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天地

□記者周軍 通訊員郭海山

去年,松滋市被確定為首批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試點縣市之一。一年多來,該市緊緊圍繞監管無盲區、投入無違禁、產品無公害、市場無隱患、百姓無擔憂“五無”目標,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全面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明顯加強,監管能力顯著提高,監管機制日趨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開展標準建設嚴格生產監管

全面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該市制定《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過程》,涵蓋種植、水產、畜禽三大類39種產品;開展農技推廣示範樣板年活動,舉辦8個市級、30個鄉(鎮)級樣板片及6個特色高效種養模式示範點,重點推廣統防統治、綠色防控、配方施肥、“三沼”綜合利用等技術應用。全市蔬菜標準化生產面積10萬畝,水果標準化生產面積13萬畝,畜禽養殖標準化率65%,水產健康養殖面積10萬畝。建立健全認證監管和補貼獎勵機制,對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農產品地理標誌的農產品分別獎勵0.5萬元、1.5萬元、2萬元和1萬元。截止目前,全市“三品一標”認證31個,其中有機產品2個,綠色食品7個,無公害農產品22個,新申報“三品一標”認證產品39個。

加強農產品生產監管。定期加強對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和基地農戶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標準化生產培訓教育,全市485家農產品生產經營單位都簽訂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30個農產品企業按照“有人員、有場所、有制度、有設備”要求,建立農產品快速檢測室,實行農產品產地合格證制度。

注重投入品監管加大查處力度

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市農業、畜牧、食藥等部門常年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對執法機構配備執法記錄儀、執法車輛等裝備,並制訂了執法巡查、崗位責任、責任追究等系列制度。同時成立16個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配齊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234名。

強化農業投入品監管。實行農藥、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市場準入管理和生產經營主體監管名錄制度,全市601家投入品經營主體全部納入監管名錄,獸藥經營企業均實行GSP管理,建立了全市農業投入品質量常態化監測制度,嚴格執行禁限用農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有關規定,使用高(劇)毒農藥、高殘留農藥等違禁物質的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制定並完善了《松滋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構建“上下聯動,信息暢通,反應快捷,快速高效”的應急工作機制,提高了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注重加大源頭治理、打防結合,相繼開展農資打假、瘦肉精、生豬屠宰、水產品禁用藥物等專項整治。建立健全線索發現和通報、案件協查、聯合辦案、大要案獎勵等機制,2015年共出動執法人員3000餘人次,檢查經營場所2700餘個次,查獲、銷燬不合格產品2.3噸,查處各類違法案件62起。

強化質量監測提升監管能力

健全檢測機構。搭建了以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站為主體的市級檢測機構,並取得雙認證證書,有專職檢驗人員7名,認證檢測產品品類12個,認證檢測參數25個;16個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均修建了專門的農殘檢測室,擁有檢測人員35名,配備了必要的檢驗檢測、樣品採集、質量追溯等設施設備,具備了快速檢測能力;30家農產品生產企業建立了農殘自檢室,各鄉鎮分別建立動物衛生監督分所。

開展常態化檢測。2015年,市級共檢測農殘樣品1702個,檢測合格率為99.65%;鄉鎮共檢測農殘樣品4774個,檢測合格率99.6%以上;開展“瘦肉精”類違禁添加物檢測22000批次,檢測合格率100%;流通市場抽檢480批次,合格率98.3%;對檢測信息實行定期或不定期公開。

搭建信息平臺實現全程可追溯

投入300萬元,以市農業綜合信息平臺為載體,建立全市統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綜合信息平臺,涵蓋農產品生產企業農產品質量追溯信息、農業投入品監管信息、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信息、畜禽無害化處理、生豬定點屠宰視頻、農業物聯網等六大系統,先期將全市200家農產品生產企業、100家農業投入品批發經營戶納入平臺管理;將全市16個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檢測數據聯網,做到上下聯通,資源共享。同時,開展以二維碼技術為支撐的追溯平臺建設試點,做到質量可追溯,信息可查詢。

加強宣傳培訓營造創建氛圍

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牆體標語、專欄、畫報、《松滋農業》等媒介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宣傳。同時,依託微信等新媒體,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有效提升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知曉率和市民參與度。

開展專業培訓。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分行業、分鄉鎮組織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25場次,培訓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業投入品經營人員3000餘人次。

下一步,該市將認真對照《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考核辦法》,通過同步開展兩個創建、著力壓實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相關部門的監督責任和鄉鎮政府的屬地管理責任,嚴把產地環境關口、生產環節關口、農產品流通環節關口和投入品使用關口,認真開展農藥市場、畜禽養殖環節非法添加等專項整治,努力建好制度體系、檢測體系、追溯體系和誠信體系,確保創建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