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開封|開封馮玉祥興修水利碑

黃河是“銅頭鐵尾豆腐腰”,開封段是豆腐腰,易潰堤。因為開封段是典型的遊蕩性河段,河道寬、淺、散、亂,主流擺動頻繁。

馮玉祥主豫時,針對黃河水患進行了治理。

開封柳園口險工段目前是個抽水閘,主要作用是抽水灌溉,還可防洪。閘外是黃河水,閘內是總灌渠,該閘始建於1966年,1981年改造。

柳園口閘旁是一處小院落,在院內一隱僻處,找到了“馮玉祥興修水利碑”。這通碑是開封“市保”,坐北面南,石質灰白,字跡多有漫漶。碑文為《柳園口吸水機記》,有670餘字。

老開封|開封馮玉祥興修水利碑

這通碑,1983年在柳園口附近回回寨村被偶然發現,當時已斷成兩截,發現處,還有當年機器房遺蹟,房基猶存。據村中老人講,馮玉祥當年曾數次到此察看水利工程。

斷碑發現後,由開封市政協原副主席宋聿修根據拓片整理出碑文,對殘缺或模糊文字,據上下文斟酌補入。

老開封|開封馮玉祥興修水利碑

宋聿修曾追隨馮玉祥數十年,與馮玉祥淵源極深。1947年退役來到開封,新中國成立後在開封市政協任職。

碑文開頭,先講了黃河概況,接著講述馮玉祥治黃的情況:1928年春,中原大旱,赤地千里,馮玉祥向全省發出“大旱之年,一滴水非用過不準出境”的指示,命河南河務局在開封以北黃河古渡口——柳園口興修虹吸工程,“安設引擎二部,吸水機二部,開掘蓄水池,修築機器房,並於南岸各分局(為河務局分局)次第安設虹吸機器,為民灌田”。

繼柳園口之後,南岸各河務局分局陸續在黑崗口等地安裝虹吸機器,灌溉面積日益擴大,是害河變利之始。如碑文所言“則興辦黃河水利,肇始於中州,推行於直魯,使三省之水利與寧夏埒,為四千餘年黃河史上開一新紀元”。

一律使用“馮氏幣” 不得拒絕折扣。

其他相關資料

馮玉祥興修水利碑(柳園口虹吸機記碑)現存於開封市龍亭區柳園口鄉東回回寨村內,碑身高3.35米,寬0.82米,厚0.29米,楷書,共15行,滿行47字。此碑立於1929年5月15日,河南河務局長張文煒撰文書丹。

老開封|開封馮玉祥興修水利碑

1928年,時任第二集團軍司令的馮玉祥,所轄地區有甘肅、陝西、河南三省,都瀕臨黃河。他為了利用黃河,化害為利,曾命河務部門研究辦法。由於當時條件所限,不敢築閘放水,河務部門提出利用虹吸原理,將黃河水提升入堤內。河務部門派人赴上海購買引擎2部,吸水機3部,開掘蓄水池,修築機器房,安設虹吸機器,為民灌田。工程由1928年12月開工至1929年5月完成。石碑記述了該項工程的過程。

黃河沿河為害,已歷時日久。如何利用黃河,為人們嚮往已久。除河套等地利用河水外,下游在利用黃河為民造福方面,虹吸機是首創的事業,東回回寨工程建成後可灌溉老君堂、孫莊一帶耕地4000餘畝。1931年在柳園口另建虹吸工程,今柳園口險工42、43壩即為該工程上、下裹頭改建。1934年創建黑崗口虹吸工程,安裝6條管子,引水量為每秒6立方米,經開封流入惠濟河。這些工程在抗日戰爭中因黃河改道而失去作用,且黑崗口虹吸工程被日軍拆走。

建國後,1953年11月在黑崗口恢復虹吸管工程,安裝2條鋼管,引水量為每秒5.5立方米,供開封市區和郊區等地工農業生產及居民生活用水。

老開封|開封馮玉祥興修水利碑

1957年,在黑崗口興建引黃閘,自2月開工至7月竣工,自此,陸續建起蘭考三義寨引黃閘等,虹吸工程已成為歷史,但東回回寨的虹吸工程在黃河引黃史上功不可沒。

1992年4月,馮玉祥興修水利碑被公佈為開封市文物保護單位。

圖片來源龍井問茶

未經開封衚衕串子許可

老開封|開封馮玉祥興修水利碑

老開封|開封馮玉祥興修水利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