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鹿原》对白嘉轩那些罪恶的漠视,就是对我们内心罪恶的纵容

前天写了一篇关于白嘉轩的文章,我在文章中指出了,我认为白嘉轩所有邪恶的那一面,如:种植罂粟,拒绝田小娥、对六房媳妇生命的漠视等等。然而那些我还是有所收敛之后写下的内容,结果引来很多人的指责,说我“不明是非”“不分黑白”等等,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对我的读书态度做了一个简单的阐述。

我既然读书,就不会选择大家经常提及的自我妥协,我对人情世故的态度没有留任何容忍的余地,就是反对和唾弃,我始终认为像“明哲保身”这样的态度,像“人情世故”这样的原则,都是“奴性”的一种表现方式而已,我把这种人完全的挡在我的朋友圈之外,我始终认为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好与坏在这里不是综合的定义人品,而是针对具体的行为,人没有好坏之分,但具体的行为有好坏之分,很多人把两者混淆,然后来加以指责。

读《白鹿原》对白嘉轩那些罪恶的漠视,就是对我们内心罪恶的纵容

那篇文章我写出了白嘉轩的几大罪恶,最主要的是持这种态度的人,表现出了极力的反对,就是认为白嘉轩是仁义的化身,是正面的形象,有些问题是不得已而为之,应根据当时的情景,考虑当时的环境,进行客观的分析,从而理解他们的行为。

其实持这种想法的人,我认为是受到了封建文化专制余毒侵害的一种人,这种侵害影响了我们几代人,至今仍然是没有任何缓解和治愈的希望,大家不要觉得我危言耸听,如果你想反驳我这段内容,希望你先了解五四运动之后,近代出现的一些新思想作家,了解他们的文章和观点再反驳我,比如胡适、严复、鲁迅等人。

在胡适的文章中,有一篇文章就揭示了“封建奴性余毒”下的一种思想后遗症,其特点就是喜欢歌颂,他在《再论信心与反省》一文中指出,我们对GJ和MZ的信心不能建筑在歌颂过去的基础上,只可以建筑在反省的唯一基础上。胡适一语指出我们至今还存在的一种诟病,就是一味的喜欢对“圣人和前辈”的表扬和歌颂,无视其缺点以反省自己。

读《白鹿原》对白嘉轩那些罪恶的漠视,就是对我们内心罪恶的纵容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如果一味的对孩子表扬和歌颂而不批评,会对会他产生何等的影响?你知道吗?我指出白嘉轩身上的罪恶,并不是否定他这个人,而是具体到他的行为,我是通过他们,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看到我们自己的缺点,白嘉轩为什么可以成为陈忠实笔下的一个角色,为什么会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仁义形象的化身,是因为具有代表性,因为我们有千千万万与之相似的人,或者有千千万万想成为他这样的人。

人无完人,这是陈忠实写出白鹿原最值得称赞的地方,他没有把个人写的完美,也没有把历史写的完美,这些目的不是让我们去称赞这种态度,而是可以从他塑造的形象中,用那些存在的缺点和遗憾来反省自己,虽然我们不会再去种罂粟,不会再去指责和拒绝田小娥,虽然不会再为了风水宝地昧着良心去换地,但与之同样的罪恶,今天只是换一个名字和方式,会同样的存在我们周围。

不是今天我们不能种罂粟了,就代表今天的白嘉轩就不会有罪恶,今天的毒奶粉、毒食品、假疫苗在没有事发之前,哪一个人不是冠冕堂皇的站在那里,多少人还在崇拜他们洋车洋房和为之骄傲的发家史?如果我们都一味的歌颂他的优点,对缺点视而不见,不知反省,这样的人就会如韭菜一茬接着一茬,前仆后继。

百年前的胡适、鲁迅、严复他们就已经看出其中很多种封建余毒的表象,但今天我们都在掩耳盗铃的视而不见,不知反省,对产生不同意见的人横加指责,直接进行人身攻击,严复作为我们近代研究哲学的第一人,他就曾经指出,“自由”是什么?首先最主要的就是能容忍反对意见,因为这个反对意见就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你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从而可以时刻反省,而不是变得狂傲自大,反对意见也同样会变成一种心理约束。

读《白鹿原》对白嘉轩那些罪恶的漠视,就是对我们内心罪恶的纵容

在一个人身上,你能看到这个人的缺点,你不无视这个缺点的存在,甚至你有意在心中放大这种罪恶的存在,这已经是在人性向好的路上,向前迈了很大一步,而今天我们却正好相反,放大优点,轻视缺点。这是人性向好的最大阻碍和倒退,缺点和罪恶如果你漠视他的存在,或者用他的优点来试图的掩盖他的罪恶,那这种心态不亚于纵容一个强盗去抢劫。

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而很多人只知道这句话,或仅仅知道这四个字而已,于是就时常拿这四个字来指责别人,人无完人,你把人看的那么坏干什么?这就是明显的封建教条,一种没有任何反省的纵容,就像一个目光呆滞的傻子一般,几百年前的科举书生,只知道摇头背诵这些文字,何尝不是这样,没有任何的独立思辨,当了官也是个贪官,因为他只知道人无完人,不知道人在具体行为上有好坏之分,说白了就是不分黑白,不明是非。

我们如果漠视他们的罪恶,那我们也会漠视自己内心的罪恶。学白嘉轩,不一定是要学他的仁义!反省他仁义背后的罪恶,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做的。

文:饼子

文章源自原著阅读,非电视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