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十年-上海的汽车产业集群

2018年3月,也是我从闵行出来,从业10年的一个里程碑,兜兜转转前路有很多愿景,想要把握一个做事的抓手还是有些难度的。

选上海的这个话题也是因为一个地区产业的兴衰,牵动着我们每个人。

激荡十年-上海的汽车产业集群

图 在上海安居是个费神的事情,而且汽车制造的下层配套企业也要往长三角的集群走了

1)上海汽车工业的辉煌^_^

如下图所示,上海的汽车产业的规模确实不小的。在前期基本以轿车为主,在2008年之后突破了地区产量100万,然后再2012年突破了200万辆,之后轿车的产能基本停盘,保留在了每年200万的规模;增量主要是在商用车上面。

激荡十年-上海的汽车产业集群

图 上海汽车产量的增长

激荡十年-上海的汽车产业集群

图 2008年到2017年底 10年来上海轿车的产量

如下图所示,由于实际人力资源的成本,以上的统计更多的还是按照统计局按照统计的口径来统计的

按照国家统计规定,不具独立法人资格的汽车工厂不能在所在地区上报汽车产量,各地统计局统计的汽车产量包含汽车集团在外地的工厂的产量,汽车集团总部所在地的产量统计数据普遍高于当地实际产量。统计局统计汽车产量原则上采用法人口径统计,属地工厂产量不纳入统计,而要算到总部所在地去。所以统计数据并不能十分全面、准确地反映当地实际产量。上海本地实际产量并没有这么多,统计数据中包含上汽在外地工厂的产量。

激荡十年-上海的汽车产业集群

如果按照真实的产地在上海的汽车销量,可能需要根据实际的车型和在上海的工厂去匹配,这个工作比较细节

在《上海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初探》一文里面,在2005年左右,当时的汽车格局还是沿海为主:

激荡十年-上海的汽车产业集群

而十多年过去了,当下还是这个格局(东北、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珠三角和长江上游地区六大汽车产业集群的)

激荡十年-上海的汽车产业集群

从这个角度而言,上海的产业集群由于本身的成本原因,已经开始过渡到长三角汽车一个较大概念的产业集群。如之前所看到的那样,上海拥有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和上汽集团。这个过程的基础零部件体系是由上海大众树了旗杆立起来的:

激荡十年-上海的汽车产业集群

现在的上海汽车工业OEM图

激荡十年-上海的汽车产业集群

这个上海市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工厂图清晰版本还是卖钱的,不过这个也是主要核心零部件,我觉得是可以在上海整理一个研发中心的出来

激荡十年-上海的汽车产业集群

访谈记录:

在供货商选择中大概有以下三种非正式的规则:

  1. 如果可能,最好是上汽集团的下属企业;

  2. 如果不是的话,那它至少应该是位于上海的企业

  3. 如果前两项都不满足的话,那它至少应该是位于离上海 较近的区域内。

上海的整车生产受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上升以及节能减排压力等制约,本身还有一个产业链整体分工以后对工厂的物流压力,上海本地的汽车制造也是受到极大的挑战的

通过零部件体系的布局之后,随着配套江沪整车企业的零部件企业逐渐涌现,形成完整的配套体系,并由此催生了众泰等中小型民营汽车企业。这里还有个大吉利成长起来了

江苏

激荡十年-上海的汽车产业集群

浙江

激荡十年-上海的汽车产业集群

2)供应链的转移考虑

在统计范畴内,我们可以进一步来探讨这个事情,上海一直在推行总部经济,通过以法人的形式来锁定企业,但是这里土地的成本对于制造业产生了很大的疑问

如下表所示,激荡的十年,从2008年之后,汽车制造业方面的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提升,在经济规模和从业人数方面产生了比较大的效应。

激荡十年-上海的汽车产业集群

上海其实典型的是中国的Old Money的经济,现有的企业能留在上海核算的,都做起了总部经济,把整个运行、设计开发和生产进行分离,这其实也和实际的汽车企业的产能分布是一致的,贴近工厂降低物流成本。

激荡十年-上海的汽车产业集群

我细致的对比了一下有关企业规模和利润营收还有从业人数的对比,可以参考一下

我是从闵行毕业以后就投入了上海的企业工业,我觉得理工行业未来的出路还是在制造业的进步,对于上海而言,如果小企业无法从创新的角度成长起来,未来真的不大好办

激荡十年-上海的汽车产业集群

图 2017年上海的工业的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汽车工业,尤其是像上海这么大规模的汽车经济,也进入了一个营收上涨2千亿,实际的利润总额没有变化的,其实从一个侧面也看出整个汽车行业利润已经被竞争所打掉了

如果继续看不同规模的企业利润情况,你就会明白,选择制造和工程设计分离

  • 汽车行业是个金字塔,小企业的利润率和中大型企业比较来看实在是有些差异

  • 从就业方面,规模化的汽车企业所带来的单人产值还是比较高的

激荡十年-上海的汽车产业集群

3)发于上海的造车运动

在上海,这波造车运动还是挺热烈的

  • 观致(宝能入驻)

  • 蔚来:上海总部+技术中心(整车开发+动力总成开发)+外港工厂

  • 南京是电机工厂+常熟合资电池工厂

  • 威马:上海研发+总部

  • 电咖:上海研发,工厂待定

  • 奇点汽车:北京总部+智能化技术中心+上海技术中心+铜陵制造基地

  • 国能电动汽车:上海(200亿项目松江)+天津总部+研发+制造

  • 爱驰亿维:上海研发+总部,上饶和上虞建基地,

  • FMC:香港有研发,工厂南京江宁+上海小分部

  • 博郡:上海总部+研发,南京浦口制造基地

  • 沿锋汽车:上海研发+总部

  • 蓥石:上海研发

  • 知豆(新大洋):上海技术中心,宁波宁海总部+制造基地,山东临沂制造基地,兰州制造基地

  • 游侠汽车:上海技术中心

  • 乐视汽车:上海技术中心

  • 底特律电动车:上海+宜兴技术中心,宜兴园区

从集群角度考虑,建立在上海的技术中心,可以从原有的基地里面整合人,我们其实也可以从人的角度来展开第二篇,在当下的上海汽车产业格局演变和汽车产品和行业本身演变过程中,我们该如何自处

备注:我也没有这些图的清晰版本,需要自己把数据标上去才行

Yulong的联系方式,各位可以找我交流^_^

你的赞赏是我写作的动力之一^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