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分清顺风车和快车吗?

昨天下午,滴滴宣布顺风车业务平台停业整改一周。起因大家都应该知道,5月5日,一名空姐在郑州航空港区叫了一辆滴滴顺风车赶往市中心,途中遇害。

5月5日发生的事,5月9日开始有媒体报道,在5月10日的时候引爆互联网,根据知微数据的显示,5月11日这次事件达到其互联网讨论的峰值,同一天,滴滴发布了关于这次事件的第一个声明。

你能分清顺风车和快车吗?

从滴滴后来公布的信息中,我们知道这个接单账号归属于嫌疑人父亲,且正常通过了滴滴顺风车注册时的三证验真、犯罪背景筛查和接首单前须进行人脸识别等安全措施。滴滴宣称嫌疑人系违规借用其父顺风车账号接单,不过,5月12日,据新京报消息,嫌疑人父亲否认注册过滴滴顺风车账号,如果不是违规使用父亲的顺风车账号,嫌疑人具备注册资格吗?据红星新闻消息,嫌疑人2017年12月拿到驾照,其中,科目二考了3次才通过,而滴滴顺风车对司机的要求是驾龄1年以上。

最令人惊讶的是,嫌疑人在案发前,曾有一起言语性骚扰投诉记录,客服五次通话联系不上嫌疑人,由于判责规则不合理,后续未对投诉做妥善处理。

一个在滴滴平台有“前科”的人,可能“盗用”自己父亲的账号,也可能采用某种手段自己注册了顺风车账号,违规接单,然后犯下了这起案子,可以很明显看出滴滴打车平台在这里面有两处问题,第一是没有查出来这个账号并非使用者本人,人脸识别近乎于摆设,这是平台“软件”的问题;第二是有“前科”却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是客服的问题。

理清了这两点,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追问,这是单独的个例,甚至太过于极端而不具备有讨论价值吗?海恩法则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如果去网上搜索一下,顺风车发生类似事件恐怕不在少数,即便是极端,也是说杀人这种方式太过于极端,但女性乘坐陌生人的顺风车可能发生危险的概率却一点也不低。

这是一个产品下沉的问题吗?有自媒体博主言之凿凿这是产品下沉问题,认为顺风车是一款“精英化”的产品,“如果说在中关村或者国贸来实验,这可能是一款体验很好的产品”,言下之意,三里屯开着豪车跑顺风车的帅哥美女和乘客能建立起一种社交联系,但这种模式辐射到二三线城市时,就会出现安全问题。

有趣的是,知微数据显示,关注这次事件的人群中,北京占了28%,事件发生地河南以5.7%排在第四,这种受众结构或许使得产品下沉的说法得到更多的“共鸣”。

你能分清顺风车和快车吗?

然而,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首先要对顺风车平台的注册及使用方式有一定了解。网上已经有很多文章谈论这个问题了,我们来关注一下重点。顺风车相对于快车的审核机制要更宽松,注册车辆既可在本人名下,也可不在本人名下,只需要有3年以上的驾龄,一台价格6万以上、车龄8年以内的车即可。车主审核时效最快为48小时,新车或新驾照则需要7~14天。快车的审核要严格很多,注册快车的司机要实名制认真,提供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最重要的是司机需无暴力犯罪、吸毒记录,无酒驾、毒驾等严重违反交通法规事故的前科。一般审核期限为3~5天。

为什么快车需要没有前科的证明而顺风车不要呢?这和顺风车的定位有关,顺风车的核心是合乘拼车,车主顺道接单,接单目的不是靠这个挣钱,而是分担油费降低养车成本,同时缓解城市交通。在滴滴业务板块中,专车和快车定位是租车,价格比顺风车要高,在刚推出顺风车业务时,滴滴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过,顺风车兼具公益属性。

理想状态下,客户使用顺风车平台输入目的地,附近正好有车也过去,作为中介的滴滴平台在客户和车主之间搭建关系,因为顺风车兼具公益属性,价格比车租车便宜很多,这种情况下,司机为什么要加入这个模式呢?换句话说,顺风车的模式造就的是一个车主市场,而快车则是乘客市场,不满意大不了换一辆车,顺风车这种概率不大,周围有车正好要去同一个目的地的概率本来就很小。

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顺风车车主间能够共享评价了,可以直接判断乘客的颜值。这本来就是一个款给车主玩的模式,只要这样才能在价格没有竞争力的情况下, 吸引车主加入。好比网络游戏“把不付费用户提供给付费用户当游戏道具”的思路,实质就是物化一部分用户来制造权力差异,放在线上虽然不公平但也没太大危险,但在实际生活场景里可能就会很危险。这种模式下,顺风车的大部分乘客用户被当做平台提供给车主用户的社区福利了,网上常见的富二代开豪车跑顺风车约炮是这种模式的安全版。

这当然不是产品下沉的问题,这是产品设计的问题。

很多人可能是这次案件后才知道,顺风车是合乘车不是网约车,不能享受国家关于网约车的法律保障,网约车服务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监管,而在合乘车方面,目前国内还未出台完整的管理措施。大部分人打车时可能看着便宜就用了顺风车,没精力仔细区分顺风车和快车,主要是因为顺风车和快车在功能上有很多重合,滴滴平台没有制定出合理的功能区分,造成很多混乱,有些专车司机转身变成顺风车司机,有些顺风车司机则是逆风。

你能分清顺风车和快车吗?

Mitfahrgelegenheit是欧洲最大规模的顺风车网站,使用Mitfahrgelegenheit搭顺风车一般要提前预约,最少都要半天以上,有经验的乘客会提前一天预约,主要针对跨区域间的通勤。对比之下,滴滴的顺风车找车方式基本上和快车类似,虽然也有跨区域顺风车,但整体上以城市内部为主,这很难和快车区分开,唯一的区别或许就是社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