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被「女性」想糾正 又遇「奇葩證明」被多部門「踢皮球」

老人被“女性”想糾正 又遇“奇葩證明”被多部門“踢皮球”

   《法律與生活》綜合報道,近年來,奇葩證明層出不窮,不奇葩到一定程度,都不好意思稱為新聞。

老人被“女性”想糾正 又遇“奇葩證明”被多部門“踢皮球”

(田先生的退休信息表,性別錯登為“女”)

  報道稱,63歲的鄭州市民田先生,退休後去打印退休信息表時,發現自己在檔案中竟然“當”了多年的女性!而為了糾正這個錯誤,從今年2月起,他多次往返於單位和河南省社保局,從冬天到春天再到如今的炎炎夏日,他的辦事歷程,可謂“寒來暑往”,但時間過去了5個月,至今仍沒有結果。

老人被“女性”想糾正 又遇“奇葩證明”被多部門“踢皮球”

(田先生的身份證複印件)

  據田大叔講:他來到河南省社保局,工作人員告訴他,其窗口“對公不對私”,個人跑來辦,是不接受的。田大叔說:“我本人帶著身份證過來,也不能證明我的性別嗎?單位的材料為什麼就能證明?”工作人員這時也有些不耐煩了,說有什麼問題可以向上反映,我們這兒辦事流程和工作“原則”就是這樣。

  田大叔的事,儼然成了一個“足球”,這語氣斬釘截鐵的“原則”下,在涉事的中國農業銀行河南省分行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支行、中國農業銀行河南省分行和和河南省社保局等單位中間,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足球賽”。

  而田大叔每到一處更改性別,他所面對的冰冷“原則”和一個個數十分鐘毫無結果的等待。事情很簡單,但一輪又一輪的接待下來,給人感覺是,好像這位已經63歲的田大叔,是在變性之後所遭遇的尷尬。

  這樣的“原則”,看起來機械又滑稽,既是對辦事民眾的心身折磨,也是對公共資源的極大浪費。而最該堅持的原則——以辦事民眾為中心,以高效服務為宗旨,卻不見了蹤影。

  既然人家有“原則”,無奈,田大叔只好將情況反饋給了其退休前的供職單位,並提交了信息變更所需的材料。但5個多月過去了,事情卻沒有任何進展,為領取補助而進行申請的過程,也一直被耽擱。

  在常人看來,改正性別,是“看一眼”就可以核實的事,可是到了涉事銀行(田大叔供職單位)和社保局那裡,卻變成了層層“關卡”,無盡的繁瑣程序和莫名其妙的原則,以及無休止的等待。

  田大叔被“女性”,本來政府就有錯在先,及至發現了問題,仍沒人認領責任並加以糾錯,讓63歲的田大叔,為證明自己是男的而東奔西跑,無疑是相關機關單位的錯上加錯。

  我們通過類似的事情也可以看到,很多奇葩證明都是先要求證明“我是我”,這次田大叔遇到的也不例外。

  荒誕的背後,不僅僅是“最多跑一次”的辦事理念還沒有有效落實,更關鍵的是,這些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還是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沒有把自己放在為民眾辦事的位置上。

  缺乏服務意識,官本位,讓相關機構、相關人員把僵化的流程和手續放在首位,而民眾的利益則不在其考慮範圍。

  雖然在田大叔的事情剛見諸媒體時,問題就迅速的解決了,但每一次市民遇到這種“奇葩”事的時候都要靠媒體才能解決嗎?這顯然需要更多地方基層政府引以為戒,擺正心態,真正做到人民的公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