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廣播·不得不說的故事」徵文活動⑪|五十年濃濃不了情

“我與廣播·不得不說的故事”徵文活動⑪|五十年濃濃不了情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寶雞人民廣播電臺成立60週年。寶雞人民廣播電臺作為陝西省第一家地市級電臺已經走過了六十年的輝煌歷程。這60年,記錄著寶雞廣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奮鬥。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電臺的發展,不僅見證了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同時也記錄了幸福寶雞幾十年的滄桑鉅變。寶雞人民廣播電臺60華誕之際,寶雞電臺特舉辦“我與廣播·不得不說的故事”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徵文活動。

今天為大家選刊的作品是:

五十年濃濃不了情

——我的廣播情緣

每天清晨,我在床上睡眼惺忪的時候,操心的第一件事,便是打開收音機收聽當日的新聞。在我的意念中,東方朝陽噴薄而出,鮮紅無比,而清晨的廣播,就跟那朝陽一樣,新鮮得讓人驚喜,它彷彿是我的嚮導,指引我今天的路應該怎麼走。啊,新的一天開始了!

“我與廣播·不得不說的故事”徵文活動⑪|五十年濃濃不了情

多少年來,我不論春夏秋冬,都養成了早晨起床後聽廣播的習慣。如果因為出差去某深山區收音機收不到廣播,我那幾天的日子就覺過得窩囊極了,一身的不舒服,好像生活迷失了方向。

“我與廣播·不得不說的故事”徵文活動⑪|五十年濃濃不了情

我同廣播結緣,還要追溯到50年前。1961年春天,我就讀的北安谷中學,因困難學校解散了,我回到農村務農。艱苦的農村生活,不僅肚子和身上不得溫飽,文化生活更是貧乏。我每天除了勞動、記工分、吃飯、睡覺,就什麼精神享受或寄託都沒有了。我覺得我真像丟了魂兒一樣,沒精打采。這年臘月三十那天下午,我去家在武功縣長寧鎮南村的舅舅家給自留地裡撒糞,當時天飄著雪花,困難歲月的農村顯得一片肅殺。就在這時,舅舅家武功縣長寧鎮南村大隊部高高電杆上的喇叭響了,喇叭上的廣播題目是《對對聯》,由兩位男播音員廣播,一個播上聯,一個對下聯,播時中間加了許多情趣,音調兒也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加進了許多象聲詞兒。我不由放下鍁把,站在雪地裡用心聽起來。《對對聯》節目廣播了半個小時許,我聽得入迷,身上落了厚厚一層雪花都沒感覺。這個意外的發現,使我驚喜萬分,啊呀,原來,廣播可帶給我這麼大的喜悅呢!1961年那個除夕夜和第二天的大年初一,我在舅舅家也過得格外愉快。原是聽了一次愉快的令我精神向上的廣播,第二天去哪兒再聽呢?那時,半導體收音機還是稀罕物兒。春節期間,我便到處跑,打聽怎麼收到廣播電臺節目的法子。正月初六,我去武功縣縣城,花5塊錢買了礦石、耳機等器件,請了一位學電工的年輕人,給我安裝了一臺礦石收音機。我在我舅家的廈屋上,高高豎起一根竹竿,接了線,一聽,聲音可好聽了,可清晰了!

“我與廣播·不得不說的故事”徵文活動⑪|五十年濃濃不了情

過完年回家後,我依樣畫胡蘆,給我家房上插了根稈子,在屋子的小桌上做了臺礦石收音機。每天做完了活,不論早晨晚上,我便把耳機掛在耳朵上聽。不久,我擔任我們大隊的團支部書記。團支部號召團員青年學習。大家說沒錢,訂不起報刊雜誌。我說:“你們每人花5元錢,裝個礦石收音機,就把問題解決了,廣播電臺又不收收聽費,5塊錢總拿得出吧!”我把團員青年組織到我家看,他們一聽,啊,臉上都樂開花!廣播員的聲音挺清晰,不只說話,還唱秦腔、說快板、唱歌曲呢!一時間,我們大隊人家房屋上的杆子豎了許多,有四、五十個團員青年安裝了礦石收音機,加上縣廣播站給一些社員戶家裡裝小喇叭,我們大隊來了個廣播大普及。

“我與廣播·不得不說的故事”徵文活動⑪|五十年濃濃不了情

記得我們當時在音樂和曲藝節目中聽得最多的是笛子獨奏《揚鞭策馬送糧忙》,還有省廣播電臺李志鵬同志說的快板。我們團員青年聽廣播開了竅,精神生活豐富了,團支部組織起了演唱隊,派人去縣城買了笛子、板胡、二胡、扁鼓、嗩吶等樂器,還買了《揚鞭策馬送糧忙》的音樂本子和許多快板快書等,把沉寂的和尚處於困難中的村子,搞得熱熱火火。

聽廣播,我幾乎次次受啟發,得教益,於是,也學習把我們隊的新鮮事兒給寶雞人民廣播電臺寫。如我寫的《怎麼當好生產隊長》一文,竟播發了;還得到編輯同志的鼓勵信。還有按我體會寫的《勞動交心交朋友》,也在一次中午節目中播放了。我從單聽廣播到參與辦廣播,我同寶雞人民廣播電臺的關係更密切了,成了收聽廣播迷。

“我與廣播·不得不說的故事”徵文活動⑪|五十年濃濃不了情

1966年9月,我被調入陝西日報社做編輯記者。我感覺電臺廣播比起報紙的優勢一是快,當天的報紙還未送到讀者手裡,可廣播卻早已讓聽眾知道了當天的要聞。記得有一天,我參加省革委會在人民大廈召開的一個重要會議,早晨,代表們坐滿了大廈會議廳,會未開,大會先播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吳堡更紅盛了》一文, 它是新華社記者王煥鬥寫的,有2000多字,與會人員那個莊重和興奮喲,讓我震撼。我想,這篇通訊寫得好,廣播員播得好,給人以克服困難的巨大力量。如恭讀報紙,一是遲了半天,二是沒有這麼強的震撼力。廣播,真正起到了激勵、宣傳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我與廣播·不得不說的故事”徵文活動⑪|五十年濃濃不了情

還有一次,陝西日報社召開駐站記者會議,我在會上聽駐延安記者站的記者宋桂嘉(後來為陝西日報副總編)在會上說:“我在富縣寫了篇稿子,因為遲發兩天,不知是誰寫了同樣題目的稿子,先我們一步被陝報發了。可是讓人喜悅的是,陝西廣播電臺用快速救了我的急,報紙還未送到陝北,電臺就廣播了我寫的那篇稿子,我十分感謝省臺編輯部處理新聞的快速能力,認識到廣播的獨特優勢,讓我走出尷尬。”

廣播的另一個好處是節約了錢,節省了時間。

“我與廣播·不得不說的故事”徵文活動⑪|五十年濃濃不了情

我後來調到寶雞市工作,分管一個新聞單位的業務。這時,廣播對我來得更“鐵”。我每天早晨聽了新聞節目,中午或晚上再補聽一下,就節省了部分閱讀報紙的時間。許多消息,廣播聽過了,早晨上班後便高興地對同志們宣傳,報紙來了,一般也就看個囫圇。在這裡,我不是說報紙不需要細讀,而是廣播已告訴了我許多。

廣播具有大眾化的優勢。我愛聽廣播的習性,影響了我的全家。我的妻子、女兒、還有遠在農村的弟弟,都有早晨起床或未起床,先聽廣播的習慣。我的弟弟對國內外大事的瞭解,有的比我還清楚。原因是他聽廣播頻道多,再加上電視的影響,就使他成為一個立足一錐之地,卻胸裝天下風雲的聰明人。

“我與廣播·不得不說的故事”徵文活動⑪|五十年濃濃不了情

寶雞人民廣播電臺從新中國誕生起,走到今天已經60歲了。在人,已是花甲之年;而作為一項事業,年齡尚輕,它還有許多新發現新創造。作為寶雞電臺的一名熱心聽眾。我祝她在全臺上下齊心努力建設西部強臺中,傳送的手段更加現代化,覆蓋面更廣,節目更豐富多彩和迷人。

“我與廣播·不得不說的故事”徵文活動⑪|五十年濃濃不了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