头猪,百姓去弄了很多猪毛,全都缝在孙之獬身上,很快孙之獬就遍体插猪毛了。接着孙之獬被凌迟斩首,他的家族也一并被灭掉,孙之獬卑劣的一生就此谢幕。

孙之獬死讯后来传到多尔衮那里,有人建议要给点抚恤金,但是有人反对,说孙之獬已经不是朝廷官员了,给什么抚恤,多尔衮痛快地同意了,于是清廷毫无表示。

历来做官的人多有为了利禄而卖身投敌的,他们一般都会找一个借口来做遮羞布,明末的降清官员大多是用打李自成报仇来做借口,但他们自己心知肚明,投降后也尽量少助纣为虐。唯独孙之獬,他根本没有理由,而且其行为卑劣,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即使是汉奸之名传遍天下的吴三桂,也曾当面劝阻过多尔衮实施剃发令,孙之獬却一再推动,死有余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