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写信:一封来自三十一年前台湾老兵的乡愁

一封信揭开身份:老人原来是远征军

信中这样写到:不知兄有没有回河南家里看看或者还留住扬易街(今隆阳区西邑乡羊邑街),我们那么多的同乡和兄弟们是否还在保山?原来,今年93岁高龄的姜子政老人,75前年是中国远征军的一名上等兵,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人,这是同为河南籍老兵丁英候于1987年从台湾写给姜子政的信。丁英候与姜子政是河南老乡,70年前参军随部队辗转到保山,参加了滇西大反攻。1945年,丁英候随部队到昆明,姜子政留住保山,从此兄弟俩再无联系。直到1987年,姜子政收到这封信,才知道丁英候去了台湾。

为你写信:一封来自三十一年前台湾老兵的乡愁

老人记忆力很好,说起入伍经历,他所在部队的长官从军长到排长都记得清清楚楚。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河南开封被日军轰炸,所有人四处逃难,跑不动的老人小孩被杀害,姜子政亲眼看见爷爷被日军用刺刀杀害,父亲被日本人抓去做劳工,生死不明。在开封逃难时,姜子政遇到了国民党远征军第11集团军71军87师的部队,于是加入了抗日的部队,被编入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军长宋希濂)第71军(军长钟彬)87师(师长张绍初)259团2营(营长范朝义)6连(连长安振海)一排(排长白自成)。同年7月,部队到南阳训练一年到洛阳,后又到西安临潼整训,半年后到宝鸡。1939年至1940年底在重庆市铜梁县泰安镇整训一年。1940年冬天随部队到云南曲靖,驻扎在部队大营房。1941年初到昆明黑林铺整训待命。姜子政说:“那时,每名士兵负重10公斤以上,装备4枚手榴弹,一支79式步枪,100发子弹,一把铁锹,一张毛毯,4公斤粮食,每天行军不少于60公里。先遣部队提前找好驻扎地点,遇到寨子就到老百姓家扎营,剩下的露营”。

1942年5月7日,部队开拔到保山,强渡怒江后进入龙陵作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底,部队回到保山,姜子政没有随部队回北方,留在了今隆阳区西邑乡羊邑街子,在汉庄、辛街、羊邑一带靠赶马运送盐巴、川烟等小生意养家糊口。1957年,在湾甸农场赶马车跑运输。1987年,以湾甸农场(今保山监狱)留队退养人员身份退休,每月有1700元工资。退休后,至今生活在湾甸。

眼前的姜子政老人头发花白,装着假牙,行动靠拐杖。老伴5前年过世后,姜子政现与小儿子,小女儿在湾甸一起生活。

往事历历在目

70年前的每一场战役,对于姜子政来说,仿佛都是发生在昨天的事情,对每场战役的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背负着国仇家恨的姜子政,在每一场战役中都卯足了劲儿,奋勇杀敌。今天的他,在回忆起这一切时,仍然忍不住内心的激动。

为你写信:一封来自三十一年前台湾老兵的乡愁

◆强渡怒江 1942年5月12日,部队从打黑渡强过怒江,到镇安、龙陵、象达、南天门、黄草坝、周家寨、大坝、锅底塘、文笔塔一带对日军开展游击战。“强渡怒江的头一晚,我们从辛街出发,当晚就到了打黑渡,12号早上开始强渡怒江,渡江是在美国水兵带领下进行的,因为我们北方人几乎不会游泳,每个人系一个类似救生圈的橡皮圈自己划过去。我们连队200人先行强渡,其中有一人因不熟悉水性被江水冲走了。后面的队伍渡江的时候,就用竹子和油桶捆绑起,做成大竹筏渡江,每次可以渡200人-300人不等,当时,汽车也开到竹筏上渡过了打黑渡。”姜子政说。

为你写信:一封来自三十一年前台湾老兵的乡愁

◆游击战 部队过了怒江后,在龙陵县县城、象达、松山一带与日军开展游击战。姜子政说:“连队过江后到象达,在奔庙(地名)与日军首次交火,部队在排长的指挥下以班为单位利用各自有利地形与日军的一个中队展开了游击战,这是到保山首次与日军交火,双方持续了3个多小时,我们死伤30多人。后来又到龙陵的锅底塘、文笔塔与日军交火,这次交火,日军在暗处,我们在明处,日军早把重机枪架到塔里面,日军有60人左右,这一仗我方在不明情况下牺牲50多人,交火持续了4个多小时。在前后两次交火中我们连队伤亡过半,于是向上级申请补兵,充实连队编制。”

◆松山战役 1945年初,部队接到滇西大反攻命令攻打松山,先后攻打长岭岗、滚龙坡、子高地等日军阵地。“3月份攻打松山长岭岗,连队伤亡100多人,又补兵,整训一个多月后又攻打滚龙坡,连队伤亡80多人,连长安振海(黄埔军校四期军官)、营长范朝义阵亡了……最后攻打子高地,战友们都抱着你死我活的心态,不分白天黑夜攻打松山主峰。日本人的炮弹,厉害得很,飞在天上嗡嗡响,像飞机轰炸一样。 松山打下后,我们全连200多人最后仅剩下8人……”说到这里,老人声音很轻,又很重。

为你写信:一封来自三十一年前台湾老兵的乡愁

◆一个人干掉2个日本兵

说起自己一个人赤手空拳干掉2个日本兵的经历,老人马上松开扶着椅子的双手,挥着拳头讲述当时发生的情景:“那天黄昏时,我在子高地遇到两名日本巡逻士兵,可能是刚调来的新兵,没什么经验。我还没等他问完话,上去就两手把他们的枪口向下按,子弹打到了地面。然后迅速跳起把他们踢倒,拔出插在绑腿上的刺刀分别向他们胸口刺下。由于势单力薄,我的左小腿也被一个日本兵刺中了一刀。”

说到激动处,姜子政差点站了起来。一个人,当他还有机会把一生中最艰难、最卓绝、最有人生意义的那段经历述说给别人的时候,我想,他会感到异常的畅快和欣慰。

为你写信:一封来自三十一年前台湾老兵的乡愁

姜子政的台湾兄弟丁英候

丁英候是河南省宝丰县石桥村人,两人在一场战役中偶然相识,因同是河南老乡的关系,两人关系甚好。据信里记载,丁英候在大陆曾结过婚,只是后来妻子死在昆明了。在越南停留了三年后,1959年才随部队到了台湾并任海军陆战队上尉连长,1962年退役后靠开车养家,有两男一女。信中写到:现在政府开放去大陆探亲和通信,我这时才写信给您,但不知您是否能收到此信。若是能收到,请急回信给我并把目前家况告知我。我回大陆探亲时,也好就此去看你们。

后来,因为各方原因,姜子政和丁英候相互写了两封信后,又断了音讯,说起这位同乡兼兄弟,姜子政满是眷恋:“也不知道他近来怎么样了,还在世不?妻儿怎么样了?”可惜,这一切都无从知晓。丁英候是否在世?最终能否回乡探亲,我们无从得知。在后续报道里,我们将持续关注。

后记

姜子政从未被报道、被关注,已到耄耋之年的他,还是静心的住在农场分配的简易房里,老人吃了很多苦,但他不抱怨,总是说“比原来好”。现在的姜子政,尽管行动不便,但仍然坚持每天拄着拐杖出门走两圈,有时还会把门口的杂草清理干净,用沙子铺好路,方便过往的行人。在我采访的时候,他没有一句怨言,相反,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和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比起来,我已经很幸福了。我最高兴的事儿不是能接受采访和慰问,而是能够把这件事说给人们,让人们了解中国远征军。”这个曾经打了8年抗战的老兵,用他的坚韧和淡然面对世事纷扰,问起老人还有什么困难,老人摆摆手,说:“我现在很好,这么多年都领着工资过日子,能活到今天,还真要感共产党的恩。”

为你写信:一封来自三十一年前台湾老兵的乡愁

70年多年前,为中华民族复兴而战的人,在战争结束后,由于历史原因隐姓埋名的在保山生活了下来。随着岁月的流逝,加之年龄、健康等原因,这些最具说明力的历史见证者、战争亲历者正以惊人的速度离开这个世界,这些珍贵的记忆也即将随之没入黄土,甚至在临终前,周围的人也不知道这些老人曾经为了中华民族免于灭亡而与日寇殊死抗争,浴血奋战。目前,保山境内健在的老兵不足已100人,正如美国将军麦克阿瑟所说,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

古来征战几人回?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为中华民族而战的老兵们!

为你写信:一封来自三十一年前台湾老兵的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