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髮卡、健身卡、培訓卡……辦卡消費套路深 你被坑過嗎?

“我卡里還有8千多元,朋友卡里還有1萬多元。” 近日,北京市民蔡曉芳心中的煩悶甚至超過了這個暑日的焦躁。作為三鼎家政的充值用戶,在她充值上萬元后,商家竟然帶著預付款跑路了。

此前媒體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75.3%的受訪者辦理過預付卡,而60.2%的受訪者確認自己周圍有人因此受騙。你是否也辦理過類似的預付卡呢?

消費者充值上萬元 商家帶款跑路

蔡曉芳表示,當初之所以選擇充值上萬元,是充值後單次服務價格更合適,而且還是大品牌。“當時的活動是存1.1萬元,保潔價格是22元/小時。相對於市場價30元/小時,還是可以的。”

根據三鼎家政集團官網介紹,該公司是一家全國性的直營連鎖企業,成立於1998年,主營家政服務,在全國多地設立運營中心,下設200個分公司和經營網點,日提供訂單服務10萬單。從事家政行業20年的三鼎家政從河南起家,再到後來總部搬到北京,其推出的家政卡業務模式曾經一度成為家政行業的標杆。

理髮卡、健身卡、培訓卡……辦卡消費套路深 你被坑過嗎?

△資料圖/視覺中國

在蔡曉芳向記者出示的接近500人的維權QQ群和相關微信維權群中,超半數人投訴到12345、工商、消委會等部門,但成功退款的寥寥無幾。

然而,這並不是蔡曉芳遭遇的首例預付卡跑路事件。“前年,家附近的健身房突然關門,理由是與所在商場存在糾紛,在法院審理結束後才能給我們退款,但兩年過去了,人去樓空,再也找不到人了。我和朋友加起來‘打水漂’的錢將近3萬元。”

預付課時費成培訓機構“行規”

近年來,商家帶著預付款跑路事件層出不窮,消費者為何仍執著於辦理預付卡?

答案好像很無奈——被逼的。

北京市民鄭樂表示,“孩子一歲半之後,我就開始給她上早教課程,交費時都是預付費,而且報的課時越多相對越便宜,有的則是一年起報。沒辦法,11萬元就這麼交出去了。有的課程,我家孩子能上到4歲。”

理髮卡、健身卡、培訓卡……辦卡消費套路深 你被坑過嗎?

△資料圖/視覺中國

記者近日在北京市隨機走訪了幾家培訓機構,在豐臺區、大興區、朝陽區的幼兒教育機構中,以舞蹈一項為例,一次性的預付費金額高達2.49萬元。諸如鋼琴、游泳、繪畫等培訓課程,在藝術培訓機構都必須按期預付。比如,在一家位於崇文門附近的藝術教育機構,兒童基礎鋼琴課的收費標準為每節課220元。按照規定,家長必須一次性先預付一期的課程,該課程一期為54節或108節,預付費得上萬元。

商家設計套餐稱多預付多優惠

如此高額的一次性支出,如何讓消費者心甘情願地買單?送課送服務、打折、返券成為商家預付慣用優惠。

記者在一家教育培訓機構的在線平臺上看到,該平臺正推出新的“暑假課程空前優惠”。優惠的課程中包括暑假聯報多門課程享9.5折優惠,贈送好禮以及數學班報名就送100元代金卡。

在各式優惠中,多買課、多預付才能獲得更多的優惠,成為培訓機構的普遍“招數”,而家長們往往容易“中招”,為了享受更大的優惠,往往提前支付更高的培訓費用。

理髮卡、健身卡、培訓卡……辦卡消費套路深 你被坑過嗎?

△資料圖/視覺中國

在調查中,記者也發現,在生活中,諸如洗車50元一次,辦卡500元25次;去遊樂園單次70元,辦卡500元10次,類似情況在生活中很常見,消費者不知不覺地就辦了不少預付卡。

預付卡問題需相關部門監管

對於商家來說,用各種方式來促進預付卡消費也是煞費苦心。以培訓機構為例,實行這種模式的主要原因在於教師預排課問題。業內人士表示,“公辦學校的老師有國家政策的保護和扶持,而民辦機構的老師沒有這些待遇。機構會通過預排課來穩定老師,通過學費把老師費用預支出來。”

理髮卡、健身卡、培訓卡……辦卡消費套路深 你被坑過嗎?

△資料圖/視覺中國

作為消費者,受訪者普遍認為預付卡問題不能讓消費者“背鍋”。蔡曉芳表示,“很多時候,消費者沒有選擇的餘地。這些問題需要有相關部門來監管,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