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實無華的老人傳家寶,無償上交後,成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秦朝的確是在中國2000多年封建歷史上的一個重要帝國,他雖然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非常的短暫,但是他為社會做出的貢獻是無法比擬的,毫不誇張的說,秦朝,比後代的任何君王作出的貢獻都要大得多,因為秦朝是一個領頭羊,一個新的國家制度創立者,後世的朝代都是按照這個模式來進行的。

樸實無華的老人傳家寶,無償上交後,成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而且清朝做出的最大的貢獻就是統一了天下,讓天下諸侯割據的混亂局面得到很大的緩解,建立了高度統一的封建帝國,給後世眾多的國家做了點飯,而且他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從上到下,大刀闊斧的改革,就連度量衡也全國範圍內的統一,其實在秦朝沒有統一之前的秦國就已經在各個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這個人就是商鞅。

樸實無華的老人傳家寶,無償上交後,成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在我國,如今的上海博物館裡,放著一個非常不起眼的文物,這其實是一件非常普普通通的青銅器,而且上面沒有任何的花紋,所以說他的長相一點都不符合人對美觀的要求,而且它的長度不到20釐米,高只有兩釐米多一點點,雖然這件文物看上去樸實無華,但是在這個博物館裡,這件極為普通的青銅器卻備受呵護,因為關於度量衡統一的具體時間,在歷史的記載上沒有詳細的說明,就是因為這件文物,才讓我們知道了歷史的答案,這件文物上共刻有三段銘文。

樸實無華的老人傳家寶,無償上交後,成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第一段說的就是在秦孝公時候,有齊國的使者前來在同年的12月,這個方升就被商鞅製造了出來他也就確立了後來大一統時期,更加親密的統一度量衡。第二段其實是秦始皇的聖旨,秦始皇將這個方升著急上來,在上面刻了一道聖旨,第三段就是秦二世,因為秦始皇當時在上面刻聖旨的時候並沒有標刻上名號,所以在第三段的銘文上面,其實就是秦二世的銘文意思,除了這三段銘文以外,在這個方升上面還有兩個地名,應該就是這個工具的使用地點了。

樸實無華的老人傳家寶,無償上交後,成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秦國對方升的管制還是非常嚴格的,專家們都是通過對照這個器皿的精確計量,可以準確的推算出來的,當時的秦國一首,大概是現在的202毫升,能夠做到這麼精確的測量工具,可以說為鞏固秦王朝建立一箇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是奠定了非常大的基礎的。雖然這個方向的出土地點並沒有記載,最早,關於他的記載是清朝末年一個收藏家所收藏的,本來是他家的傳家之寶,剛才新中國建立以後,他便無償捐獻給了國家。為此,文物部門還專門給他頒發了一面錦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