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開封|開封王大昌茶莊

開封王大昌茶莊,座落在開封市鼓樓街42號,隸屬於開封市供銷社果品總公司。茶莊有門面房三間,兩層樓房,它是建於民國初年的商業建築,以深綠色為基本色調,體現了茶葉特色。匾池中間書有“王大昌茶莊”,兩側書有“國產名茶、零整批發”,上下牆垛上書有“各種名茶,直接採購,加工熏製、鮮香無比,自有福杭,專門設廠”, 影牆中間大“茶”字,上層兩側書有“菊露”“松風”,均出自名人書法,十分醒目。營業室內迎面高懸“王大昌”黑漆金字大匾,櫃檯高大,檯面大漆光亮,外側以紫銅銅皮復之,並以銅釘嵌成“王大昌茶莊”字樣。櫃檯外西牆懸有大型瓷片彩色屏幅(硬木雕刻鑲裝),下設八仙太師桌椅,供經理坐櫃(觀察經營狀況,瞭解市場變化)和招待顧客之用。其內外設置具有一個大茶莊的雄偉氣派。

老開封|開封王大昌茶莊

王大昌創建

開封市王大昌茶莊創建於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創始人王澤田。王澤田,河北省冀縣人,早年在北京大柵欄元昌茶莊學徒。後在北京經營行商,販運茶葉,前後二十餘年,獲利甚豐。民國二年(1913年),王澤田經友人介紹與同行王仲嶺(也是茶葉同行)合作,籌劃開設茶店。此時王澤田雖已發跡,但他無力同京津老字號競爭,乃決定逐鹿中原,避卻強大對手到開封另立門戶,遂聘王仲嶺為經理前往籌辦。時隔不久即在開封鼓樓街路南(現紡織品公司址),於民國二年(1913年)舊曆七月二十六日開業。王澤田取王家世代昌榮之意,定店號為“王大昌茶莊”,招收學徒共計二十餘人。1913年王大昌開業前,開封已有“義利成”、“德元昌”、“公利益”、“聞妙香”等多處茶莊。這些老茶莊創辦早,名聲大,且均具經營手段。王大昌欲在開封站穩腳跟,勢必與同行展開劇烈競爭,涉足茶業已久的王澤田自然深明此道,於是王澤田便在開封施展了不凡的經營手段。

老開封|開封王大昌茶莊

王大昌發展

首先,王大昌擁有萬元鉅額資金,這在開封同行業中首屈一指。開封同業一向自天津、北京、周口(因當時交通不便,周口瀕臨淮河水路碼頭,因而形成茶葉加工集散地之一)等地進貨,經中間商轉手盤剝,成本甚高。王大昌則以自己的經濟實力從產地直接選購,並自己在福州設廠加工窨制,成本自然低廉,這是利於競爭的先決條件。1916年,王大昌最有力的競爭對手義利成茶莊經營失利,王大昌乘機奪得優勢,躍居首位,從此王大昌在開封商業界開始嶄露頭角。它以提高茶葉質量和增加分量的辦法,甚而在彼此競爭最為激烈的短時期內公開宣佈“買一斤送一斤”等手段爭奪市場,抗擊同業。一時間茶莊門庭若市,財源茂盛,生意興隆。

當時王大昌有三個經理,為王澤田、王鍾嶺、王鏡波。王澤田、王鏡波負責去蘇州、杭州、徽州等地採購,並在福州設場熏製,王鍾嶺在開封主持店務,掌管一切。王大昌在開封茶業中漸居首位。

老開封|開封王大昌茶莊

1918年,王澤田在亳州開了王慶昌茶莊。1921年,在開封鼓樓街開設王恆昌百貨店,不久又在濟南開設亞東百貨店,經營甚佳。至此,王澤田擁有五處生意,在開封商界漸露頭角。

舊社會有錢還須有勢。王澤田深諳此理,開始想法結交權要,冀得庇護。

1928年前後,西北軍將領孫桐萱之父做媒,王澤田將女兒王萍嫁於山東軍閥韓復榘的長子,政治上得到有力靠山。王澤田關掉開封的王恆昌百貨店,在山東濟南開設福東百貨店和大東煤油公司。

老開封|開封王大昌茶莊

王澤田去山東發展,也未放棄開封“大本營”,先後在開封相國寺前街、相國寺后街商丘、鄭州、許昌開設分號。1935年又在西安購置兩處房產,開設兩個分號。

“至此,王大昌分號遍佈隴海路沿線,形成壟斷之勢。根據我的記憶,王澤田的商業經營這時已發展到最高峰。他一身擁有八家茶莊,兩家百貨店,一家煤油公司,福州還有小型製茶場,總計有店員、學徒、工人等近二百人。當時王澤田在濟南有王百萬之稱。稱百萬固屬誇大,但五六十萬則是毫無疑問的。”寇華亭在文章中寫道。

抗戰時王大昌

好景不長,“七·七”事變後,韓復榘被蔣介石殺掉,王澤田在山東沒了靠山,濟南幾處生意歇業。日寇進犯,王澤田又撤銷了鄭州、許昌、開封的三個分號,只剩王大昌開封總號、西安兩個分號、亳州一個分號和福州製茶場繼續經營。

1938年開封淪陷,王澤田逃往西安。開封總號由夥友李桐軒主持店務,代行經理之責。1939年日寇佔用店房,王大昌被迫遷至二道衚衕自家倉庫處,開始賠錢。幸而西安分號業務尚好,雖然福州製茶場停辦,西安分號在成都設場製茶,仍然掙錢。所以開封總號雖處境艱難,營業蕭條,還能安然度日。

老開封|開封王大昌茶莊

1941年,王澤田病死於西安,王大昌群龍無主。1942年末,王澤田側室閻氏命長子王保慶到天津見寇華亭(他在天津給王澤田運銷茶葉),帶來閻氏親筆書信,言及王澤田已死,遺下孤兒寡母,無力從事經營,懇請他出任王大昌總經理職務。寇華亭並未同意。

1943年春節,寇華亭由天津返開封,王保慶亦隨他同來,聲言,如寇華亭堅辭不就,他們母子決意撤銷開封總號,只留西安一處自行經營。“當時河南、河北諸省正遭嚴重饑荒,總號如果撤銷,開封數十同仁都將陷於無助。從此,我便擔任王大昌的總經理。”寇華亭回憶道。

王大昌此時頗多強勁對手,寇華亭的前任總經理李桐軒離開王大昌後,在鼓樓街開設了同慶昌茶莊,和王大昌打擂臺。原王大昌同仁張芝生出任正德茶莊(資本來自南京)經理,實力雄厚,也足可同王大昌對抗。王大昌素著聲譽,且來貨成本較低,便在貨色上儘量提高質量,降低售價,競爭中始終不落下風。

老開封|開封王大昌茶莊

寇華亭精通採購、熏製、包裝、運輸、儲存、銷售各個環節,是茶商中的一流行家裡手。他在經營中有很多手段,王大昌每天都買來同行各家貨樣比較,力求在貨色、質量上高人一頭,有時甚至暗加斤稱,拉攏主顧。

這時解放戰爭已打響,王大昌東家母子向店中大量借支,加上當局搜刮勒索,王大昌只能勉力維持。直至解放。

解放後,王大昌經營逐步納入社會主義軌道。抗美援朝時,寇華亭發動開封工商界捐獻飛機大炮,捐數可以摺合三架半飛機。到1956年,王大昌實現了公私合營。之後一直是一家國營商店。

王大昌的經營方略

王澤田以區區萬元資本,最後身家百萬。發家致富,有一定機緣手法。

王澤田千里迢迢來開封創辦王大昌,可謂頗具見地。因當時華北知名茶葉巨頭如北京全祥、天津正興德等字號,多爭霸於大城市,開封地面較小,未受重視。王大昌得以避開強大對手,獨創局面。

老開封|開封王大昌茶莊

王大昌所售貨物,均系向產地直接採購,自行加工熏製,成本低廉,利於競爭,開封別的茶行無此條件。如義利成,一直從天津進貨,經中間商轉手盤剝,成本甚高。

王大昌管理甚嚴,其多數同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開封被日軍佔領期間,總號同仁曾一度墮落腐化,但為時不久,即得以糾正。

王澤田、王鍾嶺還利用吃乾股的辦法,籠絡上層店員、夥友。王大昌採用低工資和吃乾股分紅相輔而成,既收鼓勵店員學徒忠誠效勞之功,又得剝削之利,一箭雙鵰。

老開封|開封王大昌茶莊

王大昌店址遷移

王大昌茶莊1913年在鼓樓街開業(現店址已不存),1939年日軍佔用店房,茶莊遷至二道衚衕,1945年10月,王大昌開封總號又從二道衚衕遷回鼓樓街原址。後因房主抬高房租,王大昌在鼓樓街路北購房,,1947年又遷至鼓樓街路北現在店址,與老店址對面,一直營業使用至今。

老開封|開封王大昌茶莊

王大昌營業,始終不離鼓樓街。因為自清末到民國,開封以鼓樓為中心,向西寺后街,向東鼓樓街,向南馬道街,向北書店街,形成了鼓樓商圈,是開封最繁華的商業區。一條鼓樓街上,從東到西,路邊全是店鋪,沒有住家院。當年的王大昌,西邊就是開封最大的金店萬福樓。

時至今日,鼓樓街仍是開封最繁華的商業街。

百年茶莊,幾經動亂,但古樸依舊,品質依然。許多上年紀的老開封茶客,依然言必稱“王大昌”。

現在的王大昌

現在的王大昌老店,仍保持著原貌。12米長的曲尺形大櫃檯,與成年人胸齊,檯面大漆塗飾,櫃檯外側以黃銅皮包裹,光亮照人。銅皮上以銅釘嵌成“王大昌”字樣,十分有派兒。

櫃檯上,擺放著數十個玻璃茶葉大罐子。櫃檯後邊牆上,掛著十幾個古色古香的黑牌子,這叫雕花泥金茶箱,上面寫著“白壽眉、福州柏巖、杭菊花、蘇杭龍井、徽州珠蘭、金山龍團、老竹大方、蓮心龍井、六安先春、龍團普洱、清香雪、蘇州鵝眉、潭州鐵色、西湖龍井、雨前嫩蕊、玉女奇峰”等字樣。

老開封|開封王大昌茶莊

站在店中,仍有茶香襲來,那是瀰漫在樑柱之間、浸染在茶箱櫃檯裡的味道,雖淡卻留香長遠。

王大昌茶莊100餘年瀰漫的茗香代代相傳,經烽火和戰亂而不絕,相信老字號“王大昌”會在新時期繁榮昌盛。

老開封|開封王大昌茶莊

老開封|開封王大昌茶莊

未經開封衚衕串子許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