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德軍到底有哪些黑科技?你怎麼看?

老許


二戰前期的德國可以說集中了歐洲最優秀的科學家,和最前沿的科學研究成果。

其中在軍事科技上德國更是走在了世界前列,領先發展出導彈、噴氣式飛機、超級大炮等一系列用於實戰的武器,以及傳說中的飛碟、納粹鍾等未能用於實戰只存在幻想中的裝備。

下面以史為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導彈


德國研製出了世界第一種導彈--V1/2系列導彈。

如果說v1導彈還算是無人駕駛的炸彈飛機,但v2導彈卻是名副其實的彈道導彈了。

v2導彈德文全稱Vergeltungswaffe-2,意為“報復性武器-2”,其目的在於從歐洲大陸直接準確地打擊英國本土目標。V2導彈裝有單級液體火箭發動機,裝有800公斤普通炸藥,射程為320公里,採用無線電遙控制導方式。

噴氣式飛機

德國人在1939年就研製出了噴氣式飛機,領先世界。

1939年8月27日,德國He-178噴氣式戰鬥機試飛成功,它標誌著人類航空中上噴氣飛行時代的到來。

可惜德軍沒有重視,噴氣式飛機投入戰鬥時德軍已經日落西山了。

超級大炮


俗話說火炮是戰爭之王,但是德國的多拉大炮是火炮之王。

希特勒上臺後,秘密研製了一種口徑800毫米的超巨型火炮。

研製成功後的超級火炮身管長32.48米,全長42.9米,口徑800毫米,火炮全重1329噸,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巨炮。

它發射的炮彈有兩種,一種是榴彈,彈重4.81噸,射程47千米;另一種是混凝土破壞彈,彈重7.1噸,射程38千米。他800毫米的炮膛內可蹲下一個士兵。


飛碟

二戰中,美英蘇盟軍飛行員聲稱在空中見到過畫著鐵十字的碟形飛行器,將其稱呼為UFO(不明飛行物)。


許多小報都在大肆渲染德國納粹發明的飛碟,炮製出了許多諸如別隆採圓盤之類的故事,說德國當時已經發明純粹靠空氣和水驅動的飛行器。這種故事大家看看就好。

而德國是不是真的研究過碟形飛行器,到底真相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誰也不知道了。

納粹鍾


據說在二戰期間納粹設計製造的一種秘時間機器。據說在波蘭文獻中它有被稱為“納粹鍾”,一種具備放射性和反引力功能的武器。


還傳說這個機器使用德語代號為“Xerum 525”的紫色液態金屬(具有強烈放射性)沿相反方向在兩個”汽缸內高速旋轉。

它在運行時會發出強烈的電磁/電離輻射,或者是會帶來某些未知的影響,比如發出神秘的藍光,所有暴露在某一範圍內的動植物都在數分鐘到數小時內分解成黑色的黏膠狀物質或是呈現一種不正常的腐爛狀態等等;

有人說納粹鐘的目的就是扭轉時間或者空間。


對此,以史為鑑認為大家看看就好了。如果還要看納粹的黑科技,據說在西藏、南極、北極、月球上都有納粹德國的秘密基地哦,可能中國人登月之後還會發現納粹德國當年的秘密基地吧。

畢竟是和外星人合作過的德國元首,有些黑科技不是很正常嘛?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二戰時期,特別到了後期,儘管德軍擁有許多高科技武器,但數量相對有限,無法抵擋如決堤之水的盟軍發起的聯袂攻擊。

尤其是在空戰方面,面對盟軍成千上萬戰鬥機和轟炸機組成的大規模集群轟炸,德軍高性能戰鬥機和大威力機關炮,所起到的作用其實非常有限。

加之德國內重要軍工、化工燃料企業被轟炸,導致德軍上千架先進的噴氣式戰鬥機因為缺乏航空煤油而趴窩,無法升空作戰,喪失制空權的德軍最終戰敗。

但二戰時期,德軍卻率先擁有了許多非常先進的武器裝備,有許多都是當今先進武器的鼻祖。

古斯塔夫超重型鐵道炮:為前線部隊提供曲射支援火力,擊毀當時仍然為各國陸軍視為防禦主幹的大型要塞與巨型碉堡,德國發明瞭古斯塔夫超重型鐵道炮,另外一座鐵道炮被稱為朵拉炮。

為追求強大的殺爆威力,此型火炮口徑竟然高達800毫米,重達1344噸,可將重達7.1噸的炮彈投射到37公里以外的目標,也可將重達4.8噸的炮彈投射到48公里以外的目標。

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口徑可移動的膛線大炮,儘管美軍擁有口徑高達914毫米的“小大衛”迫擊炮,口徑猶勝過古斯塔夫重炮,但是缺乏精準度與實戰經驗因此不足以與之一較。

Me262噴氣式戰鬥機:世界上第一種投入戰鬥的噴氣式戰鬥機,也是同時期性能最好噴氣式飛機,時速高達900公里,攜帶2000升燃料,續航時間為60-90 分鐘,Me 262在高速飛行時具有極佳的操縱性和機動性。

裝備了4門30毫米機關炮,由於出現時間太晚,又由於缺乏航空燃料而無法升空作戰,所以戰果不多,僅擊落盟軍飛機約300架左右,對戰局影響不大。

Go-229戰鬥轟炸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無尾飛翼噴氣式戰鬥轟炸機,其外形和性能即使在當今也相當先進,在當時更是絕對的前衛,可謂是納粹德國空軍的末日奇蹟。

戰後,美國和英國對繳獲的Go-229進行了詳細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這是一種革命性的飛機,如果納粹有更多的時間來生產他,那將對整個歐洲空戰結局產生顛覆性影響。

p1000巨鼠式超重型坦克:

車體長度為35米,寬度是14米,高度是11米,為了承受本身的巨大重量,坦克每側的履帶有3.6米寬,由3條1.2米寬的分履帶組合而成。

裝備2門280毫米主炮,1門128毫米副炮,9門20毫米高射機關炮,兩挺15毫米機關槍。

採用8臺柴油發動機,產生16000匹馬力,推動到這架超重型坦克以最高速度每小時40公里前行。

V2火箭(導彈):是第一枚大型火箭式導彈,也是世界上最早投入實戰使用的彈道導彈,其目的在於從歐洲大陸直接準確地打擊英國本土目標。V2火箭的升限可達80公里,在此高度上向目標做無動力俯衝,以6馬赫速度觸地,由於其飛行速度超過了多倍音速,所以是地面高射炮等防空武器極難防禦的。

從投產到德國戰敗,德國共製造了6000枚V2,其中4300枚用於襲擊英國和荷蘭,對地面建築破壞力極大,也造成了大量民眾的傷亡。

冰雹反輻射導彈:外形十分簡潔,雪茄型的機身,修長的雙翼,正常佈局的尾翼,2片主翼是用鋼筋混泥土澆築而成。

先期採用無線電指令控制,後期加裝了被動雷達引導頭,成為最理想的反雷達武器,德國一共生產了1000枚冰雹,但由於臨近德國投降,所以它沒有來得及裝備部隊。

瀑布地對空導彈:德國於二戰時期所研製的一款地對空導彈,其前身是V2火箭,不過多處設計並不同於V2,長度7.45米,翼展2.88米,重量3.5噸,最大速度2772千米/時。

1944年,德軍開始繼續“瀑布”新技術的研發和對之前的改進,並取得了成功,想以此來重創盟軍,但隨著盟軍的緊逼,致使德軍的戰爭計劃成為南柯一夢。

X-7小紅帽反坦克導彈:是世界上第一種反坦克導彈,是火箭和穿甲彈的結合,還配有制導裝置。

彈體短而粗,呈流線型,鼻錐部為空心裝藥戰鬥部,內裝炸藥2.5千克,配有DA觸發引信,穿甲厚度最大可達200毫米。

彈上裝有陀螺儀和雙推力發動機,發射制導裝置由發射架和控制箱組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