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舟南的新身份,绿城合伙人

8月2日下午,坐标杭州,绿城举行了一场媒体沟通会,这家公司过去、现在的几位关键人物均出席,创始人宋卫平,刚辞任行政总裁的曹舟南以及继任者张亚东。很显然,这是一场绿城新老掌舵者交替的见面会,也是张亚东首次以行政总裁的身份公开亮相。

过去几天,曹舟南的辞职传闻因为太过突然,引发舆论的一波波猜想,为什么辞职?他的下一站将去哪里?为数不多的信息释放,并没有多少实质的内容。仅8月2日上午的一纸公告,证实了曹舟南确实离任绿城中国执行董事、行政总裁,接任者是张亚东。

而下午的沟通会,则证实了曹舟南的新身份与新去处,宋卫平说,他会以合作者,以股东的身份与绿城合作,继续在绿城的旗帜下,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落地,争取在中国的乡村振兴里做一个引领者,做一些成功样本的创造者。

曹舟南的新身份,绿城合伙人

这与之前媒体透露的“将聚焦做绿城中国美丽乡村战略和美好生活落地平台“基本一致。

下一站去哪儿?

1

入股绿城新公司 做增量业务

事实上,过去几天,曹舟南到底是离职还是离任,各方释放的信息并不是很透彻。

曹舟南回应称,“我并非从绿城辞职,而是转换岗位。未来将为绿城中国提出增量,提出探索,去承接新的战略使命和业务模式。“

从职业经理人到以合伙人、股东的身份在绿城新平台任职,这似乎已经不能以单纯的岗位转换来说明了。

对于职务变动的原因,曹舟南解释,可以用“组织安排、工作需要”概括:一是自己本人在绿城中国的身份比较特殊,出于组织的安排进行职务的调动;二是自己未来将承担绿城中国未来更新的战略使命。

更新的战略使命是什么?张亚东解释,未来绿城中国的增量业务将由曹舟南负责,自己将负责绿城中国的存量业务。

据各方信息显示,增量的一部分就是小镇,这是未来曹舟南工作的重点。在过去三年,绿城小镇业务并不是很成功,这一点也得到了宋卫平的证实,“绿城小镇这两年的发展不够理想,这不怪他,我自己在任的时候,对小镇的思考也有,但腾不出时间和精力,所以现在换一个身份去做。

对于曹舟南掌舵绿城的三年,有媒体报道宋卫平给其打分85,曹舟南则表示“60分就不错了”,仍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空间,其中就是小镇战略。据他透露,过去三年,中交大董事长专门提到过两次,要大力推进小镇建设,也包括日常管控。

为何辞任?

2

中交规模诉求强,曹舟南偏稳健

对于曹舟南的辞任,市场不乏多种声音,其中一种就是大股东中交在进一步收权和去宋卫平化。

宋卫平否认了这一点,他表示,现在为止,和中交方面还是非常好的存在,不存在去宋卫平化。但归根到底,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死在沙滩上,这是合理的描述。

从发展的眼光来说,宋卫平化、曹舟南化、张亚东化、中交化,都是是合理现象,宋卫平当然要被历史所淘汰,不淘汰时代就不会进步,不要人家去宋卫平化,我自己去宋卫平化就好了。

还有一种声音是,中交需要绿城在规模上有快速的增长,而曹舟南偏稳健。

去年,中交整合旗下中房地产与中交地产,并对规模提出要求,“地产集团作为中交集团之下从事房地产的二级专业子集团,不应该止步于前,需要有更大的目标,与中交集团的地位匹配,做到前三、前两名。”

现实的情况是,中交地产目前销售额并不能支撑其跨越式发展。根据公告披露,2017年中交地产全年实现合同签约金额仅为119.11亿元。这距离央企前三,不是一丁点的距离。据数据显示,2017年的央企前二是保利与中海地产,他们的销售额分别是3092.27亿元和2320.69亿港元。

市场认为,绿城或许是中交实现地产板块快速增长的重要平台。

但是前任掌舵者曹舟南,财务出身,他自己也说,“学财务的人有一个毛病,偏稳健,不喜欢激进。”曾在多个场合,他表示,做得越大,死得越快。

对于绿城的销售额,曹舟南曾表示,要稳定在1200亿到1500亿之间,在自己团队手上不要超过2000亿,绿城永远是最稳健的公司,如果有一天向3000亿,5000亿去冲,也意味着生死存亡。而2015-2017年,绿城的合约销售额分别为723亿元、1139亿元、1463亿元。虽有大幅增长,但曹舟南感叹,老天爷这三年帮了我们大忙,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市场。

事实上,来自股东的压力一直都有,三大股东都有不同的诉求,中交要追求规模,九龙仓追求利润,宋卫平作为绿城老的传承人更多注重品质。2017年底,曹舟南曾透露,“股东发声了,现金这么高的仓位,土地仓位这么低,你想干什么,你在想什么,等等,压力非常大。”

虽然规模是虚的,但曹舟南承认“也开始重视规模了”,所以从去年开始,曹舟南实行了反周期的土地投资战略。2017年全年,绿城新增项目37个,新增1547亿元的货值,战略性的进入了多个二线热点城市,但物是人非,中交已经等不及这些土地变现了。

曹舟南的新身份,绿城合伙人
曹舟南的新身份,绿城合伙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