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开封|开封冯玉祥兴修水利碑

黄河是“铜头铁尾豆腐腰”,开封段是豆腐腰,易溃堤。因为开封段是典型的游荡性河段,河道宽、浅、散、乱,主流摆动频繁。

冯玉祥主豫时,针对黄河水患进行了治理。

开封柳园口险工段目前是个抽水闸,主要作用是抽水灌溉,还可防洪。闸外是黄河水,闸内是总灌渠,该闸始建于1966年,1981年改造。

柳园口闸旁是一处小院落,在院内一隐僻处,找到了“冯玉祥兴修水利碑”。这通碑是开封“市保”,坐北面南,石质灰白,字迹多有漫漶。碑文为《柳园口吸水机记》,有670余字。

老开封|开封冯玉祥兴修水利碑

这通碑,1983年在柳园口附近回回寨村被偶然发现,当时已断成两截,发现处,还有当年机器房遗迹,房基犹存。据村中老人讲,冯玉祥当年曾数次到此察看水利工程。

断碑发现后,由开封市政协原副主席宋聿修根据拓片整理出碑文,对残缺或模糊文字,据上下文斟酌补入。

老开封|开封冯玉祥兴修水利碑

宋聿修曾追随冯玉祥数十年,与冯玉祥渊源极深。1947年退役来到开封,新中国成立后在开封市政协任职。

碑文开头,先讲了黄河概况,接着讲述冯玉祥治黄的情况:1928年春,中原大旱,赤地千里,冯玉祥向全省发出“大旱之年,一滴水非用过不准出境”的指示,命河南河务局在开封以北黄河古渡口——柳园口兴修虹吸工程,“安设引擎二部,吸水机二部,开掘蓄水池,修筑机器房,并于南岸各分局(为河务局分局)次第安设虹吸机器,为民灌田”。

继柳园口之后,南岸各河务局分局陆续在黑岗口等地安装虹吸机器,灌溉面积日益扩大,是害河变利之始。如碑文所言“则兴办黄河水利,肇始于中州,推行于直鲁,使三省之水利与宁夏埒,为四千余年黄河史上开一新纪元”。

一律使用“冯氏币” 不得拒绝折扣。

其他相关资料

冯玉祥兴修水利碑(柳园口虹吸机记碑)现存于开封市龙亭区柳园口乡东回回寨村内,碑身高3.35米,宽0.82米,厚0.29米,楷书,共15行,满行47字。此碑立于1929年5月15日,河南河务局长张文炜撰文书丹。

老开封|开封冯玉祥兴修水利碑

1928年,时任第二集团军司令的冯玉祥,所辖地区有甘肃、陕西、河南三省,都濒临黄河。他为了利用黄河,化害为利,曾命河务部门研究办法。由于当时条件所限,不敢筑闸放水,河务部门提出利用虹吸原理,将黄河水提升入堤内。河务部门派人赴上海购买引擎2部,吸水机3部,开掘蓄水池,修筑机器房,安设虹吸机器,为民灌田。工程由1928年12月开工至1929年5月完成。石碑记述了该项工程的过程。

黄河沿河为害,已历时日久。如何利用黄河,为人们向往已久。除河套等地利用河水外,下游在利用黄河为民造福方面,虹吸机是首创的事业,东回回寨工程建成后可灌溉老君堂、孙庄一带耕地4000余亩。1931年在柳园口另建虹吸工程,今柳园口险工42、43坝即为该工程上、下裹头改建。1934年创建黑岗口虹吸工程,安装6条管子,引水量为每秒6立方米,经开封流入惠济河。这些工程在抗日战争中因黄河改道而失去作用,且黑岗口虹吸工程被日军拆走。

建国后,1953年11月在黑岗口恢复虹吸管工程,安装2条钢管,引水量为每秒5.5立方米,供开封市区和郊区等地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

老开封|开封冯玉祥兴修水利碑

1957年,在黑岗口兴建引黄闸,自2月开工至7月竣工,自此,陆续建起兰考三义寨引黄闸等,虹吸工程已成为历史,但东回回寨的虹吸工程在黄河引黄史上功不可没。

1992年4月,冯玉祥兴修水利碑被公布为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来源龙井问茶

未经开封胡同串子许可

老开封|开封冯玉祥兴修水利碑

老开封|开封冯玉祥兴修水利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