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再添一所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

南方網訊 (全媒體記者向雨航 通訊員林奕旋)近日,蘭迪·謝克曼國際聯合醫學實驗室簽約與揭牌儀式在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隆重舉行。實驗室由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寶安區中醫院與諾貝爾獎得主蘭迪·謝克曼聯合共建,以細胞外泌體為主要方向,開展生物醫學、臨床應用、產業轉化為一體的深入研究。據悉,該醫學實驗室將申報深圳市諾獎實驗室。

蘭迪·謝克曼是誰?

他發現了細胞“寄包裹”的秘密

著名生物學家蘭迪·謝克曼現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系主任。2013年,他與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羅思曼、德國科學家托馬斯·祖德霍夫因發現了“細胞的囊泡運輸調控機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蘭迪·謝克曼教授率先發現了能控制人類細胞傳輸系統不同方面的三大類基因,從基因層面上為了解細胞外囊泡運輸的嚴格管控機制提供了新線索,闡明瞭細胞是如何在準確的時間將重要的內部物質傳輸到準確的位置,揭示了人類細胞最重要的運輸系統之一——“囊泡傳輸系統”的奧秘。

細胞內的囊泡運輸系統,就好比一個城市的交通運輸系統。各種具有動力(即動力蛋白)的不同車輛(即複合運輸體)裝載著所運輸的不同貨物(即囊泡上的貨物分子),按照指定的行駛路線(即微管)抵達目的地後,完成貨物的卸載。因此,一旦囊泡運輸系統發生問題,細胞就無法實現正常功能,甚至死亡。

囊泡運輸參與細胞多項重要的生命活動,如神經遞質的釋放及信息傳遞、激素分泌、天然免疫等,其運輸障礙會導致多種細胞器發生缺陷和細胞功能紊亂,並與許多重大疾病如神經退行性疾病、精神分裂症、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感染與免疫缺陷、腫瘤等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實驗室研究什麼?

將聚焦細胞外泌體的應用及轉化

近年來,細胞外泌體即納米級別的小囊泡,越來越受到生物醫學研究人員的重視,被認為是疾病標誌物早期診斷或監測的新途徑,已經成為當下的研究熱點。

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中心實驗室主任李欣介紹,蘭迪·謝克曼國際聯合醫學實驗室的工作將在蘭迪·謝克曼研究成果基礎上展開,包括細胞外泌體的基礎研究、臨床應用和轉化醫學研究。

“比如細胞外泌體或者囊泡會輸送與疾病相關的一些物質,可以把這方面的研究用於疾病早期的診斷,以及靶標早期的治療等。”李欣介紹,此外,囊泡還有一種納米顆粒的功能,可運載核酸類、蛋白類的藥物,利用此功能,通過靶向定位的方法,可以把藥物準確輸送到病人體內,腫瘤治療和用藥也將更精準。

從具體疾病領域來看,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將利用此實驗室在腫瘤、骨關節、心血管疾病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副院長蔡文智介紹,目前醫院已經引進了姚開泰院士的鼻咽癌研究團隊,該團隊正在進行鼻咽癌外泌體的研究,該團隊與蘭迪·謝克曼教授也進行了對接,未來實驗室將在鼻咽癌的細胞外泌體和分子生物學等方面展開深入研究。

基礎研究與臨床醫學緊密集合

2016年以來,為彌補源頭創新的短板,深圳通過高校或其他的平臺頻頻牽手諾貝爾獎得主,在基礎科研和產業化上進行合作,規劃建立十大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目前,全市已建立了6個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不過,這些諾獎實驗室都設在高校或者研究機構,還沒有一家設在醫院。

蘭迪·謝克曼為何牽手兩家醫院共建實驗室?“這個諾獎級實驗室設在醫院,不僅可得到高校支持,還可以讓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更加緊密結合。”李欣解釋,在醫院,可以根據病人和醫生的需求開展研究,可以避免少走彎路,也可以加快推動基礎研究到臨床研究、再到醫學轉化的步伐。

據瞭解,此次蘭迪·謝克曼教授團隊的引進,離不開寶安區政府的牽頭和支持。寶安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實驗室落戶後,在寶安播下了現代生物醫學研究的種子。實驗室將充分聚焦自然科學的前沿領域和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有望產生一流的諾獎級生物醫學研究成果,造就一流的生物醫學研究人才。此外,諾獎級實驗室成功進駐醫院,能有效促進基礎研究與臨床醫學的結合,帶動深圳市乃至廣東省相關領域科研、教育與人才的發展。

“深圳是個充滿活力的城市,希望通過建立聯合實驗室,為深圳醫、教、研水平的提升做出更多貢獻。”蘭迪·謝克曼說。

據悉,接下來,在該實驗室與大學、醫院確立2—3個明確的研究方向後,將申報深圳市諾獎實驗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