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有個「很嚇人的大目標」:5年6000億!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沒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

最近,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再度語出驚人,她在格力電器市場部新老部長王文強和陳自立的工作交接儀式上稱,格力電器要用5年時間,即到2023年,實現6000億的銷售目標。

董明珠有個“很嚇人的大目標”:5年6000億!

你沒看錯,是6000億,不是600億!

如果全是100元大鈔,6000億人民幣,重量約為6900噸。目前中國最大的貨車車廂載重為80噸。董明珠這個大目標所載人民幣,需要100多節火車車廂才能裝下。

6000億大目標,對格力電器來說,是一個什麼概念?

據格力電器財報,2017年,格力電器實現營收1482億。如果四捨五入,這個數可以模糊地稱為1500億!而6000億正好是1500億的4倍。換句話說,從2018年開始到2023年這5年中,董明珠要基本上一年再造一個格力電器!

格力電器營收從2012年開始進入千億俱樂部,五年過去,還是在1500億,當初董明珠所承諾的一年增加200億的小目標都沒能實現。

董明珠是一個很自負的人。從以往公開資料看,董明珠沒有服過哪個企業家,也沒有服過哪個企業,任正非卻是一個例外,華為是一個例外。有意思的是,2017年華為營收收入首次超過6000億,為6036億。在最近公佈的2018年世界500強中,華為再次大躍進,排到了第72名。

董明珠有個“很嚇人的大目標”:5年6000億!

由此可以推斷,董明珠給格力電器確定的這個五年大計,是以華為2017年營業收入作為參照的,靈感來自華為財報數據。

任正非和華為的成功,讓董明珠心服口服。在發佈旗艦機P20前夕,華為終端董事長餘承東曾稱P20“有一項很嚇人的技術”,成為網絡熱詞,風靡一時。看來,格力電器董明珠也有一個“很嚇人的大目標”。

董明珠有個“很嚇人的大目標”:5年6000億!

當然,要實現這個大目標並不容易。這是不是超齡服役的董明珠在格力電器的最後一搏呢?

目前格力電器仍以空調產銷為主,這佔了其業務板塊的絕大部分。然而有關數據表明,2016年中國製冷行業實現的工業總產值累計不超過6000億。如果沒有其他多元化業務來分流,格力電器要在2023年實現6000億目標,就差不多要通吃空調行業了!別說那些不入流的長虹空調、TCL空調,就連那些主流的空調企業,如美的、海爾、志高、奧克斯們,恐怕都要成為格力電器的“盤中餐”。問題的關鍵不是董明珠想不想吃,而是能不能吞得下!無論格力電器有多牛,董明珠有多牛,要通吃行業,估計難度不是一般大!

所以,要實現6000億大目標,多元化是格力電器必須面對,必須解決的一個課題。

但做什麼呢?

目前被董明珠最看好的項目有三個:一個是手機,一個是新能源汽車,一個是芯片。

手機確實是一個萬億級的大市場,比空調要大得多。早在2015年,格力電器就在做手機了。雖然格力做手機,是下過很大決心,做過很多努力,甚至董明珠親自擔任格力手機形象代言人,但市場已經證明,格力手機已經失敗,除了在內部員工進行攤派式銷售,市場上沒有多少人願意為格力手機掏錢買單。格力手機,已經“此路不通”。

董明珠有個“很嚇人的大目標”:5年6000億!

新能源汽車是董明珠挖空心思希望進入的另一個大市場。處在行業升級轉型之際,容易時勢造英雄。董明珠看好珠海銀隆,併力主格力電器併購銀隆。在被股東否決後,董明珠沒有善罷甘休,而是拉來好朋友萬達董事長王健林、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一起成為銀隆股東。但銀隆不爭氣,目前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況且,銀隆只是董明珠個人在玩,與格力電器沒多大關係,暫時無法併入格力電器財報。

芯片也是一個萬億級的大市場。在中興通訊被禁後,中國自我造芯意識覺醒。董明珠稱要投入500億做芯片。但對這個宏偉的造芯計劃,格力電器以前的董事長,董明珠發跡的伯樂朱江洪並不看好。

董明珠有個“很嚇人的大目標”:5年6000億!

手機、新能源汽車、芯片,只要有一個行業做起來,格力電器要實現6000億的大目標,就不難。但關鍵是董明珠做手機、做新能源汽車,都有一段時間了,目前還看不到任何成功的跡象。而芯片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化的工程,難度要比做手機、做新能源汽車更大,成功可能性更少!

從得知格力電器要實現6000億大目標開始,我就一直在思考,但輾轉反側了一個晚上,到現在也沒弄明白格力電器憑啥可以讓夢想照進現實。

旁觀者迷,當局者清。希望董小姐勇敢站出來,詳細聊聊,給我等撥開迷霧,還格力電器大目標一個清晰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