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歐比特點燃數十億產業夢

5月27日,珠海歐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比特”)主導的衛星大數據交易板塊在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平臺正式上線。在歐比特的願景裡,這個交易板塊將吸納國內幾乎所有與衛星數據服務相關的交易活動,成為採購發佈一體化平臺。

這一天,距離歐比特自主研製的“珠海一號”02組衛星發射升空,剛好過去一個月。衛星發射不過短短一瞬間,一個衛星星座、一張衛星大數據名片的打造,卻見證著無數匠人苦心鑽研的日日夜夜。

日前,記者走進珠海歐比特科技園,探尋“珠海一號”衛星星座的前世今生,揭秘全國首個發射運營衛星星座的民營企業背後這群仰望星空的人。

仰望星空:歐比特點燃數十億產業夢

衛星大數據廣泛運用於民生領域

走進歐比特的產品展廳,一幅斑斕的“畫卷”在記者眼前徐徐展開:綠色的水脈自西向東穿城而過,冰藍色的城市被暗紅色的群山環繞,乍一看像是靜脈血管在人體內蜿蜒流淌……這是“珠海一號”02組衛星中的“青科大一號”不久前剛傳回的蘭州市高光譜影像。令人驚奇的是,圖中的山林植被並不蔥綠,而是一片深深淺淺的紅色。

“這並非當地地貌真實的顏色,而是衛星通過近紅外光譜呈現的假彩色圖像。”歐比特常務副總經理、衛星技術負責人蔣曉華告訴記者,與傳統衛星圖像不同,這種假彩色圖像不僅能準確標識出地貌特徵,區分“真假植被”,還能用深淺程度表示農作物不同的生長時期和緊密程度。

繼續沿著展廳往前走,另一幅珠海水域衛星圖像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這是歐比特今年3月與珠海市環保局的合作成果——以前山河為中心的珠海水域監測分析圖。蔣曉華說,“這是高光譜大數據服務環境保護的典型,可以對水體整體情況進行高頻次監測,包括水體的質量情況、受汙染程度、豐盈程度、葉綠色濃度等。”

在環繞展廳的十幾個大屏幕上,“珠海一號”星座的七顆微納衛星,正源源不斷地傳回世界各地的遙感數據。數據到達地面接收站後,經過處理,原始數據“脫胎換骨”,變成高附加值的衛星大數據產品,並廣泛應用於國土、林業、水務、海洋、農業、住建等領域。

據介紹,目前“珠海一號”的單顆高光譜衛星能在8分鐘內獲取從北京到海南的條帶影像,拍攝圖像橫向幅寬可達150公里,縱向幅長2500公里。預計到2021年,歐比特獨立自主研製的34顆衛星將陸續完成發射運營。“後續批次衛星數據的時空分辨率會比眼前看到的更高。”蔣曉華說。

衛星研發者的內心獨白

4月26日12時42分,“珠海一號”星座02組5顆衛星搭載“長征十一號”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12時53分,衛星成功入軌,蔣曉華懸著的心終於落地,面露笑意。

短暫的欣喜過後,他又立刻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按計劃,衛星入軌後接下來就需要調試,以保證數據能夠順利傳輸。這批衛星傳回的數據質量怎麼樣?客戶會不會認可?一連串的問號不斷地浮現在蔣曉華的腦海裡。

讓蔣曉華心安的是,他身後有著一群默默鎮守“後方基地”的戰友。歐比特衛星大數據事業部吳佳奇博士回憶,02組衛星發射當天,單是珠海就有50多人在做衛星的地面保障工作,包括測量控制、數據接收、數據處理等一系列動作。

“衛星升空後,立刻就有遙測數據回傳;大約半天后,等軌道測量穩定了,地面才能夠拿到拍攝的圖像。”吳佳奇說,即使衛星順利入軌也仍需測控修正,技術人員得想方設法把同批發射的五顆衛星控制在同一軌道上才行。

而數據處理同樣是個技術活兒。“我們平時看到的彩色影像只有RGB這3個波段,相當於3張影像疊在一起。而那些高光譜圖像,其實是32張不同光譜影像的疊加,難點在於數據量大,處理上對數據的及時性和精細度要求也很高。”吳佳奇說。

而在蔣曉華看來,造衛星不僅僅難在技術。“我們幾十個人的研發團隊,把整個衛星工程的研製、發射、運營都管了。”言語間,蔣曉華透著一絲疲憊,卻又滿是自豪。他說,衛星升空只是短暫一瞬間,衛星工程卻涉及整條產業鏈的方方面面,包括製造端、發射端和數據處理分析端,除了發射端只需做大量的溝通協調工作外,其他工作面臨的是各種技術挑戰,需要逐一攻克。

此外,歐比特在人才和市場方面也遇到一定的困難,不斷地進行探索。

“人才招不來、留不住,是珠海以往大多數民營企業面臨的難題。”歐比特董事會秘書段一龍表示,今年4月,珠海推出的“史上最強”人才新政,為企業招才引智帶來了機遇,而該公司也逐漸摸索出一套“高薪聘請+發展平臺吸引+校企聯合培養”的引才模式,招攬來不少衛星遙感、測繪相關專業的人才。

在市場探索方面,沒有先行者,也讓“珠海一號”星座的探索之旅走得萬分艱難。“以前都是發射單顆衛星,哪怕是國營企業都沒有比較成功的組網案例,怎樣做到微納衛星星座的合理化架構,怎樣以最低成本提高衛星的使用效率,沒有成熟模式可以借鑑。”段一龍說,歐比特的決策層敏銳地意識到,這正是商機所在。由此,從航空航天芯片研製起家,延伸到衛星大數據規劃,一路“摸著石頭過河”,歐比特也闖出多項民營企業的“全國第一”。

打造華南專屬的衛星大數據名片

歐比特展廳裡擺放著三個金屬質地的衛星模型,散發著科技感與未來氣息,這是目前已在軌的視頻微納衛星、高光譜微納衛星和實驗視頻微納衛星的1∶1仿真模型。

每當看到這些金燦燦的“大傢伙”,吳佳奇都深感未來可期。

日前,在貴陽舉辦的2018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歐比特董事長顏軍預言:“未來5年,通過數據交易、數據加工、數據服務及產業孵化等,歐比特衛星大數據交易預計將會實現數十億元的交易產值。”與此同時,歐比特衛星大數據交易正式接入貴陽大數據交易所,面向全球市場開啟交易。

據吳佳奇透露,在新上線的衛星大數據交易板塊裡,歐比特主打三類數據產品——遙感行業的基礎產品數據、針對不同行業推出的專題數據、以及針對特定用戶提供的深度數據,目標客戶群體也從國內擴展到全球的政府、企業以及個人。

然而對於歐比特來說,這盤衛星大數據的棋才剛剛開始。上億級的市場正呼喚更多社會資本介入,一起“把蛋糕做大”。

“商用航天業的行業格局目前還沒有打開,參與的企業太少,市場競爭不足,市場潛力沒能完全激發出來。”段一龍說,近年來,國家對民營企業參與發射商業遙感衛星逐步轉為開放的姿態,軍民融合戰略的提出,也為與歐比特同類的企業帶來了一顆“定心丸”。歐比特希望能與同行一道構建行業集群,為華南地區打造一張專屬的衛星大數據名片。

據悉,歐比特目前有7顆微納衛星在軌運行,預計到2021年,34顆微納衛星可組成“珠海一號”衛星星座,每年可提供至少7000TB數據。這個計劃聽起來令人驚訝。但顏軍仍然覺得“衛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在他的構想裡,公司的中期目標是成為國際領先的衛星大數據服務平臺運營商,長遠目標則是成為一流的商用宇航公司,向SpaceX(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看齊。

顏軍此前在採訪中表示,“歡迎兄弟單位一起把這個產業做起來,這不是衝突,而是合作。每個企業的衛星都有各自的特色,但相信最終大家都會走到一起,建立統一的服務平臺以應對客戶的需求。”

“這是一件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每顆衛星上天,離我們的目標就又近一步。”走出歐比特展廳的前一刻,段一龍對南方日報記者說。

來源●南方日報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