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周易64卦解讀—師卦上六爻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58.周易64卦解讀—師卦上六爻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作者 楊本樞

師卦(䷆)上六爻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析爻辭:

上六的爻辭較為通俗,不像其他的爻辭晦澀難懂,12個字可以理解為一首四言詩句,“命、家、用”古音通韻“ng”.上六爻是宗廟,即已經去世的先皇帝們的宗廟。“大君有命”的“大君”指的誰?當今天子還是先皇帝?這裡應該有個典故。作卦辭的周文王直至去世都沒有稱王,文王的諡號是追封的。周武王在討伐紂王的時候幾次進行宣誓,誓詞都有秉承王考之命,伐紂建國。所以說,周武王在實施一系列伐紂行動和封官進爵事項的時候都是打著他爹的旗號進行的,作爻辭的周公旦又是武王的弟弟,把這些事情寫進爻辭是自然而然的事。

“大君有命”即秉承先皇遺志,實施系列開疆拓土、封爵拜相行為。“開國承家”也比較容易理解。我們從周武王打敗商紂王建立了周朝的歷史引入“開國承家”的具體含義。武王建立周王朝之後,對直系血親和功勳卓著的人進行了封賞: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封為周公,封地魯國;小弟召公奭封為召公,封地燕國;姜子牙封為呂公,封地齊國;其餘的弟弟像蔡叔度、管叔鮮分封侯爵,封地蔡國、管國。

周武王按照公、侯、伯、子、男的順序封了直系血親和有功之臣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爵位都自帶邑地,公、侯、伯成為諸侯國,這就是“開國”;“子、男”不能稱國,只能是食邑,這就是“承家”。像楚國本來封的是子爵,楚國居於偏僻的邊疆,兼併了一些小國,強大之後,不甘心只做一個子爵,就撇開周天子,自立為王。所以,我們翻開春秋戰國的歷史,看到的楚國曆代國君都是以王自稱。

“小人勿用”的解釋可謂是見仁見智。一種解釋是品行不端的人不能用。這裡的“用”不是使用而是不能夠封官加爵,因為這樣的人不忠誠,一旦擁有自己的地盤和勢力範圍容易滋生叛亂之心,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這樣的人即便在戰爭中有了戰功,只能適當的給予金錢讓其歸隱於市中。另一種觀點是:小人指地位低下的人,或者說普通的平民百姓。持有這種觀點主要是考慮到當時的奴隸社會有著嚴格的世襲制度和等級制度,一些官員的家奴和僕人都會上戰場打仗,即便取得了戰功,這些功勞都應該記載到主人的名下,是主人的功勞。我更傾向於第二種觀點,因為在商周時期,“小”就成為自謙之詞,武王在宣誓中多次稱自己為“惟予小子”,“小子”是謙辭,降低自己身份的代名詞,“小人”也可以作自謙之詞,實際中就轉化成地位謙卑之人。至於第一種觀點,心術不正之人不能用是常識,無需提醒,關鍵是如何生就一雙慧眼能夠識別君子與小人。

用實踐:

實踐中上六爻如何把握呢?如果是做生意,此爻告誡不得非分之財,自己辛苦打拼賺來的可以受之心安;如果是求事業,記住無功不受祿,跳槽也要別人需要你才行;如果是求健康和安居,意味著不要輕易聽信他人之言,要有自己的主見。此爻涉及到“小人勿用”,無論是求解任何一項事情,最好還是靜觀為妙,因為“小人”是個干擾項,可能會阻礙事情的進展。

縱觀上六爻辭,其分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斷語即“小人勿用”,第二部分是描述性爻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實踐中重在掌握“謹防小人”。這個小人就是心術不正、有意害人的人,同時還要警惕那些交之無益卻又誤事的人,雖沒有害人之心卻耽誤了所求之事。斷語是爻辭關鍵性部分,其地位與作用勝過描述性爻辭,斷語是對所求之事的結局做出的結論,描述性爻辭是對所求之事發展過程給予的闡述。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58.周易64卦解讀—師卦上六爻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觀爻象:

上六爻居於師卦的終端,處於將變未變之際,預示著不穩定性。陰爻居於陰位,相當的柔正,這樣的爻象本來應該是四平八穩的爻象,由於處於終端,就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

上六爻對應六三爻,二爻同陰,形成敵應,相互無法互助,只能是各掃門前厚積雪,管不了對方瓦上霜。

上六爻只有一個鄰居—六五爻,這個鄰居可不得了,貴為天子之身,權重傾國,可惜二爻同性,只能是“非比”,相互不能幫助,即便上六爻是六五爻的祖先也無可奈何。

上六爻作為變爻來看,上六變身上九,師卦變成蒙卦,蒙是啟迪心智,助人成長之象,師是眾人聚集之象,沒有教化與規矩,眾人也只能是一群無主的散眾而已,經過蒙的教化,才能夠成為有戰鬥力的軍隊。

師卦上六爻題詩:

公侯伯子喜開國,大夫食邑歡承家。

自古先祖有遺命,小人勿用非戲言。

58.周易64卦解讀—師卦上六爻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