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被“女性”想纠正 又遇“奇葩证明”被多部门“踢皮球”

老人被“女性”想纠正 又遇“奇葩证明”被多部门“踢皮球”

   《法律与生活》综合报道,近年来,奇葩证明层出不穷,不奇葩到一定程度,都不好意思称为新闻。

老人被“女性”想纠正 又遇“奇葩证明”被多部门“踢皮球”

(田先生的退休信息表,性别错登为“女”)

  报道称,63岁的郑州市民田先生,退休后去打印退休信息表时,发现自己在档案中竟然“当”了多年的女性!而为了纠正这个错误,从今年2月起,他多次往返于单位和河南省社保局,从冬天到春天再到如今的炎炎夏日,他的办事历程,可谓“寒来暑往”,但时间过去了5个月,至今仍没有结果。

老人被“女性”想纠正 又遇“奇葩证明”被多部门“踢皮球”

(田先生的身份证复印件)

  据田大叔讲:他来到河南省社保局,工作人员告诉他,其窗口“对公不对私”,个人跑来办,是不接受的。田大叔说:“我本人带着身份证过来,也不能证明我的性别吗?单位的材料为什么就能证明?”工作人员这时也有些不耐烦了,说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上反映,我们这儿办事流程和工作“原则”就是这样。

  田大叔的事,俨然成了一个“足球”,这语气斩钉截铁的“原则”下,在涉事的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支行、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和和河南省社保局等单位中间,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足球赛”。

  而田大叔每到一处更改性别,他所面对的冰冷“原则”和一个个数十分钟毫无结果的等待。事情很简单,但一轮又一轮的接待下来,给人感觉是,好像这位已经63岁的田大叔,是在变性之后所遭遇的尴尬。

  这样的“原则”,看起来机械又滑稽,既是对办事民众的心身折磨,也是对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而最该坚持的原则——以办事民众为中心,以高效服务为宗旨,却不见了踪影。

  既然人家有“原则”,无奈,田大叔只好将情况反馈给了其退休前的供职单位,并提交了信息变更所需的材料。但5个多月过去了,事情却没有任何进展,为领取补助而进行申请的过程,也一直被耽搁。

  在常人看来,改正性别,是“看一眼”就可以核实的事,可是到了涉事银行(田大叔供职单位)和社保局那里,却变成了层层“关卡”,无尽的繁琐程序和莫名其妙的原则,以及无休止的等待。

  田大叔被“女性”,本来政府就有错在先,及至发现了问题,仍没人认领责任并加以纠错,让63岁的田大叔,为证明自己是男的而东奔西跑,无疑是相关机关单位的错上加错。

  我们通过类似的事情也可以看到,很多奇葩证明都是先要求证明“我是我”,这次田大叔遇到的也不例外。

  荒诞的背后,不仅仅是“最多跑一次”的办事理念还没有有效落实,更关键的是,这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还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把自己放在为民众办事的位置上。

  缺乏服务意识,官本位,让相关机构、相关人员把僵化的流程和手续放在首位,而民众的利益则不在其考虑范围。

  虽然在田大叔的事情刚见诸媒体时,问题就迅速的解决了,但每一次市民遇到这种“奇葩”事的时候都要靠媒体才能解决吗?这显然需要更多地方基层政府引以为戒,摆正心态,真正做到人民的公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