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致力打通金融活水流向 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的「最後一公里」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劉寶 通訊員 金璐

近期,國務院召開全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電視電話會議,李克強總理對全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電視電話會議做出重要批示,強調“創新機制模式,重抓政策落實,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業的最後一公里。”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講話中特別指出:不斷創新支持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大力拓展小微企業直接融資,健全小微企業融資擔保和保險機制,持續推進小微企業信用信息體系建設,繼續清理整頓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不合理收費,改進和加強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監督考核,切實提升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能力和效果。國務院領導的殷切期待,也正是深圳中小擔18年來的“初心”和前進方向。

深圳市中小企業信用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中小擔”)成立於1999年,肩負“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使命而誕生:過去,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是深圳中小擔的立身之本;今天,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是深圳中小擔核心不二的經營主業;未來,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更是深圳中小擔不變的發展方向和堅定不移的責任擔當!

深圳致力打通金融活水流向 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的“最後一公里”

成立18年來,深圳中小擔集團累計服務中小微企業超過10000家,提供融資服務項目25064個,總額突破2301億元。自2015年以來,深圳中小擔與國內互聯網金融巨頭螞蟻金服、微眾銀行深度合作,探索基於大數據的普惠金融之路,目前惠及廣大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業主的普惠金融項目已超過11萬筆,總金額突破300億元。深圳中小擔通過融資擔保、信用增進等綜合金融服務,搭建起中小微企業和銀行、券商、創新資金渠道之間的橋樑,為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的“最後一公里”做出了積極努力。

一、聚焦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領域,發揮“四兩撥千斤”的槓桿作用

“中小擔”,正如其名,“擔”的是“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歷史責任”,“保”的是“萬千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和上千億金融資產的安全”。

成立18年來,深圳中小擔一直聚焦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領域,按照工信部中小微企業劃分標準,深圳中小擔97%以上的客戶為中小微企業,中小企業融資業務收入佔集團總收入的85%以上,在2017年9月增資前,深圳中小擔集團的擔保放大倍數接近10倍,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堅持“服務小微、服務實體”的初心不改。對照深圳市行業發佈的權威統計數據,2016年,深圳中小擔集團擔保發生額281億元,其中銀行貸款擔保發生額175億元,佔全市銀行貸款擔保發生額的50.53%。

根據深圳市統計年鑑相關數據測算,截至2017年10月底,深圳中小擔為中小微企業累計服務的2301億元,可為中小微企業帶來新增銷售收入5269.2億元,新增稅收508億元,新增就業崗位超過288萬個。一大批中小微企業在深圳中小擔的持續支持下發展壯大,229家企業成功上市,其中在國內外主板、中小板掛牌上市的101家。華大基因、歐菲光、順絡電子等一大批今天深圳的明星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均是通過深圳中小擔集團才首次獲得銀行貸款,並得到了深圳中小擔持續的融資服務支持。

根據深圳中小擔集團在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領域所發揮的良好效果和創造的顯著社會效益,國家工信部授予深圳中小擔“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稱號,是我市唯一獲此稱號的擔保機構。

二、“降檻、增效、純信用”,直擊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痛點

1.“科技通”免抵押、免質押創新產品

針對深圳科技型企業聚集的特點,深圳中小擔集團於2016年初設計推出“科技通”信用擔保貸款,為優質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純信用擔保貸款。“科技通”具有以下突出創新亮點:

(1)直擊制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高技術、輕資產”痛點,創新風險評價模式,不看重實物抵押,著重把握企業技術含量及發展前景,為中小型科技企業提供發展所必須的信用擔保貸款。如某生物技術(深圳)有限公司,主要研究腫瘤試劑,首次獲得純信用貸款450萬,其首席科學家SVEN SKOG博士和ELLEN HE博士與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再如深圳某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是境外移動WIFI,儘管其賬面暫未實現盈利,但基於其技術能力和發展前景,仍獲得我司600萬元純信用貸款。

(2)設立專項評審委員會,創新評審機制,開闢綠色通道,提高審批效率。

(3)配套科技金融扶持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4)深圳擔保集團的38家合作銀行均可受理“科技通”業務,資金通道暢通。

“科技通”推出至今,已有超過200家中小企業提交申請,136家企業通過評審,金額達5.4億元,獲得“科技通”扶持的企業主要分佈在生物醫療、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環保、跨境電商等行業,純信用比例高達90%以上。

2.知識產權質押

2012年,深圳中小擔集團與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創新局合作,發起南山區“知識產權質押擔保貸款”項目,從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特點出發,設計了“面向中小企業、擔保公司擔保、專業評估機構估值、銀行發放貸款、政府向企業貼息貼保”的操作方案。在該項目中,政府給予企業擔保費、中介費50%的補貼以及貸款金額3%的利息補貼,中小企業融資的實際成本低於銀行1年期貸款利息。

在中小擔集團大力推動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南山模式”成功在深圳市其他各區複製。此外,知識產權質押模式作為金融創新輸出,通過深圳中小擔集團的參股子公司汕頭融資擔保公司在汕頭市金平區“移植”。

目前,中小擔集團已為超過121家中小企業提供近5億元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擔保。

三、“擴渠、增信、送上馬”,大力拓展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

深圳中小擔集團是全國首支中小企業集合債“07深中小債”的設計和擔保單位,在中小企業債市融資方面一直走在行業前沿。目前,中小擔集團已發行包括中小企業集合債、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公司債、企業債、中小企業私募債、前海梧桐私募債、債權/收益權憑證等債券類產品金額超過87億,可增信發行市面上所有中小企業債市產品,發行數量居廣東省融資擔保機構之首。

2017年初,深圳市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中心與中小擔集團合作推出“再擔保—中小擔”中小企業扶持計劃,旨在利用深圳市再擔保體系,有效化解中小企業在發行債券時遇到的“發行週期長、利率高”等切實問題,幫助創新型中小企業獲得債市資金。首期產品——深圳市2017年中小企業集合私募債(“再擔保—中小擔”中小企業扶持計劃)於2017年3月24日成功發行,票面利率僅為5.7%,低於一些同期公司債的發行利率。

深圳中小擔集團在“中小企業債市融資產品”方面的創新成果,先後獲得“深圳市金融創新獎”、“廣東省金融創新獎”肯定。

四、擁抱金融科技Fintech,與國內互聯網金融巨頭攜手佈局基於大數據的普惠金融

早在2014年底,中小擔集團與螞蟻金服在小微企業融資方面實現首次合作,2015年5月,中小擔集團被納入螞蟻金服全國合作的八家擔保機構之一,幫助中小微企業客戶通過“招財寶”平臺累計募集金額12.38億元,項目100%安全還款。基於此前的良好合作,2017年5月,螞蟻金服與中小擔集團基於大數據的普惠金融業務再度攜手。依託螞蟻金服的互聯網大數據優勢和中小擔集團在風控方面的專業能力和對創新業務的敏銳洞察,雙方在普惠金融領域的合作迅速推進。截至目前,業務發生額已超過200億元。

2017年,深圳中小擔與微眾銀行開展縱深合作,共同探索基於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的普惠金融創新產品。基於多年在小微金融領域深根細作積累的豐富經驗和真實數據,中小擔集團在產品模型設計初期給予專業建議,並用自身數據庫中的脫敏數據驗證模型的準確性和靈敏度,為產品模型的成型提供了實測依據。目前,深圳中小擔集團與微眾銀行合作的普惠金融產品放款金額已達10.4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這正是深圳中小擔集團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的“初心”。2017年,在深投控和龍華區政府的共同注資下,深圳中小擔集團的註冊資本增至54.95億元,淨資產規模突破100億元,資本市場信用評級已獲評AAA級。站在新時代的起點,深圳中小擔集團“服務小微,支持實體,推動創新”的能力進一步增強,承載著中小微企業殷切的期待,百億中小擔乘風起航,今後,更將以優質、高效、全方位的綜合金融服務為廣大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