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聚焦:入學政策公開透明,「有門道」在滬上學多系詐騙

案件聚焦:入學政策公開透明,“有門道”在滬上學多系詐騙

現如今,微信已經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社交軟件,由於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人們難免有多個微信群,什麼工作群,同學群,家長群,甚至……搶紅包群, 我們甚至會時不時地翻看各種群聊,看看有沒有遺漏什麼相關信息。但在群裡跟你聊得火熱的群友你都認識嗎?熟悉嗎?

近日,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靜安法院)審理了一起詐騙案件,被告人朱某在家長微信群中,利用父母們的焦慮心理,謊稱有“門路”讓孩子在滬上小學,成功騙取多名來滬務工人員的錢財,令人唏噓。

案情簡介

為孩入學 四處奔走

2015年5月,在靜安區務工的姚女士、趙女士、萬女士面臨著一個共同的難題——幼升小。由於沒有上海市居住證,她們的孩子可能需要回原籍就讀。為了能方便接送、照顧孩子,她們都想讓孩子到上海市恆豐小學上學。三位媽媽四處奔走,多方打聽,可最終卻是石沉大海。

雪中送炭 群友支招

正在三位媽媽為孩子入學的事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家長微信群裡的一條消息引起了她們的注意。有一名家長聲稱認識一個朋友朱某,是某公司的老闆,能夠幫助解決孩子入學問題。想著同為群友,同是家長,消息應該比較可靠。三位媽媽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情急之下便信以為真,通過這位群友聯繫上了朱某。

朱某稱自己是老闆,能夠幫姚女士等人搞定恆豐小學的入學資格,保證能讓孩子在9月順利入學,但是需要相關費用打點關係。於是以此為由朱某收取了家長趙女士2萬元(因為家中有兩個孩子),家長姚女士、萬女士各1萬元,後退還姚女士500元,共計39500元。事成之後還要再讓她們給2萬元。然而事實上,朱某並沒有所謂的門路,她只不過是騙取錢財,用於個人開銷。

恍然大悟 一場騙局

轉眼便到了9月,可姚女士等人並沒有等來孩子的入學通知書。見事情不對,姚女士等被害人意識到自己被騙,便要求朱某還款。可三年過去了,朱某始終以各種理由搪塞,拒不還錢。無奈之下,今年4月,被害人姚女士等三人向靜安公安分局報案,朱某被抓獲歸案。

案件審理

在上海靜安法院的庭審現場,面對法官訊問是怎麼騙家長錢的,被告人朱某卻說自己什麼都想不起來了。

案件聚焦:入學政策公開透明,“有門道”在滬上學多系詐騙

然而,相關的轉賬記錄、收條及還款承諾書、被害人陳述及證人證言等確鑿的證據,足以證實被告人朱某的行騙事實。

案件聚焦:入學政策公開透明,“有門道”在滬上學多系詐騙

案件聚焦:入學政策公開透明,“有門道”在滬上學多系詐騙

審理結果

上海靜安法院經審理後認為,被告人朱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騙取他人錢財,數額較大,應當以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最終,上海靜安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朱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四千元;退繳人民幣39500元,發還各被害人。

案件聚焦:入學政策公開透明,“有門道”在滬上學多系詐騙

法官提醒

每年的5月到9月是孩子入學的高峰期,不少犯罪分子利用家長們的焦慮心理,打著“人脈廣、關係硬”的幌子,甚至假借“某領導”之名進行詐騙,獲取鉅額錢財。有的更是通過微信群、QQ群這樣的網絡社交手段散佈虛假信息,讓家長們防不勝防。法官提醒廣大家長,如今的招生入學政策和錄取過程都很公開透明,所謂“有門道”多數都是歪門邪道,家長們切勿相信所謂的“熟人”“關係”,而是要熟悉相關教育、入學政策,走正規途徑入學,務必要警惕這類騙局,以免上當受騙。

來源|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

案件聚焦:入學政策公開透明,“有門道”在滬上學多系詐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