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无人机: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家

大疆无人机: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家

随着美国政府对贸易战的肆意而为,中国品牌正不断遭受各种不合理、甚至“莫须有”的指控甚至驱逐。但与过往的束手无策不同,今天的中国品牌已经开始用自己的实力进行有力的回击。

全球最大的消费级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创新近日发布了第三方公司对其安全调查和分析的总结性结论。针对有报道称大疆无人机可以在用户不知情或不同意的情况下传输敏感用户数据,第三方公司的报告明确表明,大疆创新公司能够保护个人数据。

近几年来,“无人机”一词被频繁的提起。所谓“无人机”是指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无人驾驶的飞机。“无人机”的历史可溯源到上个世纪初,至今已经有了百年的发展史。早期的“无人机”是用于军事,便于空中侦察、信号转发、施放假目标等。随今天,着计算机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和遥控遥测等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制造成本和准入门槛的降低,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快速爆发,无人机进入了商用领域。

这几年,无人机作为消费电子类的新宠,迅速点燃了整个消费市场,国内外的科技厂商前赴后继地杀入这一市场,力求在商用无人机市场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令许多人意外的是,最终胜出的,却是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大疆。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DJI-Innovations,简称DJI)成立于2006年,是目前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

2017年,大疆创新的销售额达到人民币180亿元。早前,大疆创新曾公布2016年的销售额突破百亿人民币,其中80%来自消费级市场;一年后,销售额更是冲向200亿,可见增长势头强劲。根据市场研究机构Frost & Sullivan的数据,大疆的无人机产品在全球商用无人机市场中,占有近70%的市场份额。在2018年NPDGroup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大疆在美国市场占据第一,以线下市场份额77.2%的绝对优势超出其他所有品牌份额3倍以上。

在电子产品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中国品牌一直都被打着“模仿”、“山寨”“价廉质低”的标签。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中国企业,如何成为了商用无人机的龙头老大?

从某种角度而言,大疆的成功,在于将曾经高不可攀的专业化产品变成了工薪阶层可以消费的实用产品。在大疆之前,无人机都是应用在专业领域,产品专业化程度高、对操作要求门槛高、产品价格昂贵,导致无人机无法普及。大疆把无人机扩展到了普通消费者的层面,迅速地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市场。

但凭什么是大疆完成了这一转化?

答案很明显,是产品创新——把消费者唯一关心的东西,做到最好。

大疆无人机: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家

(大疆精灵Phantom)

大疆自成立之初,便埋头技术研发,聚焦产品的推陈出新。自2009年起,大疆每年都有新产品问世。特别是2012年,推出到手即飞的世界首款航拍一体机“大疆精灵Phantom 1”,将之前局限于航模爱好者的专业市场推广至大众消费市场,大获成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大疆不断致力于产品的升级换代:2012年的第一代“大疆精灵”,支持悬挂微型相机,达到航拍功用,失控情况下可实现自主返航;2013年的第二代“大疆精灵”则配备了高性能相机,除可拍摄高清照片外,还能实现录影,并实时回传,内嵌的GPS自动导航系统,可以准确锁定高度和位置,稳定悬停;到2015年,第三代“大疆精灵”推出时,其高清数字图像传输系统可实现2公里内的图像传输,内置的视觉和超声波传感器可让飞行器在无GPS环境中实现精确定位悬停和平稳飞行……

大疆一直坚持技术创新,不断对产品进行升级。从2012年到2015年,大疆的专利研发成果猛增。2014年,大疆不同系列的产品先后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全球最具代表性机器人”之一;美国《时代周刊》评为 “十大科技产品”;《纽约时报》评为“2014年杰出高科技产品”。

大疆凭借其创新研发能力,不断对产品进行换代升级,在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同时,控制、降低生产成本,提供商用无人机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大疆无人机: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家

随着商用无人机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从地质勘探到救援灾难,从森林防火到电力巡线,从农业灌溉到影视拍摄,从快递到自拍,商用无人机逐渐涉足社会各个领域,而大疆这样的商用无人机龙头品牌,其品牌影响力也将会在各大领域蔓延,其品牌价值也将日益增高。

简言之,大疆的成功,看似轻易,实则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个年轻的中国品牌,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推动产品创新,不断拿出物美价廉质优的各色产品,满足了各类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商用无人机领域打出一片天,也成就了一个获得世界认可的中国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