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求生欲」值多少錢?

你的“求生欲”值多少錢?

(失蹤人口迴歸。公子身體抱恙,最近更文不及時,請大家海涵)

公子有時會感慨:後知後覺才是大部分人的常態。

P2P跑路方知敬畏風險,導師人設崩塌才知遇人不淑。

隨著《我不是藥神》熱映,身邊想買保險的朋友也多了幾分。

《藥神》是部好電影,它如同一記警鐘敲在耳邊,讓每個人意識到:

把錢和命放到一起選擇時,我還沒準備好。

公子身邊人就表現出了很強的焦慮,急於讓我為他們推薦高性價比的保險。

本來這周要推薦重疾險的我眉頭一皺,現在蹭熱點推保險,無疑在坑人。

患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沒錢。

這是一個對患者最好的時代。

公子查了下數據,人這一生患重疾的可能性有72%,而治癒緩解率,在醫療技術發達的今天,已經超過了90%,想活下去並不難。

可這也是對患者最殘忍的時代。

看病、住院、吃藥、手術,哪哪都要錢。

《藥神》片中提到的格列衛,它對腸胃間質瘤、白血病非常有效,可是一盒價格現在仍在2萬以上。

如同《藥神》裡那句讓人心碎的臺詞,

“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叫窮病”。

公子知道,很多收入不高的家庭,面對癌症這樣的重疾,不論患者還是家屬,問醫生第一個問題不是“能不能治好”,一定是“要花多少錢”。

治癒率就算99%並沒意義,付不起,窮成了原罪。

而且能治癒的希望能有多大,錢不夠的絕望就有多大。

所以,藉著《藥神》,成了一場保險公司和某些公號的營銷大秀,彷彿只要買保險,就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給錢救命。

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

保險不是財神,它覆蓋不了人間所有疾苦。

電影裡出現的老人家言辭懇切,令人動容。

你的“求生欲”值多少錢?

賣車賣房,掏空家底,最後不惜買“假”藥,只為了一個普普通通的訴求活著。

你的“求生欲”值多少錢?

很多人感同身受,可也覺得如果提前配置好保險,這種情況就會得到緩解。

可是,面對極端情況,保險也有兜不住的可能。

拿如何給父母買保險為例,普通家庭只能給60歲以上老人配置防癌醫療險和防癌險。

可如果老人得了白血病這種康復週期比較長的重疾,防癌醫療險不保證續保,第一年的花銷可以報銷,第二年靠防癌險勉強支撐,可是如果再病上三年,也足以把一箇中產家庭家底掏空。

要記住,保險只是和保險公司簽署的一紙合同。

保險公司追求的一定是盈利。如果一筆生意不划算,保險公司是絕不可能硬著頭皮搞補貼的。

所以,只用保險保障一生的想法,對預算有限的普通家庭基本不現實。

公子並不打算鼓吹保險無用論,只是說保險公司不是財神,不要盲目迷信保險的作用。

所以,保險意義何在?

公子見過很多非典型的保險方案,那天打車遇上的司機算一個:

“我開車空了時就愛研究保險,說什麼保險是對沖風險的工具,都是對有錢人說的。

窮人不懂那麼多,只知道保命。

我女兒今年5歲半,我給她買了每年保額200萬醫療險和200萬防癌險。

作為一個父親,希望她能健康成長,可一旦害了病,有每年兩百萬的醫療險兜底,足夠給孩子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

如果真的救不了,還有200萬的防癌險不是?

拿來帶孩子出去逛逛,也能讓她在臨走前,見過這世界了。”

這段話對公子是顛覆性的。

對於富人,保險是他們留住畢生奮鬥心血的工具。所以他們喜歡買年金險,防止未來破產一無所有;喜歡買壽險,希望順利把財富交給後代。

可對於我們這種普通人,買的就是求生欲。

買保險有三種狀態:

第一層叫無知,要麼覺得保險都是騙子,要麼聽風就是雨瞎買;

第二層叫找標準答案,表現為追求性價比,追求“爆款”,把買保險當成一個套路化、模板化的操作。

第三層叫私人定製,研究保險產品,結合自己經濟能力的同時也正視自己需求和慾望,問自己:

拿這些錢保命?夠嗎?

司機父親的配置是不符合標準答案的,標準答案會建議給孩子配置30萬重疾+兒童醫保就夠了,因為小朋友並不為家裡提供勞動力。

可是它符合一個父親的答案:看重女兒的生命,按照成人保費標準給小朋友配置了保險。

可憐天下父母心,多少人願意傾家蕩產,哪怕用自己的命換孩子的命。

錢不夠滿足“求生欲”該怎麼辦?

那就只能儘自己所能把保額做高防範對錢的需求太大。

太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了,而是錢不夠,愛不起了。

“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之前常有人問公子花多少保費配置多少保額,從理性角度拿收入的5%-10%配置保險,可是站回人性:

你有多“貪生怕死”,就配置多少保險。(貪生怕死並不貶義)

買保險前,不妨問自己幾個問題:

如果遭遇不幸,有一款藥可以很大程度救你的命,你願意出多少錢試一試?

如果遭遇不幸,需要以身體的一部分為代價,你希望獲得多少補償?

如果正值壯年遭遇不幸,你可能挺不過去了,你希望為自己孩子們留多少錢重新開始生活?

其實,這正是買商業醫療、重疾/意外、定壽險需要填補的空白。

話說回來,我相信不會有人傻到把錢全用來買保險的,除了求生欲,還有眼前的生活,也不要做超出自己經濟能力外的事情。

保險是一個偏個人化的東西它最底層取決於人是如何看待自身生命的價值,如何看待自己的未來。

所謂網絡爆款保險,或是高性價比的組合,仔細算來不會便宜多少錢。

公子可以推薦一個適合80%的健康人的保險組合,可是到了需要用的時候,你可能才會發現,目前的保額滿足不了過剩的求生欲。

買保險切忌盲目與跟風,如果你最近有買保險的打算,想想是不是被人洗了腦,過度恐慌。

為自己的此刻的求生欲估個價,產品我們可以慢慢商量。

如果站在理財角度,我會談風險,談配置。

如果站在人的角度,我只談求生。

再重新看看公子說的話:保大還是保小?我說:保大

當然要優先做高保額,一分保額就是一分生機;

當然要先保大人,保住大人就能保證家庭的延續;

當然要配置重疾和定壽,只為讓生者能堅強生活下去。

保險是有用的,哪怕是像慢粒白血病這種價格高昂的病,

只要能買支付寶上的好醫保(每年400萬的報銷額度,保證續約6年),再買一個50萬重疾,就會讓生活輕鬆很多。

保險又是不夠用的,糟糕的身體狀況,每年疏忽的體檢,一紙合同就能改變現狀?

保險買來了求生欲,在關鍵時可以救你一把;

“求生”二字需要更多的行動:按時鍛鍊、定期體檢、規律飲食、努力賺錢。

“求生”這個詞不是拿來看的,而是天塌下來的時候真要頂住天,不放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