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峥嵘岁月,传习革命精神:记“74西沙海战”老兵姜耀平

一枚枚军功章诉说着烽火连天的岁月,一段段记忆连起来是激情燃烧的革命印记,战争时代的前方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奋勇斗争;一次次抢险救灾冲在前线,一回回保障防线站立在最危险的一侧,盛世安稳背后是军人战士在负重前行;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太平盛世,汗水和老茧保障着一方安稳,展现都是中国军人如松柏般坚毅的品格。

在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大众网城阳新闻中心开展“传习革命精神”专题采访,听抗战老兵讲述过去的故事,传习顽强、勇敢的革命精神。

缅怀峥嵘岁月,传习革命精神:记“74西沙海战”老兵姜耀平

西沙海战胜利后,姜耀平与战友拍摄的庆功照(右2)

缅怀峥嵘岁月,传习革命精神:记“74西沙海战”老兵姜耀平

姜耀平的立功证书

缅怀峥嵘岁月,传习革命精神:记“74西沙海战”老兵姜耀平

西沙海战获胜后,姜耀平获三等功喜报

缅怀峥嵘岁月,传习革命精神:记“74西沙海战”老兵姜耀平

2012年,姜耀平回到三沙,登上战舰,站在当年他作为信号班班长的位置

缅怀峥嵘岁月,传习革命精神:记“74西沙海战”老兵姜耀平

姜耀平将战友送的字“西沙雄鹰”悬挂在家中的客厅

缅怀峥嵘岁月,传习革命精神:记“74西沙海战”老兵姜耀平

坐在家中的姜耀平,党徽依旧挂在胸前

大众网城阳8月1日讯(记者 张茜 实习记者 于雅男)硬朗健硕的身子骨,花白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和蔼的笑容......初见68岁的姜耀平,记者便感叹于他的精神矍铄。当见到姜耀平参军时的军装照片,便再次被照片上英姿勃勃的青年深深打动。

1969年12月,20岁的姜耀平参军入伍,被分配到南海舰队广州基地海军389扫雷舰进行服役。姜耀平曾在389扫雷舰管通部门信号班任班长,参加西沙永乐群岛自卫反击作战,他个人荣立三等功,他所带的信号班荣立集体三等功,他所在的389舰荣立一等功。姜耀平于1976年5月退伍,现住城阳街道古庙头社区。

如同对子女讲述故事般,姜耀平谈起了那次十分艰难且值得铭记的战争。西沙海战是中国海军以水面舰艇为主和空军、陆军、民兵协同联合作战的一场战役,是以小舰打大舰近战的海上特殊战例,舰艇的总吨位对比是5.5:1,火力对比是3.3:1,也是中国海军海战史上第一次和外国打海战唯一一次取得胜利的战役。据姜耀平叙述,1974年1月19日,姜耀平所在的389、396扫雷舰与271、274 猎潜艇组成编队,同南越4、5、10、16四艘驱逐舰进行战斗。

16日凌晨2点,接到信号台发来作战室的命令后,姜耀平所在舰艇就立即起航,17日晚上0时到达海南岛某军港,“当时看到码头上装着补给品的军用汽车一辆接一辆,就感觉气氛不一样。收到去西沙的任务后,各部门党员、团员当时就在动员大会上写了决心书,有的战士还咬破手指写下血书。这时我们才觉得紧张起来,真的要打仗了。”姜耀平回忆着战前的准备。

大约18日晚上23时,军队直接到了永乐群岛海区,在到达指定海区后全舰进行了灯火管制。19日凌晨5点姜耀平发现敌舰就在我军的右前方,就在这时,魏明森司令员发来命令,要求姜耀平所在编队立即起锚起航,前往琛航岛以南、广金岛以北,敌驱逐舰编队附近,主要任务是拦截西北海区的敌10号舰和16号舰,271、274编队拦截敌4号舰、5号舰,目的是保护岛上的民兵。“敌舰在外围,我们在内圈,从早上5点到8点,敌我双方已经相互周旋了近3个小时。在这3个小时当中,我们多次向敌舰发出了国际信号,予以警告。”

19日上午8点多,敌16号舰开足马力向389舰航线冲过来,舰长肖德万没有让步,并立即下达命令,各炮位注意做好战斗准备,但不开第一枪、不开第一炮。同时舰长肖德万又下达命令,命令操舵班长张宜成把定航向以两进三的航速冲上去,敌舰一看不好慌忙停车打舵,可是已经晚了。“只听一声巨响我们和敌舰撞在一起。敌舰右舷的铁锚将我舰左舷的栏杆和指挥台下面立柱刮断,指挥台下塌20度左右。”

9时05分,敌舰首先向271、274舰开炮;上午10时20分,敌人4艘舰同时向我军开炮,海战真的打响了。271、274编队反击敌4号和5号敌舰,389、396编队反击敌10号和敌16号敌舰。“我们从1000多米打到800多米,最后打到十几米,敌16号舰被我389、396舰命中十几发炮弹,燃起了熊熊大火,舰体倾斜,最后只好跳船逃跑。”

敌10号舰一看不妙也要跑,但是它的速度太慢,我舰抓住有利战机,立即转移火力,一发发85毫米炮弹、37毫米、25毫米炮弹射向敌舰。由于双方相向运动,所以越打越近,最后和敌舰又撞在一起。“就在此时,我们手中的冲锋枪、机枪、手榴弹发挥了作用,全部打在敌舰的甲板上。直打的敌军不见人影。”姜耀平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慷慨激昂地描述着。

当时,敌16号舰又向389舰扑过来,想把姜耀平所在的舰艇击沉,救出敌10号舰。敌127毫米火炮炮弹不断射向我方舰,“这时我们舰主要火炮85炮炮弹已经打光了,只剩下37和25毫米火炮,火力明显减弱,而且机舱已经起火,电舵失灵,舰失去控制,火炮操作手只能在舰转到一定的角度后再开炮,情况非常危急。”姜耀平说,当时的舰长肖德万非常镇定,他命令舰艇全速前进,决心撞沉敌10号舰,和敌舰同归于尽。但就在关键时刻,大队长左崇义率396舰赶过来,拦截了敌16号舰。

接近一个小时的战斗,最终我军击沉敌舰一艘,击伤敌舰三艘,并于1月20日收复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等三岛。

三天三夜没有休息的389舰,抱着不怕牺牲的精神,与敌舰进行了殊死战斗,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其中,刚入伍一年的战士林尤敬在头部、胸部和左手受伤的情况下,趴在甲板上,用肩膀将60多斤重的炮弹送到炮位;装弹手曲春胜,在炮长负重伤后挺身而出代替炮长指挥;战士钟世武不顾左手指打断的剧痛,仍转动高低手轮瞄准敌舰,炮弹准确打向敌舰;报务班长罗华胜肠子被打出来,自己爬到报务房包扎,由于舰体晃动太大,将门卡死,他没有力气打开,结果被大火烧死在报务房;郭玉东同志在胸部、腰部、手部都已经负了重伤,但他不顾海水冲刺伤口剧烈痛疼,像黄继光一样,用一个共产党员钢铁般的身躯趴在洞口堵漏塞上,堵住了弹洞海水继续涌进机舱,保住了主机的正常运转,但他却壮烈牺牲......忆起这一位位战友的牺牲,姜耀平哽咽难言“战争太残酷了,太多的战友因此失去了生命,和平来之不易,那是千千万万的战士用鲜血换来的,历史和我们都应该铭记。”

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退役回来后的姜耀平,退伍不褪色,继续发挥一名老兵的余热,参加老部队组织的各项活动,还在街道社区学校为青年人讲述战争的记忆,传习当年保卫西沙战争精神和战斗英雄的风采。姜耀平还拿出了当年的三等功奖章,40多年过去,奖状奖章依旧保存完好,就如姜耀平曾经立下的军功,历久弥新,经过岁月的冲刷,依然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精神和信仰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是十分重要的,在西沙海战中为什么我们海军能打胜了,是因为中国军队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天不怕、地不怕,敢于拼命,为了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西沙的精神。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希望当代青年可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肩负起作为当代青年的责任,传习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信仰。”姜耀平在采访的最后说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