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就记仇和越打越亲的孩子分别来自什么样的家庭?

今天送孩子去幼儿园的途中遇到小区一位宝妈。这位宝妈的孩子跟我女儿同龄,她全职在家已经四年了,在闲聊当中,她说:“我的孩子两岁的时候就表现出对音乐极大的兴趣,我觉得她很有音乐细胞,所以,她三岁的时候我就给她买了钢琴,希望她将来能有一技之长。”

宝妈说,她花了大几万买回钢琴,还专门给女儿报了钢琴的兴趣班,结果女儿只学了两节课,就对钢琴兴致全无,她心想,自己花了大价钱买的琴,怎么样都得学个本回来于是,她给孩子安排了每天学琴的时间,可是小孩总有偷懒的时候,女儿一偷懒,她就很想对她凶,有时候耍赖躺地上哭,气极了,她会用衣架打她。但每次打完,她又怕女儿心中会有阴影,和自己不亲,她不知该怎么办?

一打就记仇和越打越亲的孩子分别来自什么样的家庭?

她说的这个问题倒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亲戚,今年35岁的她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很调皮,经常捣蛋,被打是常有的事。但说也奇怪,小姑娘被打完半小时不到,又黏上去妈妈、妈妈的叫没停,两个人又亲得像一个人似的。

倒是我老家一个邻居,两个不到十岁的孩子由爷爷奶奶带着,孩子爸妈远在福州工作,一个月最多回来一次。孩子妈回来的少,孩子跟她并不是十分亲。所以即便孩子妈回来,孩子们也都是跟着奶奶睡。有一次因为两个孩子抢东西,孩子妈气极了,打了大的那个孩子。结果,大的那个孩子当天直接复气离家出走,一整家子人找了一天才找到人。

一打就记仇和越打越亲的孩子分别来自什么样的家庭?

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某些家庭,父母打骂孩子,但孩子并不怀恨,也不叛逆,更不会记仇;而某些家庭中,孩子只要被父母小小教训了下,孩子就有深深的阴影。

某些家庭中父母勤于工作,未必有时间陪伴孩子,而孩子却能够在长大后感恩父母;某些家庭中,父母时刻围着孩子转,可亲子关系却乏善可阵。

一打就记仇和越打越亲的孩子分别来自什么样的家庭?

是什么因素在左右着亲子感情呢?

除了父母的教育方式外,我觉得让孩子感到最有安全感的因素,应该就是足够的爱。有时间陪伴当然很好,但是有些父母长时间的陪伴未必代表这种父母付出了足够的耐心和爱。

作为孩子的亲人,尤其是父母,爱一定是要被孩子感受到、抚触到,要先于所有要求而存在的。

所以,一个孩子,小的时候如果你能够给他很多很多爱,就算你有时会打他骂他,他也不会记恨你,也不会变坏。因为孩子是不会爱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