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爲什麼越來越多的家族去修繕宗祠?

現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族去修繕宗祠?

祠堂又稱宗祠,祠室,家廟,是古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

它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聖殿,也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象徵與標誌。家族祠堂,更是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文化的延伸。宗族觀念在人們的頭腦里根深蒂固,宗法家庭制度是舊中國社會的基礎。

修繕祠堂不僅是對中國歷史遺蹟的補救,而且也是對家族祖先長輩的緬懷和尊敬。

現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族去修繕宗祠?

以同宗同族為代表的祠堂文化是獲得文化歸屬感與共享感的直接媒介,對於海外移民與祖國家鄉的關係,對於海峽兩岸的文化認同和歸屬,具有現實意義與歷史意義。

傳統的祠堂文化,既是權利的網絡空間,更是個多維的文化空間。祠堂文化與書院文化、家廟族府、地方廟宇文化等建構起地域性文化的立體形態。

祠堂文化讓身在異鄉的海內外宗親記得住鄉愁,是海內外宗親扯不斷的根。

祠堂的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過對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親關係的延續為紐帶,把整個家族成員聯繫起來,並形成宗族內部的凝聚力和親和力。在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中,鄉風文明建設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祠堂代表著一個家族的祖先,蘊藏著一種質樸的精神動力。

祠堂,不單是維繫海外鄉親與本土血緣關係,同時也是給鄉親以及所有後代子孫瞭解祠堂文化,瞭解當地文化發展史的一個重要載體。祠堂,可以說就是一個民俗博物館,又可以說是一部家族變遷史。

現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族去修繕宗祠?

對於優良的傳統文化現在人們越來越注重保護和傳承,宗祠在家族文化傳承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去修繕自己家族宗祠,那麼你的家族宗祠保護的怎麼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