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国际顶尖研究型科室、争做「学术型外科医生(Academic Surgeon)」:记访德之旅(二)|协和八

国际顶尖Academic Surgeon——

Jorg Kleeff 教授

04

不可思议的致死性肺栓塞

跟了Kleeff教授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相互就更加熟悉了。某周一下午,跟随他去看完ICU的病人后,他跟我说:「Do you know his story?」。我由于不会德语,所以根本没法看患者的病历和其它资料,所以只能说:「Sorry,I don’t know!」。接着他娓娓道来:「这是一个中年男性,因为胰头占位,做了Whipple。手术做得很顺利。术后3天,患者下床活动,在跟他交谈的过程中,患者突然倒地,猝死了!他立刻检查,考虑肺动脉栓塞,紧接着就是CPR。由于血管专业组是他们科的一部分,于是马上到手术室,放置了体外膜肺(ECMO),并用溶栓药进行溶栓。CPR持续45分钟。最后患者终于活过来了。但是由于刚刚做完Whipple术后3天,溶栓之后,腹腔内反复弥漫出血,先后3次开刀止血,最后患者终于稳定下来,近期就要出院了!」。听完故事,我完全被震惊了,恐怕教科书也很难写出这样的诊疗过程,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感受国际顶尖研究型科室、争做「学术型外科医生(Academic Surgeon)」:记访德之旅(二)|协和八

kleeff教授与即将出院的肺栓塞患者道别

05

学术探讨,科研合作

由于Kleeff教授看过我的简历,对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对我的研究工作给予了肯定。在来德之前,我也表达了想跟他一起写篇文章的愿望。大概两周之后,我们终于约定好了讨论此事的时间。下午4点,我如约来到了他的办公室。此时,教授正在看一篇Cell的基础文章,同时在修改一篇论文。我坐等了大概10分钟之后,教授结束手里的工作,我们开始交谈。教授说:「2007年,我写了一篇「胰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疗效评估」的文章,发表在Annals of surgery 上,现在10年过去了,你有无兴趣进行更新?」。

经过反复的讨论,我们决定了最终的主题「胰腺癌手术后可切除远处转移病灶再次手术切除的现状分析」。在写作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使用美国SEER数据库,并分析了超过10000例的病例。在跟他讨论的过程当中,我深深得感受到了他极高的科学素养,渊博的知识面,以及对学术前沿的把握。在他发表的文章当中,临床方面有LANCET,GASTROENGEROLOGY, ANNALS OF SURGERY 等顶级期刊,而基础研究方面也有Nature系列等高水平杂志,真正是国际一流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

Halle市的专科医师协会在每年的年初会制定面向全市专业医生的全年的学术活动计划,每2-3月一次,邀请全国的相关领域专家来讲课,分享最新的专科医学信息。我在哈雷大学医院访问期间,也有幸参加了一次这样的学术会议。会议在晚上六点举行,共2小时,全场座无虚席,讨论也相当激烈,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他们对继续教育的热情。

感受国际顶尖研究型科室、争做「学术型外科医生(Academic Surgeon)」:记访德之旅(二)|协和八

Halle市专科医生定期学术会议

受Kleeff教授的邀请,我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胰腺中心以及我的研究分别作了两场报告。大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表示对我们医院胰腺中心印象深刻,也对我研究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

自此,从我第一次走进Kleeff教授的办公室开始,到后来的一起查房、手术、讨论文章,我对他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他勇于担当、对待患者热情主动、诊疗过程科学合理、外科技艺精湛、不断创新、「台风」稳健。作为一名学者,他著作等身,在临床工作之余,还左手「Nature,Cell,Science」,右手「Lancet,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学习热情之高,学习兴趣之浓,让我这个后辈,感慨良多!我想我已经看到了,也感受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国际顶尖的「academic surgeon」,他也将是我今后不断努力学习的榜样!

德国医学教育培训体系

在Halle大学医学期间,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医院里冷冷清清,病房里没有家属,急诊也是门可罗雀。让我更吃惊的是,患者出院的时候,也是自己背个小包就回家了,没有家属来接。我不由好奇的问:「为什么没有家属来接呢?」。住院医生回答:「为什么需要家属来接呢?患者达到了出院的标准,自己可以照顾自己了!」。听完此话,我无言以对。另外就是良好的医患关系。我遇到的几例ICU的急诊二次手术,都没有家属在场,都是电话通知家属后,就直接手术。而要了解这一切背后的原因,就得从德国的医学教育体系以及德国的医疗服务及保障体系说起。

医生是整个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主体。而医学教育对于医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德国没有统一的高考,只有一个毕业考试。高中期间平时表现,再结合毕业考试的成绩,决定了以后的大学之路。由于医学是热门专业,所以是定额制,也就是说每年只有的有限的名额,所以在德国能上医学院的学生,都是一流的高中毕业生。而这里所谓的一流并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因为是申请制,得到学校的推荐很关键,所以平时的表现和综合素质,也是考察的重要部分。极高的门槛,保证了医学生的高素质。在德国要成为医生,需要通过三个考试。第一个考试是在大学二年级之后,有个基础知识的考试;第二个考试是在实习之前,类似于结业考试;第三个阶段是实习结束后,相当于我们的医师职格考试。此后,德国人性化的一方面表现出来了。在通过第三个考试后,学生可以直接工作,但是没有Dr.MED的头衔,一辈子基本上跟教授、主任无缘了。如果要获得DR.MED的头衔,还得进行研究工作,写出毕业论文,但并不需要发表。答辩通过后,方可获得DR.MED头衔。只有获得了DR.MED的头衔之后,才有了以后进行学术研究,晋升教授、主任的可能。跟他们的学生交流之后,只有少部分学生愿意从事研究工作。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拿个这个头衔呢,也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们的回答很干脆:「我想当全科医生,不想从事研究工作,只想看病,享受更多的生活时间。」。所以,真正对研究感兴趣的学生被筛选出来了。而不喜欢研究的学生以后也不用做研究工作,只需要做临床就可以了,但只能做全科医生。德国的全科医生收入也是很高了,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德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在2004之后进行了改革。2004年以前,外科的住院医师需要轮转所有的外科科室,但在2004年之后,他们进行了改革,只需要轮转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科室,比如普通外科医生,需要轮转急诊、麻醉科以及ICU等科室,而不需要再轮转神外、骨科、胸外科等其他科室。住院医师轮转结束后,就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如果进入大学的教学医院,多大具有DR.MED的头衔,再进行2-3年的专科培训之后,可以晋升为主治医师。如果想获得副教授、教授头衔,则需要进行大量的学术研究工作。当获得教授头衔之后,就具备了去其它医院当主任的资格。德国明确规定不管是教学医院还是非教学医院,科室主任必须要有教授头衔。

感受国际顶尖研究型科室、争做「学术型外科医生(Academic Surgeon)」:记访德之旅(二)|协和八

实习同学在住院大夫带领下练习床旁超声

由此可以看到德国从医学生、住院医、专科医生、副教授、教授和主任这一整套人性化的教育培训体系。医学的高门槛在第一步就决定以后的医生都是当时综合素质很高的学生。而后学生又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以及对职业发展的期待,可以选择不同的职业途径,确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职业道路,而国家并不期待所有的医生都成为学术型医生、教授或者主任。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未完待续,更多精彩的访德故事将在近期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质控:六月雪叶

感受国际顶尖研究型科室、争做「学术型外科医生(Academic Surgeon)」:记访德之旅(二)|协和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