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雙創雙服」活動有哪些內容?進展如何?看這篇解讀

邯鄲“雙創雙服”活動有哪些內容?進展如何?看這篇解讀

入春以來,按照全省統一部署,一場以“推進創新創業,服務發展、服務民生”為主要內容的活動正在全市如火如荼展開。

一個個目標任務明確,一項項路徑措施細化,“創新、強企、解難、惠民”成為今年我市發展的關鍵詞。以培育創新平臺和市場主體為重點促進創新創業,以服務企業、服務項目為核心服務發展,以實施20項民心工程為關鍵服務民生,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市委書記高宏志語氣堅定:“我們要下大力解決市場主體反映最集中的突出問題,下大力辦好發展所需、人民所盼的事情,在高質量發展中加快建設新時代富強邯鄲、美麗邯鄲。”

邯鄲“雙創雙服”活動有哪些內容?進展如何?看這篇解讀

邯鄲市把公章清理作為整治行政機關審批環節過多、流程繁瑣、效率低下等問題的關鍵環節,將71個市直部門及519個事業單位的5770枚公章減掉2894枚。同時在市、縣兩級成立行政審批局,實現群眾辦事“一趟清”。圖為1月9日,邯鄲市民在市行政審批局公章封存展示牆前駐足觀看。(資料圖片)

“雙創雙服”:解決迫切問題,建立機制保障

市委、市政府把開展“雙創雙服”作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專門成立了市“雙創雙服”活動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高宏志任組長,市長王立彤任第一副組長,市政府常務副市長任常務副組長,有關市領導任副組長,相關市直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發展改革委,辦公室人員從各成員單位抽調,負責統籌協調推動全市“雙創雙服”活動開展。

我市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把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反映最集中、需求最迫切的領域和環節作為工作方向。經過多次調查研討,制定出邯鄲市2018年“雙創雙服”活動實施意見等“1+32+1”方案體系,即實施意見、32個專項方案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著力解決市場主體數量偏少、准入門檻偏高、規模偏小,創新創業平臺配套承載能力不強、服務體系不健全、示範帶動作用不強等突出問題;重點解決政策解讀落實不到位、企業減負不明顯、項目落地不便捷、開發區承載能力不強、窗口服務不優化、信用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切實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住房、供暖、養老、教育、就醫、出行、人居環境等公共服務方面的實際問題,努力增加群眾看得見、得實惠、見效快的民生有效供給。

為保障活動順利開展,使之經得起實踐檢驗,我市以部門職能分工和屬地主體責任為基礎,構建了市、縣、鄉三級協力推進機制,梯次展開安排部署。市級重在銜接推進,制定市級配套方案,統籌推進全市“雙創雙服”活動開展和各項工作督導落實;縣(市、區)重在落實實施,切實解決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推進各項工作開展;鄉級確保落地精準,落實好省、市、縣各項支持政策,解決好“最後一公里”問題。

從3月開始,各分包責任部門、責任人、各工作專班與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對口銜接,全面進入問題協調解決、平臺和工程推進的實施階段。年中進行半年總結與督導調研,11月啟動總結評估和下年思路謀劃工作。推進過程中,既要保證時間進度要求、確保完成目標任務,更要保證質量、注重效果,將各項改革措施切實落下去,經得起實踐檢驗、獲得群眾認可,點燃全市上下創新創業、投身發展的激情。

“創新創業”:培育平臺主體,激發發展活力

2月27日,北京大學邯鄲創新研究院新能源材料與技術中心和文化傳統與文化創意工作室揭牌成立,對於培育壯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邯鄲文化復興具有重要促進作用。這是我市搭建雙創平臺、激發雙創活力,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結出的一大成果。

據市發改委工作人員介紹,我市重點培育六類創新創業平臺,凝聚合力,解決市場主體偏少、創新創業平臺支撐力較弱等問題。這六類平臺為——市場主體、“雙創”示範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就業孵化基地、高新技術企業、小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

市場主體培育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推動“多證合一”擴容升級,以“照後減證”為關鍵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力爭全年市場主體總量達到72萬戶以上,淨增8.67萬戶以上。

“雙創”示範基地培育,用足用好京津冀協同創新要素,深化與清華、北大、中國農大、北科院等高校院所對接合作,全力打造經濟技術開發區、中煤建安集團2家省首批“雙創”示範基地,爭取我市更多單位進入省級“雙創”示範基地。

科技企業孵化器培育,實施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倍增計劃,加快完善“眾創空間一孵化器一加速器一科技園區”全鏈條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體系,新增市級以上孵化器15家、眾創空間(星創空間)25家。

創業就業孵化基地培育方面,重點培育市縣兩級創業就業孵化基地25家,其中市級示範性基地10家,力爭新增省級創業就業孵化基地4家,促進全方位、集成化、網絡化創業就業服務平臺建設。

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抓好“苗圃”“雛鷹”“小巨人”和“上市”四大工程,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400家以上,抓好高新技術企業後備培育工程,建立企業後備庫,新增高新技術企業97家。

培育小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培育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2家以上、建設市級基地5家以上。

據瞭解,我市正在制定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年內研發經費支出佔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1.2%左右;實施科技英才“雙百雙千”工程、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開發“百人計劃”,開展京津冀專家邯鄲行等活動,年內引進10個以上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把邯鄲打造成創新藍海、創業沃土、創客樂園。

“服務發展”:聚焦企業項目,做強實體經濟

“雙創雙服”,關鍵在“服”。惟有強烈的服務意識,政策措施才會切實解決企業遇到的難題,不斷激發新的創業創新,使企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壯大。

我市著眼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服務企業、服務項目,以重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重點服務業企業、重點科技型中小企業等為重點,圍繞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項目謀劃建設過程,實施精準服務,在資金、用地、技術、市場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解決企業發展瓶頸制約,增強實體經濟活力。

精準服務重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對575家主營業務收入在1億元到50億元之間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分級幫扶。切實解決企業項目審批、用地需求、資金需求、人才用工、能源保障、環境保護等問題。

精準服務重點服務業企業,從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和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企業中,選取125家重點服務業企業進行分級幫扶。市級重點幫扶39家,縣級重點幫扶86家,切實解決企業用電用能、物流成本、市場拓展、人力成本、資金需求等問題。

精準服務重點科技型中小企業,選取發展潛力大、拓展空間好的500家企業進行分級幫扶。市級重點幫扶100家重點科技型中小企業,縣級重點幫扶4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切實解決企業發展面臨的技術轉移轉化、重要科研設備共享、人才團隊引進、項目產業化融資等問題。

同時,精準服務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選擇100家經營狀況較好的企業,重點從資金、科技、品牌服務等方面實施幫扶;精準服務重點建築業企業,篩選20家涵蓋建築、市政、冶金、礦山、公路、電力、水利等領域具有相關資質企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著力解決企業升級、融資、引進人才等方面難題。

此外,我市以46項省重點項目、310項市重點項目為重點,聚力服務項目建設全過程,幫助項目業主解決前期跑辦、建設推進、投產達效等方面的困難問題,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早見成效,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實行省市重點項目問題清單管理,落實協調機制,對突出問題逐項分解,限時辦結,直至問題解決;拓寬項目融資渠道,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大力推行銀團貸款、聯合授信,為重點項目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保障項目用地供給,堅持集約節約原則,確保年度新增用地指標的70%以上用於重點項目;實施差別化環保政策,在重汙染天氣應急管理期間,確保符合環境管理要求和達標排放的前提下,對開工建設期的重點項目,經審批並上報備案後可不列入停限產清單。

“服務民生”:實施民生工程,回應群眾關切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市抓實抓好“雙創雙服”活動,在服務百姓民生上下足功夫,制定出臺20項民生工程,重點面向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民生事業短板,解決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住房、養老、教育、就醫、出行、人居環境等公共服務方面的實際問題,讓惠及百姓的各項工作落地生根。

在群眾關心的住房問題上,實施新的三年棚戶區改造計劃,年內新開工建設16456套,基本建成3179套。完善住房制度改革工程,在土地供應、開發建設、房屋租賃等方面積極探索,納入國家計劃的政府投資公租房分配率達到90%以上。

解決特困群體基本生活問題和群眾養老問題。提高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基本生活標準,城市特困人員每年不低於9672元,農村特困人員每年不低於5330元。鼓勵社會資本興辦養老機構,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設施覆蓋80%的城市街道。

優先發展教育文化事業,大力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年內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大力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年內新建、改擴建貧困地區中小學校舍13萬平方米。著力構建覆蓋城鄉勞動者的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全年培訓各級各類人員3.8萬人次,培訓職業農民2700人以上。大力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工程,積極發展文化事業。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啟動新一輪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嚴格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推動“智慧食藥監”建設,全力打造健康邯鄲。

公共服務建設上,改造城市建成區老舊供水管網、燃管網、供熱管網各10公里,推進供水水質公開、供熱智能化及燃氣服務標準化建設。統籌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建築垃圾等五大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6.6%以上,縣城達到92.3%以上。推進汙水集中處理工程、城鄉廁所改造工程,加大便民市場建設,加大高速公路、國省幹線公路、農村公路建設,持續開展道路交通秩序整治,打造安全、暢通的交通環境,讓老百姓增強獲得感。

優化環境:開展專項行動,優化營商環境

“還是‘多證合一’好,現在只要材料齊全,跑一趟就能辦好。以前工商、質監、稅務好幾個部門挨個跑,最快也得一個星期才能把證辦下來。”在市行政審批局服務窗口辦證的企業人員說。我市通過“優流程、簡環節、壓時限、提服務”,為群眾帶來了更加便捷優質的服務,這是我市推動“雙創雙服”活動落到實處的一個表現。

今年,我市“雙創雙服”活動結合糾正“四風”和作風紀律整頓活動,圍繞法治環境、政務環境、市場環境、社會環境、開放環境等五大重點領域,著力開展政策完善創新、降低企業成本、提快項目落地速度、優化開發區發展環境、提升窗口服務、加強誠信建設6個專項行動,推動實現行政審批更簡、收費項目更少、透明度更高、服務質量更優,進一步構建公平高效、便企利民的營商環境。

開展政策完善創新專項行動。全面梳理完善已出臺政策,研究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具體政策措施、創新舉措,在用地保障、人才吸引、科技創新、金融財稅、對外開放等方面形成一批優化營商環境的突破性制度成果。

開展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專項行動。全面落實企業降成本減負擔的各項政策,清理規範涉企收費,切實提高企業獲得感。

開展提快項目落地速度專項行動。著眼項目落地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深入開展商事制度改革,大幅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優化審批環節,優化項目建設環境。

開展提升窗口服務專項行動。著力解決窗口建設不完善、流程不優化、隱性障礙難解決、服務不便民等突出問題;加快建設“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推進審批“代辦制”,推進“兩不見面”審批,鞏固深化“一趟清”“不見面”改革,提升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水平。

開展優化開發區發展環境專項行動。著力解決各類開發區產業聚集能力不強、支撐能力偏弱、服務保障不優的問題,加強要素保障、優化公共服務,提高工業設計、品牌培育、企業孵化成果轉化等服務品質,提升園區產業承載能力和吸引企業聚集能力。

開展加強誠信建設專項行動。加強政府誠信建設,強化政務信息記錄管理,建立完善信用聯合獎懲機制,加快推進社會信用平臺建設,進一步推進信息共享。

邯鄲“雙創雙服”活動有哪些內容?進展如何?看這篇解讀

新聞鏈接

20項民心工程

1.棚戶區改造工程。實施新的三年棚戶區改造計劃,年內新開工建設16456套,基本建成3179套。

2.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全部啟動四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開工1093戶,完成576戶。

3.住房制度改革工程。在土地供應、開發建設、房屋租賃等方面積極探索,納入國家計劃的政府投資公租房分配率達到90%以上。

4.冬季清潔取暖工程。大力發展集中供熱,在實施電代煤、氣代煤改造的基礎上,開展光熱、光伏等新能源供暖試點,確保群眾清潔溫暖過冬。

5.城鄉特困人員救助工程。提高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基本生活標準,城市特困人員每年不低於9672元,農村特困人員每年不低於5330元。

6.社區和居家養老工程。鼓勵社會資本興辦養老機構,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設施覆蓋80%的城市街道。

7.學前教育普及工程。大力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加強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保障適齡兒童就近接受學前教育,年內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

8.中小學校舍提升工程。大力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年內新建、改擴建貧困地區中小學校舍13萬平方米,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

9.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工程。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著力構建覆蓋城鄉勞動者的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全年培訓各級各類人員3.8萬人次,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2700人。

10.公用設施建設工程。改造城市建成區老舊供水管網、燃管網、供熱管網各10公里,推進供水水質公開、供熱智能化及燃氣服務標準化建設。

11.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統籌推進城市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建築垃圾、城市糞便、醫療垃圾等五大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6.6%以上,縣城達到92.3%以上。

12.汙水集中處理工程。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97%以上、縣城達到88%以上,全面完成縣城汙泥處理項目提標改造。

13.城鄉廁所改造工程。新增城區標準公共廁所90座,縣城及以下標準公廁110座,完成農村廁所改造5萬座,新建、改擴建旅遊廁所不少於160座。

14.交通建設工程。建成高速公路68.7公里、國省幹線公路73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500公里。

15.交通秩序整治工程。持續開展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在重要節假日和特殊時段開展專項整治,年內主幹公路機動車交通守法率達到85%以上。

16.便民市場建設工程。改造或新建生鮮超市、菜市場、農貿市場30個,進一步方便居民生活。

17.公園綠地建設工程。全市新增城市綠地441.5公頃。

18.公共文化服務工程。實施基層文化隊伍培訓計劃,培訓基層文化骨幹1200人以上,開展各級各類“六進”活動演出1000場以上。

19.公立醫院改革工程。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試點工作,在5家公立醫院開展試點;啟動新一輪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擴大預約診療服務比例;嚴格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初步建立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監測體系。

20.食品藥品安全工程。制定實施食品藥品安全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開展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活動,推動“智慧食藥監”建設,推動20家食品生產企業建立危害分析及關鍵點管理體系,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行為。

32項專項方案及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

1.市場主體培育活動實施方案

2.“雙創”示範基地培育活動實施方案

3.科技企業孵化器培育活動實施方案

4.創業就業孵化基地培育活動實施方案

5.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活動實施方案

6.小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培育活動實施方案

7.精準服務重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活動實施方案

8.精準服務重點服務業企業活動實施方案

9.精準服務重點科技型中小企業活動實施方案

10.精準服務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活動實施方案

11.精準服務重點建築業企業活動實施方案

12.精準服務重點項目建設活動實施方案

13.棚戶區改造工程實施方案

14.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實施方案

15.住房制度改革工程實施方案

16.冬季清潔取暖工程實施方案

17.城鄉特困人員救助工程實施方案

18.社區和居家養老工程實施方案

19.學前教育普及工程實施方案

20.中小學校舍提升工程實施方案

21.職業教育和就業培訓工程實施方案

22.公用設施建設工程實施方案

23.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實施方案

24.城市汙水集中處理工程實施方案

25.城鄉廁所建設改造工程實施方案

26.公共交通建設工程實施方案

27.交通秩序整治工程實施方案

28.便民市場建設工程實施方案

29.公園綠地建設工程實施方案

30.公共文化服務工程實施方案

32.食品藥品安全工程實施方案

33.邯鄲市2018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


監製:王亞飛

主編:劉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