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开封|开封王大昌茶庄

开封王大昌茶庄,座落在开封市鼓楼街42号,隶属于开封市供销社果品总公司。茶庄有门面房三间,两层楼房,它是建于民国初年的商业建筑,以深绿色为基本色调,体现了茶叶特色。匾池中间书有“王大昌茶庄”,两侧书有“国产名茶、零整批发”,上下墙垛上书有“各种名茶,直接采购,加工熏制、鲜香无比,自有福杭,专门设厂”, 影墙中间大“茶”字,上层两侧书有“菊露”“松风”,均出自名人书法,十分醒目。营业室内迎面高悬“王大昌”黑漆金字大匾,柜台高大,台面大漆光亮,外侧以紫铜铜皮复之,并以铜钉嵌成“王大昌茶庄”字样。柜台外西墙悬有大型瓷片彩色屏幅(硬木雕刻镶装),下设八仙太师桌椅,供经理坐柜(观察经营状况,了解市场变化)和招待顾客之用。其内外设置具有一个大茶庄的雄伟气派。

老开封|开封王大昌茶庄

王大昌创建

开封市王大昌茶庄创建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创始人王泽田。王泽田,河北省冀县人,早年在北京大栅栏元昌茶庄学徒。后在北京经营行商,贩运茶叶,前后二十余年,获利甚丰。民国二年(1913年),王泽田经友人介绍与同行王仲岭(也是茶叶同行)合作,筹划开设茶店。此时王泽田虽已发迹,但他无力同京津老字号竞争,乃决定逐鹿中原,避却强大对手到开封另立门户,遂聘王仲岭为经理前往筹办。时隔不久即在开封鼓楼街路南(现纺织品公司址),于民国二年(1913年)旧历七月二十六日开业。王泽田取王家世代昌荣之意,定店号为“王大昌茶庄”,招收学徒共计二十余人。1913年王大昌开业前,开封已有“义利成”、“德元昌”、“公利益”、“闻妙香”等多处茶庄。这些老茶庄创办早,名声大,且均具经营手段。王大昌欲在开封站稳脚跟,势必与同行展开剧烈竞争,涉足茶业已久的王泽田自然深明此道,于是王泽田便在开封施展了不凡的经营手段。

老开封|开封王大昌茶庄

王大昌发展

首先,王大昌拥有万元巨额资金,这在开封同行业中首屈一指。开封同业一向自天津、北京、周口(因当时交通不便,周口濒临淮河水路码头,因而形成茶叶加工集散地之一)等地进货,经中间商转手盘剥,成本甚高。王大昌则以自己的经济实力从产地直接选购,并自己在福州设厂加工窨制,成本自然低廉,这是利于竞争的先决条件。1916年,王大昌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义利成茶庄经营失利,王大昌乘机夺得优势,跃居首位,从此王大昌在开封商业界开始崭露头角。它以提高茶叶质量和增加分量的办法,甚而在彼此竞争最为激烈的短时期内公开宣布“买一斤送一斤”等手段争夺市场,抗击同业。一时间茶庄门庭若市,财源茂盛,生意兴隆。

当时王大昌有三个经理,为王泽田、王钟岭、王镜波。王泽田、王镜波负责去苏州、杭州、徽州等地采购,并在福州设场熏制,王钟岭在开封主持店务,掌管一切。王大昌在开封茶业中渐居首位。

老开封|开封王大昌茶庄

1918年,王泽田在亳州开了王庆昌茶庄。1921年,在开封鼓楼街开设王恒昌百货店,不久又在济南开设亚东百货店,经营甚佳。至此,王泽田拥有五处生意,在开封商界渐露头角。

旧社会有钱还须有势。王泽田深谙此理,开始想法结交权要,冀得庇护。

1928年前后,西北军将领孙桐萱之父做媒,王泽田将女儿王萍嫁于山东军阀韩复榘的长子,政治上得到有力靠山。王泽田关掉开封的王恒昌百货店,在山东济南开设福东百货店和大东煤油公司。

老开封|开封王大昌茶庄

王泽田去山东发展,也未放弃开封“大本营”,先后在开封相国寺前街、相国寺后街商丘、郑州、许昌开设分号。1935年又在西安购置两处房产,开设两个分号。

“至此,王大昌分号遍布陇海路沿线,形成垄断之势。根据我的记忆,王泽田的商业经营这时已发展到最高峰。他一身拥有八家茶庄,两家百货店,一家煤油公司,福州还有小型制茶场,总计有店员、学徒、工人等近二百人。当时王泽田在济南有王百万之称。称百万固属夸大,但五六十万则是毫无疑问的。”寇华亭在文章中写道。

抗战时王大昌

好景不长,“七·七”事变后,韩复榘被蒋介石杀掉,王泽田在山东没了靠山,济南几处生意歇业。日寇进犯,王泽田又撤销了郑州、许昌、开封的三个分号,只剩王大昌开封总号、西安两个分号、亳州一个分号和福州制茶场继续经营。

1938年开封沦陷,王泽田逃往西安。开封总号由伙友李桐轩主持店务,代行经理之责。1939年日寇占用店房,王大昌被迫迁至二道胡同自家仓库处,开始赔钱。幸而西安分号业务尚好,虽然福州制茶场停办,西安分号在成都设场制茶,仍然挣钱。所以开封总号虽处境艰难,营业萧条,还能安然度日。

老开封|开封王大昌茶庄

1941年,王泽田病死于西安,王大昌群龙无主。1942年末,王泽田侧室阎氏命长子王保庆到天津见寇华亭(他在天津给王泽田运销茶叶),带来阎氏亲笔书信,言及王泽田已死,遗下孤儿寡母,无力从事经营,恳请他出任王大昌总经理职务。寇华亭并未同意。

1943年春节,寇华亭由天津返开封,王保庆亦随他同来,声言,如寇华亭坚辞不就,他们母子决意撤销开封总号,只留西安一处自行经营。“当时河南、河北诸省正遭严重饥荒,总号如果撤销,开封数十同仁都将陷于无助。从此,我便担任王大昌的总经理。”寇华亭回忆道。

王大昌此时颇多强劲对手,寇华亭的前任总经理李桐轩离开王大昌后,在鼓楼街开设了同庆昌茶庄,和王大昌打擂台。原王大昌同仁张芝生出任正德茶庄(资本来自南京)经理,实力雄厚,也足可同王大昌对抗。王大昌素著声誉,且来货成本较低,便在货色上尽量提高质量,降低售价,竞争中始终不落下风。

老开封|开封王大昌茶庄

寇华亭精通采购、熏制、包装、运输、储存、销售各个环节,是茶商中的一流行家里手。他在经营中有很多手段,王大昌每天都买来同行各家货样比较,力求在货色、质量上高人一头,有时甚至暗加斤称,拉拢主顾。

这时解放战争已打响,王大昌东家母子向店中大量借支,加上当局搜刮勒索,王大昌只能勉力维持。直至解放。

解放后,王大昌经营逐步纳入社会主义轨道。抗美援朝时,寇华亭发动开封工商界捐献飞机大炮,捐数可以折合三架半飞机。到1956年,王大昌实现了公私合营。之后一直是一家国营商店。

王大昌的经营方略

王泽田以区区万元资本,最后身家百万。发家致富,有一定机缘手法。

王泽田千里迢迢来开封创办王大昌,可谓颇具见地。因当时华北知名茶叶巨头如北京全祥、天津正兴德等字号,多争霸于大城市,开封地面较小,未受重视。王大昌得以避开强大对手,独创局面。

老开封|开封王大昌茶庄

王大昌所售货物,均系向产地直接采购,自行加工熏制,成本低廉,利于竞争,开封别的茶行无此条件。如义利成,一直从天津进货,经中间商转手盘剥,成本甚高。

王大昌管理甚严,其多数同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开封被日军占领期间,总号同仁曾一度堕落腐化,但为时不久,即得以纠正。

王泽田、王钟岭还利用吃干股的办法,笼络上层店员、伙友。王大昌采用低工资和吃干股分红相辅而成,既收鼓励店员学徒忠诚效劳之功,又得剥削之利,一箭双雕。

老开封|开封王大昌茶庄

王大昌店址迁移

王大昌茶庄1913年在鼓楼街开业(现店址已不存),1939年日军占用店房,茶庄迁至二道胡同,1945年10月,王大昌开封总号又从二道胡同迁回鼓楼街原址。后因房主抬高房租,王大昌在鼓楼街路北购房,,1947年又迁至鼓楼街路北现在店址,与老店址对面,一直营业使用至今。

老开封|开封王大昌茶庄

王大昌营业,始终不离鼓楼街。因为自清末到民国,开封以鼓楼为中心,向西寺后街,向东鼓楼街,向南马道街,向北书店街,形成了鼓楼商圈,是开封最繁华的商业区。一条鼓楼街上,从东到西,路边全是店铺,没有住家院。当年的王大昌,西边就是开封最大的金店万福楼。

时至今日,鼓楼街仍是开封最繁华的商业街。

百年茶庄,几经动乱,但古朴依旧,品质依然。许多上年纪的老开封茶客,依然言必称“王大昌”。

现在的王大昌

现在的王大昌老店,仍保持着原貌。12米长的曲尺形大柜台,与成年人胸齐,台面大漆涂饰,柜台外侧以黄铜皮包裹,光亮照人。铜皮上以铜钉嵌成“王大昌”字样,十分有派儿。

柜台上,摆放着数十个玻璃茶叶大罐子。柜台后边墙上,挂着十几个古色古香的黑牌子,这叫雕花泥金茶箱,上面写着“白寿眉、福州柏岩、杭菊花、苏杭龙井、徽州珠兰、金山龙团、老竹大方、莲心龙井、六安先春、龙团普洱、清香雪、苏州鹅眉、潭州铁色、西湖龙井、雨前嫩蕊、玉女奇峰”等字样。

老开封|开封王大昌茶庄

站在店中,仍有茶香袭来,那是弥漫在梁柱之间、浸染在茶箱柜台里的味道,虽淡却留香长远。

王大昌茶庄100余年弥漫的茗香代代相传,经烽火和战乱而不绝,相信老字号“王大昌”会在新时期繁荣昌盛。

老开封|开封王大昌茶庄

老开封|开封王大昌茶庄

未经开封胡同串子许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