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师 作者 马建国

拳师 作者 马建国

拳师

作者 马建国

在某年某月某日,一个说不清的地方,拳师杨小禅去拜访一位吴友士,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吴友士牵过一男,对杨小禅说:此乃小儿吴斯亮,自由喜欢拳术,老夫对此也给予厚望,望杨师傅能予以成全。

杨小禅欣喜应诺,带回山谷,仔细调教数月,发现钱斯亮天资不算太聪慧,但为人忠厚,手脚也勤快,只期假日时日,也能助其成就一番,即使不济,也能安身立命。

前文我们说过这个吴斯亮虽天赋不是甚高,但为人却很忠厚,加之手脚勤快,也深受师兄同门喜欢,哪位师兄弟练功,他便取了练功服,哪位师兄弟口渴,他便跑到山下取水。练功是个苦差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天不亮就起床,闻鸡起舞,夜里蝉静尚不得息,日日苦练,方成大器,而吴思亮日夜忙碌,哪能静心,同门也是各扫门前雪,自不点破,还掌声雷动,帮掩其瑕疵,这样一来,虽有功夫三年,吴斯亮却只落个花拳绣腿,

杨小禅是附近有名的武师,又有仁侠之意,加之吴斯亮的勤快,虽然功夫不济,也常伴左右,在江湖也有了名气。

后来,杨小禅年事已高,逐渐退隐江湖,无暇顾及吴斯亮,吴斯亮走出山谷,独步武林。吴斯亮善良包容,有求必应,便也结识许多江湖人士,大家也喜欢和他交往。只是武功方面,稀松平常,大家也不点破,一来这年头,打架靠的是人多势众,二来,师傅的名号江湖人尽皆知,强加手下无弱兵,江湖人对此也多有忌惮,其三、练武之人讲究个强身健体,又不是打打杀杀,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吴斯亮虽习武不精,但喜演武,武林中人,义字当先,便不戳破,还啧啧称其武功不错,所以,即便有人点化于他

也被其它武林中人如何如何称赞其艺之语一一化解,余人更不愿提。

上文说杨小禅年事已高,闭门修炼,从此不问江湖中事,门下一切均由其徒弟打理,自师傅归隐,吴斯亮一如过去一样勤奋演武,只是掌门师兄忙于诸事,渐渐将其淡忘,而吴斯亮一如既往热情如初,演舞之时,广传师傅德行,虽有偏差,但对掌门师兄掌管事务也无大碍,还频频赞扬吴斯亮一番。

四海江湖,世事变迁,武林各门,绝学凸起,师兄掌门之后,虽自家门派江湖地位已不如从前,但江湖行走,也有声誉,有时吴斯亮登门,谈起师门,多有哀叹,吴斯亮便自高奋勇要求协助师兄掌门当个教练,师兄掌门只是答应,便无下文,吴斯亮时时登门,师兄掌门也尽同门之谊,吴斯亮热心如故,每日拉开架势,各式拳种舞弄一番,师弟推脱有事,往往不能尽兴,于是吴斯亮便在江湖摆了舞场,每日早中晚走街串巷,各演三场,引得行走之人阵阵掌声,偶尔遇到乡绅邀其入户,表演一番,吴思亮便越发觉得自己武艺高强了。每日乐此不疲,掌门师兄看不下去,旁敲侧击,吴思亮一边答应,一遍再说江湖某某拳师夸其甚好,武林中人也多有赞誉之说,引得掌门师兄,只劝其勤读勤练,期望能有感悟,无奈起色甚微,吴思亮依然陶醉,每日摆场演武,乐此不疲,获取掌声,无有下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